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成祖朱棣

瓷器鉴定真知堂:

现在清宫剧流行,笔者颇不以为然。清朝虽说统治了中华大地数百年,但本质上对于广大汉族人民而言,属于被侵略和被压迫的时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文字狱。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满屏的都是奴才,动不动下跪,人的气节和正义早就被砍掉了。

所以当孙逸仙先生举旗,高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深得响应。这段历史就算了,但现今的娱乐界动辄以清宫戏为由头,什么《宫心计》《如懿传》,娱乐虽好,长此以往,这些娃娃们难免披上他国国旗,不懂历史,失去了根本的价值观,是非观。

史学界有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明代才是中华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当然,今天我们的新中国,则是华夏文明的再次复兴。

说到明朝,不可不知的就是永乐大帝。

大帝这个词,可不是哪位封建帝王都能称的。西方有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中国只有汉武大帝,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等寥寥几位。

一般称为大帝,都是文治武功均于极致的皇帝,以开国君主为多。

永乐皇帝的帝位不是祖传的,而是自己夺来的!这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妨碍二人成为千古一帝中的杰出人物。谁当皇帝无所谓,重要的是他能否造福百姓,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两位当之无愧。

永乐皇帝朱棣,本为朱元璋之子,被封为燕王,驻地北平。建文元年,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削藩,朱棣起兵反抗,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获胜,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取消了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改明年为永乐元年,史称永乐皇帝。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永乐一朝,(1403年-1424年)共22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著名的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等盛事,都发生在这些年间。

永乐瓷器,上承洪武,下接宣德。明万历十九年(1591)《事物绀珠》记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可见鲜红,甜白,苏麻离青青花瓷是永乐时期瓷器三宝。今天的瓷器收藏家,多看重永乐青花瓷。对鲜红甜白瓷器的收藏和研究,由于资料和传世品不多,尚未深入进行。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永乐鲜红釉僧帽壶

永乐青花瓷器完全改变了洪武青花瓷器发色灰败的现象,变得鲜艳,晕散,胎釉俱进。这和当时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有很大关系。

《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根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文物的98%以上。

朱棣由于长期驻扎北平,和北元蒙古人接触多,改变了其父朱元璋喜欢红色,讲究五德始终说以火德克金德(元为金德,尚白,明为火德,尚红)的色彩喜好,反而和蒙古人一样多爱白色。永乐早期宫廷日常使用的都是甜白瓷器,这点无可置疑。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永乐甜白釉温器

永乐朝分两个阶段,南京阶段和北京阶段。永乐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的原因在于,

第一朱棣在南京杀戮太重,不愿意待在腥风血雨的南京城,担心被人暗杀。

第二是北京为燕云十六州门户。北京必须重兵防守,否则北方游牧民族特别是北元蒙古人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河北平原无险可守,不是北兵的对手。如果皇帝自己不镇守北平,那么必须派将统重兵驻扎,搞不好又是一个燕王。所以还不如迁都北平,反正朱棣自己早就习惯了北方的生活。

说到这有朋友要说了,我是来看瓷器的,你说这些干嘛?浪费我的时间。

其实不然,瓷器是文物,文物是历史的载体。为什么很多臆造品让收藏家吃药了,就是因为这些藏家不懂历史,不懂文物鉴定。有人说专家也不懂,当然!你没花银子,你也别指望专家告诉你个一二三四。那都是要付费的。

花花绿绿的瓷器,一样有个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超越了时代的东西,往往都是穿越剧看多了的臆造品。青花坦克,五彩热水壶你还没看懂吗?那我就真的没办法了。继续说明成祖吧。

朱棣即位之初,就改北平为北京,设为行在(元年,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布置重兵。四年闰七月:“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宋礼等采木烧砖。命泰宁侯陈珪董治其事。”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帝北巡,皇太子监国。营建北京长陵(自己的陵墓),八年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南京。

七年封号鞑靼、瓦剌各部。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帝北巡,发自南京,皇太孙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八月:作北京西宫。九月:帝还南京。十一月:复议建北京宫殿。

永乐十五年(1417年)四月:北京西宫成。五月:帝至北京。御西宫新殿受朝贺。

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北京宫殿将成,谕行在礼部,明年元旦定北京为京师,去行在之称,设六部,并取南京诸司印给北京各衙门。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朔:帝诣太庙奉五庙神主,。。。。帝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郑和复使西洋。

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

永乐皇帝即位后在南京呆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最后死于北征回师的途中。永乐青花瓷器文物大多无款,仅见永乐青花压手杯四件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甜白和鲜红釉瓷器文物见有暗刻的四字篆书款。笔者考证,永乐年制款是为了永乐迁都大典而生产的纪念瓷器,所以存世量稀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头条找来看看。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宣德青花地白龙纹扁壶

苏麻离青的发色特征其他文章已经写得很多了。在此就不加以赘叙。永乐青花瓷器和宣德青花瓷器最大的区别:

一在于永乐无款,而宣德多款。

二在于宣德瓷器一般多有橘皮纹,而永乐瓷器绝无橘皮纹。

三在于永乐白釉极为精致,宣德白釉泛青的多,洁白的少。在青花瓷器上也是一样。

四在于纹饰和器型上的细微区别。永乐无人,宣德多女。意思是永乐朝没有人物画瓷器的,宣德朝画人物多为仕女。

五在于永乐青花均为苏麻离青彩绘,宣德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国产青料和混合青料。

但凡事皆有特例,这件台北故宫收藏的胡人乐舞图扁壶就是特例。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明永乐青花人物扁壶

高 29.7公分,口径 3.6公分,足长 12.0公分,足宽 8.0公分 ,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这是台北故宫的解说。

其实这件文物,应该命名为明永乐青花胡腾舞扁壶或永乐青花胡腾舞宝月瓶。

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男子独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唐代李端的《胡腾儿》诗:“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甘肃馆藏“胡腾舞”雕像一级文物

这种胡腾舞纹饰,最早出自北齐时期的陶瓷器。下图为笔者收藏的胡腾舞陶扁壶。可能是台北故宫缺乏西域文物研究人员,故定名为胡人乐舞扁壶。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胡腾舞”源于中亚“昭武九姓”(Tokkuz Oguz;其中“Oguz”为当时的突厥姓氏)中的石国。从西域传入中原,是一种男子独舞,流行于唐代,风靡一时。舞者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胡衫,腰束带,足穿锦靴。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

“织成番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如今这类舞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我国新疆地区还在跳。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永乐四年,设立哈密卫,后多次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中官李达等官员出使西域,和西域的帖木儿帝国、吐鲁番、失剌斯、俺都准、火州等国友好往来,这件胡腾舞青花瓷扁壶,应该就是反映这段历史的证物。

这件扁壶:“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台北故宫的简介已经完整的透露出鉴定永乐青花瓷器的秘诀。有缘者可以细细读之。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也就是扁壶的清代美称。这种美称在乾隆时期尚未出现,当时类似的瓶子都称为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扁壶。最早可能出现在清末宣统时期的《春字帐》。目前对于永宣时期的类似器物都称为宝月瓶或者抱月瓶,已经约定俗成了。

永乐青花瓷器鉴定,多看大博物馆藏品,记牢了。再记住胎釉俱精,苏麻离青彩绘,一种皇家气派。从未出现在馆藏品中的器型多为臆造品。和馆藏品相似的器物,可以按照本文的方法进行鉴定。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头条,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想捡漏,这件明代青花人物故事扁壶你一定得看!瓷器鉴定真知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