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媽媽能做的,是竭盡全力保護你的缺點,陪著你慢慢長大

近日在《跨界歌王》上,聽到了吳秀波演唱的《兒時》,來自內心的聲音,讓人非常感動,之後,波叔還首次袒露了他與兒子的小故事,戲稱自己的孩子即使有缺點,也想要儘自己的努力去保護孩子的缺點。真的,為人母后,我很少有時間追劇了,在這之前也只知道有這麼個中年不油膩的波叔是個出色的演員,但聽到他的這番話時,立馬被他圈粉了。

波叔的育兒觀非常健康,以寬容之心接納孩子的缺點,以尊重之心陪伴孩子成長,可以說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父親了。

孩子,爸爸媽媽能做的,是竭盡全力保護你的缺點,陪著你慢慢長大

作為一個普通的80後,我是真的在“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中長大的,特別是在每次家長會後,就真的很想做一隻烏龜蜷縮起來不聽不看什麼都不知道算了,但你們都知道的,5060後的父母總有那麼一項技能,那就是用他們”成長的慘“來激起你必須去努力的”熱情“,你看,他們那時飯都吃不飽啊,他們還在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現在你的生活是”天堂“啊,你有什麼資格不好好學習啊?!我們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金錢都放在你這個獨生子女身上,你考試成績不好那就是不孝啊!你書讀不好那以後你還能做什麼啊?!最悲傷的是,每次期末考試後,你的成績是全家族都可以來一一詢問的,兄弟姐妹間比來比去,誰考得好爺爺奶奶就會獎勵誰糖果或者紅包。考得不好的,一整個年都別想過好了,親戚間聚餐就低下頭快吃快閃,平時也只能窩在家天天看書寫作業,這樣才能換來父母的一點點安心。

還有啊,你的小缺點小毛病會被無限放大,朋友親戚鄰居都會知道,毫無隱私可言。比如老師說了上課偶爾會走神,然後就是父母要跟你好好談話了:為什麼走神?想什麼了?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其實就是想問你有沒有早戀),唉,真是什麼都沒有啊,就是上課聽著聽著就神遊了,放空了。你說什麼都沒想,父母是不信的,就會找你的好朋友的父母(那時基本就是一個單位的人的孩子在一個學校讀書)問問最近自家孩子有沒有什麼情況,還得問問鄰居問問親戚,非得找出個理由來(比如這門課不是很喜歡什麼的),才能不再天天追問,可眼睛會盯得更緊了,做作業都不讓你關門,美名其曰,方便送水果送水給你啊。

青春期那時候,我真得很反感父母的“控制慾”,除了埋頭讀書,越長大和他們的交流就越少。等上了大學後,和寢室姐妹們交流後,大家幾乎都這樣,再加上離開家了之後什麼都要自己來做決定了,就突然明白了父母那份“不安”,漸漸開始體諒他們,每週定時打電話發信息給他們,節假日回家陪他們聊天吃飯逛街,又開始像幼兒時期一樣,時不時想親近他們。而他們,也覺得我是大學生了,會拿主意了,也會把家裡一些事說給我聽,讓我參與討論。突然間,家裡就民主了。(那時還沒有微信啊朋友圈啊,不然他們一準天天發心靈雞湯給我,然後從我發的朋友圈裡查看蛛絲馬跡吧,哈哈。)

孩子,爸爸媽媽能做的,是竭盡全力保護你的缺點,陪著你慢慢長大

現在,我自己做了媽媽,一步一步陪伴孩子長大,發現育兒路真是任重而道遠。她沒上幼兒園之前,總覺得一切都在規劃內發展,而在她上了幼兒園之後,就開始明白什麼叫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好”。比如,別人熱情,見到人就打招呼,我們家的冷淡,別人先打了招呼她才回一句,有時甚至就看一眼就走了。問她怎麼不回應小朋友啊,這樣不禮貌哦,她說“哦,知道了,突然忘了她叫什麼名字了”又或者說“我不是回應了啊,看一眼也是回應啊“,媽媽心塞,也只能安慰自己,慢慢來,性格這個事情急不來;再比如,別人穿鞋子動作迅速,我們家的自己穿個鞋伸個腳都要5秒吧,因為你伸腳之時還在走神,汗,小蝸牛啊小蝸牛!媽媽只能想,人生很長,這5秒,給你了,就當牽著蝸牛去散步吧!

孩子,爸爸媽媽能做的,是竭盡全力保護你的缺點,陪著你慢慢長大

孩子啊,有時候爸爸媽媽看著你做事情磨嘰,是真的會急躁啊,特別是趕時間的時候,還看到你慢悠悠地弄來弄去,那個忍那,哈哈。不過,人無完人,爸爸媽媽從來不期待一個完美的小孩,因為我們自己也並不完美,你在學習,你在成長,那麼,也請允許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吧,畢竟,你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人父母呀!

嗯,你的優點,我們鼓掌,你的缺點,我們也會竭盡全力去保護,你有很長的時間去和這個世界磨合。我們,會陪著你,學會選擇,學會努力,慢慢長大!

更多真實的育兒體驗,歡迎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的頭條號(育兒路上遇見你),漫漫育兒路,苦與樂的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