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堪輿風水文化:三僚緣何成中國風水第一村

三僚堪輿風水文化:三僚緣何成中國風水第一村

興國的東南邊陲,有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村莊——三僚。這裡是原任司天監監正的風水地理大師,後被尊為風水祖師的楊救貧(名益、派名筠松,字叔茂,號救貧,民間稱他為“救貧仙人”)先生隱居授徒之地,這裡的堪輿文化獨樹一幟,源遠流長,是中國風水學中最盛行的流派——江西派風水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風水地理文化第一村”。

唐代以來,這裡共出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白衣承詔,由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的就達36位,北京十三陵、故宮及明代長城都是三僚風水先生所堪擇。

是什麼獨特的環境,居然使一代宗師在此流連忘返?又是什麼獨特的氛圍,使這裡成為中國堪輿文化的聖地呢?

三僚堪輿風水文化:三僚緣何成中國風水第一村

原來這裡天造地設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合堪輿人居住,用楊救貧本人的話來說:此地前有羅經吸石,後有雨傘包裹隨身,是吾輩立身之處。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產生了種種神秘的力量,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堪輿名人。

三僚村,是四周青山下的一個圓形盆地,整個地形仿若一個羅盤,兩條水溫不同的陰陽河水彎曲的形似太極圖中的“S”,盆地中一座白色怪石林立的石頭山,仿若羅經吸石。與之相呼應的是,曾、廖兩大姓的祖祠所在地,恰在太極兩儀的此消彼長之處。高山落脈分作左右兩支,左邊結曾氏祖祠,右邊結廖氏祖祠,曾、廖兩姓所共的來龍半山坡有一形如包裹的方形巨石,巨石旁邊是一棵形如雨傘的巨杉。整個地形的綜合象形是:這裡是世世代代出帶著包裹、雨傘及羅經出門為人造福的風水先生的地方。怪不得楊救貧先生當日慧眼獨到,下此斷言。

楊救貧自黃巢兵進長安,便攜地理秘籍雲遊天下,意在尋找一個符合風水原理,能夠弘揚他風水學說的地方,現在天遂其願,於是與其二位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定居下來,所以後人就把這裡稱為“三僚”。曾文辿、廖金精均舉家遷來三僚居住,楊救貧親自為兩位弟子擇地定居。楊救貧師徒三人在三僚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各地求學風水的學子紛至沓來。中國風水奇術就這樣從皇家的一種御用法術,經過三僚播散民間,三僚村從一個荒山野嶺,很快成為中國風水文化的發祥地,楊救貧被人們尊為風水地理“風水學派”的一代宗師。

三僚堪輿風水文化:三僚緣何成中國風水第一村

楊救貧從廣明二年隱居在興國三僚後,到其仙逝的光化三年,前後達廿年。楊救貧師徒三人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勝水,盡興而賞,如遇吉壤,或圖或記,留待後賢而發,術扶困危,澤被士庶,而且各人均有大作傳世。楊救貧先後完成《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旨》等36部著述,曾文辿著有《八分歌》、《尋龍記》、《泥水經》等書傳世,廖金精著有《懷玉經》、《俯察本源歌》、《一盞燈》等書傳世。

三僚曾真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