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寧強,一個坐落在陝西西部的邊陲小鎮,素有一腳踏三省的稱號。在這座古老的縣城,即便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勤勞質樸的勞動人民,但是長期落後的交通,不對稱的信息交流,以及不發達的工農業生產,讓這裡一度處於國家級貧困縣的行列。

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2008年汶川地震後,有賴於社會各界的援建,以及國家脫貧攻堅的利好政策,讓寧強的面貌煥然一新。而寧強大批的文化產業也被挖掘出來!今天要說的羌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寧強,歷史上曾是少數民族羌族的聚居地,直到今天許多村寨還保留著羌族的傳統文化,而作為這種文化的傳承,羌繡,以其挑花、刺繡工藝別具一格,圖案絢麗多彩而成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當地婦女不僅傳承了古老的技藝,也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作為羌繡的傳承人王秀琴女士,憑藉著對羌繡的喜愛,以及對家鄉貧窮面貌的改變的迫切願望,看準時機,註冊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了羌繡合作社。把留守在家的婦女組織起來,讓羌繡作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我們小時候穿的服飾,還有包括衣服上的這些繡花,我覺得是我們童年的一種美好的回憶,也是一種鄉愁。我想用怎麼樣一種方式去把這種美好的回憶與鄉愁,用現代的方式去表達,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然後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喜歡它。

作為羌繡的傳承人王秀琴女士,憑藉著對羌繡的喜愛,以及對家鄉貧窮面貌的改變的迫切願望,看準時機,註冊寧強縣羌州繡娘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了羌繡合作社。把留守在家的婦女組織起來,讓羌繡作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為了方便農村留守婦孺學習羌繡,王秀琴把培訓班開在了村裡,自從王小琴在村裡進行了羌繡培訓之後,火石子村變得熱鬧起來。

村裡的女人們聚集到羌繡傳習生產基地,一來是切磋技藝,看誰心靈手巧,花繡得好;二來是把這個月的手工活交給公司領報酬。對於送來的手工活,王小琴對繡娘總是手把手地進行指導。

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羌繡傳習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材料和圖樣,繡娘繡好,公司回收後,將繡片進行再加工,這樣,不僅降低了繡孃的風險,在家門口就能為家庭增收做貢獻。

誰說女人只能洗衣、做飯、看孩子?一針一線,也能大顯身手

王秀琴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開展“巾幗脫貧行動”羌繡技能培訓班9期,近千人參加了培訓,不僅保護和傳承了羌繡文化,還使許多農村貧困留守婦女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王秀琴:“今年我們想在偏遠的深度貧困村建三到五個羌繡傳習基地,預計能夠帶動五百多號人,輻射帶動大概能有上千人左右。下一步,我想把我們全縣打造一個羌繡之鄉,讓我們的留守婦女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也能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能夠繡出美好的生活。”

如果你想學習羌繡,或者喜歡羌繡產品,請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