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出台惠台80條措施 推動濰台全方位交流合作

潍坊出台惠台80条措施 推动潍台全方位交流合作

中國山東網濰坊8月14日訊(記者 韓蓓蓓) 今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金鳳介紹《關於進一步深化濰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濰坊惠臺80條措施”)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濰坊是對臺交流合作大市,對臺交流合作起步早、基礎牢、平臺多、範圍廣。濰坊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對臺交流合作,著力為促進臺灣同胞在濰坊創業、就業、就學、生活等各個方面創造有利條件,先後創辦了魯臺經貿洽談會等眾多平臺,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臺灣高校畢業生來濰創業就業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為臺商、臺胞營造了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遊、宜養的良好環境。濰坊現有臺資企業339家,其中,12家臺資企業入選山東省百強臺資企業;擁有齊魯臺灣城國家級交流基地1處,省級交流示範點6處,魯臺現代農業、科技、職業教育等3個交流中心,設有海峽兩岸(壽光)農業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3屆魯臺經貿洽談會,搭建了國家對臺政策發佈、兩岸各界溝通對話、交流合作和山東省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被國臺辦譽為“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盛會”。

2月28日,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印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國臺發〔2018〕1號,簡稱“惠臺31條措施”)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立即責成相關部門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意見,從更大範圍為臺商投資興業、臺企轉型升級、臺胞居住生活、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等創造便利、提供優惠。濰坊市臺辦、市發改委等部門,以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張為指導,在深入學習研究“惠臺31條措施”精神實質,充分徵求各級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濰坊市工作實際,反覆研究、數易其稿,制定了“濰坊惠臺80條措施”,並於8月6日,經濰坊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期間,為紮實推動“惠臺31條措施”落實,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我市推薦兩名臺商獲評“富民興濰”勞動獎章,其中一名臺商同時獲評“山東省勞動模範”,以實際行動推動臺胞享受與濰坊居民同等待遇。

“濰坊惠臺80條措施”,50條是根據國家有關部委、省政府相關政策要求提出的落實措施;30條是根據濰坊市發展特色提出的鼓勵、支持類政策。內容主要涉及經濟交流合作、文化交流合作,以及臺灣同胞在濰坊學習、實習、就業、創業、臺灣同胞在濰居住生活等各個方面。

聚焦經貿合作 創造濰臺攜手高質量發展條件

“濰坊惠臺80條措施”中,結合濰坊“產業強市”建設,聚焦經濟合作,著力為臺胞全面平等深入參與濰坊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制定措施29條。

主要涵蓋鼓勵臺資企業發展重點產業、設立中心平臺、設立扶持資金、享受稅收優惠、開展技術入股、支持設立科研機構、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政府採購、用地優惠、簡化臺資註冊手續辦理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臺商、臺胞參與濰坊經濟發展廣度和深度,簡化了臺胞參與濰坊經濟發展流程。

比如,鼓勵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積極參與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在重大項目篩選申報和相關資金支持政策方面,與本市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優化臺資企業工商註冊登記手續,進一步簡化臺灣自然人股東身份公證,經濰坊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出具投資者身份證明,無需再作公證;全面落實臺資企業“多證合一”,將45項涉企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不再要求臺資企業提供關於整合證照事項的額外證明材料等。

聚焦文化交流 搭建濰臺文化深度融合平臺

結合濰坊“文化名市”建設,聚焦文化交流,著力推動濰臺文化產業等深入交流融合,制定措施14條。

主要涵蓋支持申報藝術類基金項目、臺胞創作影視作品、鼓勵臺灣藝術家和企業來濰交流、臺胞申報文化類獎項、聘請臺灣教師來濰創業就業、鼓勵臺灣院校來濰辦學、開展人才培訓等方面,為濰臺文化深度融合搭建了廣闊平臺。比如,鼓勵臺灣地區文藝工作者參加“風箏都文化獎”等相關文藝類評選活動;鼓勵臺灣藝術家在濰坊設立工作室(站);支持臺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

聚焦創新創業 打造濰臺雙創品牌

結合濰坊“活力城市”建設,聚焦創新創業,制定措施18條,著力推動臺灣同胞在濰坊學習實習就業創業享受同等待遇,主要涵蓋臺灣學生在濰就學、創業、就業、資金扶持、臺灣人才參與大陸人才計劃、臺胞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為廣大臺商臺胞創造了創業的舞臺、就業的平臺、施展的空間。

比如,對創業資金不足的臺灣高校畢業生,可提供最高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給予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不超過3個百分點的貼息;臺灣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最高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政府給予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的貼息;鼓勵在濰坊工作的臺灣專業人士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申報鳶都產業領軍人才、鳶都學者,並給予不同程度的經費資助等。

聚焦生活便利 打造舒適生產生活軟環境

結合濰坊“品質城市”建設,聚焦生活便利,制定措施19條。著力為臺灣同胞在濰居住生產、生活打造無憂軟環境,主要涵蓋臺胞參選濰坊榮譽市民、簡化臺胞證件辦理使用、參加工會及各類社會組織、在濰就醫養老等方面,真正落實臺灣同胞與濰坊居民享受全面同等待遇。

比如,支持臺商、臺胞參選濰坊市榮譽市民並列席市人代會開幕式等重大會議;在濰臺胞換領電子臺胞證7個工作日內完成,便利臺灣同胞往來;在濰坊居住的臺灣同胞,納入社區服務範圍;在全市確定一批優質醫療衛生機構為臺胞定點醫療服務機構,開設“綠色通道”;在濰臺灣同胞與本市居民享受同等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健康指導、慢性病管理服務等。

濰坊作為魯臺經貿洽談會東道主城市,長期以來,以開放包容的胸襟竭誠為臺企臺胞在濰生活發展創造一流的環境,相信“濰坊惠臺80條措施”的出臺,必將推動濰臺全方位交流合作再邁上一個新臺階、跨入一個新層次,濰坊也將以此為契機,加快推進各項惠臺舉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打造開放發展新高地和“四個城市”建設,創造優良軟環境,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