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12年 他與格力共成長——訪格力電器空調三分廠王春

行走在格力電器總部空調三分廠二樓車間的人行道上,車間長度幾乎無法用眼睛丈量,偌大的車行道與人行道兩側是整齊排列的各式生產操作檯,整箱的成品零件羅列在一側,叉車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一些身著工裝的工人正在忙碌,而更多的則是印著“GREE”標誌的機器人在有節奏地運作,營造出一種忙碌、高效而又秩序井然的工業之美。

“2006—2018年,我在格力12年。18歲進格力,今年30歲,從焊接工人做到車間副主任。如今早已成家立業,買了房,有了5歲的孩子。這一切都是格力帶給我的。”空調三分廠的班組長王春如是說道。

入職12年 他與格力共成長——訪格力電器空調三分廠王春

(王春接受筆者採訪)

從焊接工到管理者 見證企業發展點滴

2006年從管路車間的焊接工人學起,前年調任到在現在的空調三分廠管氦車間,王春從普通焊接工人做到車間副主任,他也見證了格力這幾年的發展。

“公司的廠區條件好了很多,我們已經算老廠區了,但是機器的自動化程度也在提高,公司自產的智能裝備已經應用到我們的生產流水線裡,工作條件也改善了很多。”從沒有玻璃窗的“骨架”到現在有巨大的排氣扇與冷暖恆溫的格力空調,從需要招大批工人的人工化作業生產線到格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裝備的應用,在一線生產單位工作12年,王春對企業的每一步發展都有著最切身的感知。

入職12年 他與格力共成長——訪格力電器空調三分廠王春

(王春在車間向工友傳授經驗)

“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淡旺季之分了,一年四季都是旺季,現在年前也要提高生產效率,因為我們春節放假,老外不過春節不放假嘛!5、6月份的時候,有時組裝需求量大,零配件產量跟不上,我們就整個車間一起上,保質保量。”近幾年,格力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格力產品越來越供不應求。這讓王春和他的工友體會到了“幸福的煩惱”——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意味著生產部門的產能永遠不足,但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時,每一位格力人也在享受收穫的喜悅。

談到收入,王春表示自己已經和大多數工友一樣在臨近公司的坦洲買了房,2016年底董明珠的一句“每位員工加薪1000元”在朋友圈刷了屏,“一天看到的都是這一條消息,大家都很開心,收入提升對我們一線工人來說是最實在的。”王春還笑稱自己沒有投資意識,同是一批進來的員工,很多工友在公司股價還在幾元錢的低位時就購進,近幾年隨著公司的發展,股價翻了幾十倍,每年的分紅也很可觀,他有些惋惜地感慨自己“錯過大好機遇”。

“什麼崗位做什麼事” 他與工友共心聲

經過12年的歷練,王春已經從一名普通一線工人成長成一名關心一線工人的車間領導。

升任車間副主任了,王春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給一線工人解決問題,從上班時間的設備問題到下班後的生活問題,碰巧在採訪時遇到了一個設備出故障,他沒有及時看手機,這個問題就被反映到了辦公室裡,他趕緊讓他的搭檔去幫忙處理。短短一個小時的採訪結束時,他的微信未讀信息量已然“爆炸”。“我也是從一線上來的,只要他們找到我,能幫到的就一定去做,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才能讓他們更安心地留在格力。” 2017年,格力熟練的老員工的離職率降低了很多,培養一個熟練工不易,企業從自身內部角度出發才能留住人才。

上班時間就專心上班、做好本職工作,下班了就努力學習管理知識。“我下班回家的路上就戴起耳機聽管理方面的書,雖然寫作水平不高,但是聽還是能聽懂的”,“不學習管理方法怎麼管好下面的人?”,王春說這是空調三分廠領導對他們基層幹部的經驗指導。

在格力2017年年度幹部會議上,王春代表空調三分廠的一線工友們發言,他提到“定期對技能工進行技能鑑定”這一每年一線工人翹首以盼的大事今年還未展開,在他發言完走下臺時,公司領導就找到他說:“已經在落實了。”公司對員工心聲的傾聽,辦事的迅速高效也讓王春倍感溫暖。

“什麼崗位做什麼事”,王春說:“因為我就是從基層來的,所以我知道大家的想法,只有主動維護基層員工的利益,真正去關心他們,我們大家才能團結一心”,這是王春的管理經驗,也是他的心聲。“現在公司發展得很好,我們也很高興。大家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幹,公司就能發展得更好,我們每個員工的日子也自然就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