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陳伯達,1904年10月生於福建惠安縣嶺頭村一個秀才之家。15歲那年,陳伯達考入華僑富商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師範學校。在集美師範學校讀了兩年半後,17歲的陳伯達回到惠安老家當上小學教員,一年後到廈門小學任教。

1924年,陳伯達在中共早期黨員、福建人張覺覺幫助下來到上海,一邊在一家小報當記者,一邊進入上海大學文學系學習。在這所大學裡,陳伯達受到了共產黨人的薰陶,初步接受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1925年春,陳伯達回到廈門。就在這年初春,還是文壇上無名小卒的陳伯達在當時頗負盛名的《現代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寒天》。這篇《寒天》竟然緊挨在鼎鼎大名的紅學家俞平伯的文章旁邊,讓他初露頭角。當時正是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21歲的陳伯達信奉三民主義,經人介紹,參加了國民黨。

1927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三年。回國後,先後在北平中國大學、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馬列學院任教,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軍委、中央秘書處、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機構工作。這個時期,因為文才被毛澤東看重,成了他的政治秘書而開始走紅,到1969年中共九大,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1970年,他在廬山會議上被毛澤東點名批判,後被開除黨籍。1981年1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1981年8月獲准保外就醫,1988年10月刑滿釋放。1989年9月20日病逝世。陳伯達有過三次婚姻,下面介紹一下他的夫人子女情況。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一、陳伯達的第一任夫人是諸有仁,她是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羅亦農的妻妹。他們是同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認識,回國後,1932年在北平結婚,1942年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生育了一個兒子陳曉達。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1960年,陳曉達26歲,到了結婚的年齡,可是與陳曉達戀愛多年的姑娘,突然提出中止戀愛關係。陳曉達受當頭一棒,心煩意亂,而那幾天,他主持一項重要的實驗,在精神恍惚之中,實驗出了大事故。雙倍的打擊使感情脆弱的陳曉達一時想不開,獨自一人前往北京西便門,臥軌自殺。

二、陳伯達的第二任夫人是余文菲,是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的一個女學員,湖北省黃安縣人,生於1918年,比陳伯達小14歲。1938年8月,余文菲來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藉助“老鄉”董必武的介紹,前往延安。她在抗日軍政大學結束學習後分配到中共中央黨校工作,陳伯達看中了余文菲,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戀愛,1944年結婚,1946年生下一個兒子,叫陳曉農。

陳曉農,1953年到北京育英小學上學,在人民大學附中上的高中,1965年夏天到內蒙古臨河縣下鄉,返城後在石家莊市第一製藥廠當工人,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社會經濟學系博士學位,成了經濟學家。父親出獄後,就和他一家三口生活一起,由他和愛人照顧。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延安整風後期搞起了“搶救失足者”運動。余文菲被認定為有“特務嫌疑”。家庭裂痕出現,1949年陳伯達再次離婚。離婚之後,余文菲回到武漢工作,一個人過著孤單的生活。

三、陳伯達的第三任夫人是劉淑宴,她是1922年生於四川灌縣,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做過地下工作,從事過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工作。1950年與陳伯達在北京結婚,當時陳伯達已46歲,劉淑宴28歲。婚後生育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女兒叫陳嶺梅,兒子取名陳曉雲(陳小弟)。

文革初期,陳伯達一時間炙手可熱。1967年,陳伯達受到毛澤東的批評,又受到張春橋、姚文元的猛烈攻擊,一度處於很不穩定的狀態。這期間劉淑宴天天為陳伯達擔心,陳伯達也終日心煩意亂,回到家中兩人經常發生口角。想辦法把劉淑宴送到青島,她在大街上大鬧青島。隨後,周恩來批了陳伯達和劉淑宴離婚。1970年秋,陳伯達倒臺後,劉淑宴被隔離審查,一直到1982年才回到北京,1996年6月去世。

陳伯達惟一的女兒陳嶺梅,在陳伯達倒臺後,根據當時有關部門的規定,離開北方,轉業到南京工作。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父親與陳曉農、陳嶺梅在香山碧雲寺

小兒子陳小弟在陳伯達倒臺時才八、九歲,被關了三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生活自理能力都受影響。

陳伯達的夫人和子女

晚年陳伯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