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微信附近的人尋「獵物」你卻將其視情人

「普法」微信附近的人寻“猎物”你却将其视情人

「普法」微信附近的人寻“猎物”你却将其视情人

交友,小心“溫柔陷阱”

為騙取錢財,五臺一對情侶冒充單身男女,通過使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搜索“獵物”,以婚戀為名引誘對方。8月6日,五臺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該案,被告人羅某娟、羅某峰犯詐騙罪受到法律懲罰。

據調查,五臺縣人羅某娟、羅某峰以男女朋友同居相處多年。去年9月初的一天,梁某在微信上通過搜附近的人加上被告人羅某娟的名叫“帶刺玫瑰”的微信號。之後被告人羅某娟與羅某峰便化名為“張豔”,用“帶刺玫瑰”的微信號在微信上和梁某聊天。聊了幾天後,梁某在微信上表達了想讓“張豔”做自己對象的想法。二被告人在微信上實施詐騙,先後用“帶刺玫瑰”“寶”“心碎”“以和為貴”四個微信號以各種理由向梁某共騙得9060元。案發後,二被告人的親屬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獲得被害人諒解。

五臺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羅某娟、羅某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依法判決被告人羅某娟犯詐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2萬元,被告人羅某峰犯詐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

該案主審法官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互聯網和手機社交平臺的普及讓“網戀”變得更加方便,同時一些不法之徒將自己偽裝成“高富帥”“白富美”“經濟適用男”“鄰家乖女孩”,一旦和被害人發展成為較為穩定的男女朋友關係後,犯罪分子便以五花八門的藉口向被害人要錢、借錢。詐騙得逞後,他們便拒接電話銷聲匿跡。所以,網絡交友須謹慎,通過網絡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一定不要盲目陷入“溫柔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