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人爲什麼突然之間不愛生孩子了?

不愛說話的內向者


這的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七八十年代,罰款拆房搬糧上吊也要生,九十年代只生一個好,後開放開二孩,反而人口數量並沒有隨著政策放寬放緩有所增長,現在更好直接生育就有補貼,這在以前都不敢想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自古以來種糧納稅,生孩子自己養,從來沒有說種糧不交稅,生孩子國家給錢的問題,這即是歷史的進步,同時也是現實問題帶來的焦慮:很多人的確是越來越不愛生娃養孩了!

在七八十年代則是另一番景象,在農村地區,人們為了多生一兒半女(主要是兒子,頂勞動力,養兒防老),與那些計生幹部可謂是打盡了遊擊,計生幹部的職責就是監控每家每戶,誰家新娶了媳婦、誰家剛添了孩子、誰家幾個閨女沒兒子等等。

都在計生幹部的工作範圍之內,特別是那些無子家庭,更是會被當做重點防控對象被監視起來,但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兩口子生娃兒在床上的時候計生幹部是不能在現場的。


這就是機會,一旦懷上了,就要開始與計生幹部打游擊,敵進我退,基本上計生幹部去家裡從來見不到人,加上老百姓家家相護,誰也不說,完全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但是一旦他們確定超生,即使見不到人也很可怕。家裡的牲畜、糧食、傢俱以及農耕器械,凡事有價值的物件,都在收繳的範圍,甚至一些計生幹部為了達到威懾人心的效果,竟然還要拆人家房子。

以前是不讓生偷著生冒著風險生,現在則好,國家鼓勵生卻很少有人願意生,“主動生”和“被動”之間差著一條鴻溝。

背後則是生活成本的提高,大人已經被房子、車子以及工作的壓力栓的死死的,全無額外精力供養自己的孩子,還有一系列的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問題。

這些直接導致了人們生育意願的降低。

正常情況下社會風氣的轉變往往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但是在現實生活壓力面前,生孩子這事還是很快就在來自國家神秘力量的支配下,迅速完成了轉變!


歷史三日談


中國人向來受儒家文化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以前老一輩人也講究多子多福。


可是自從放開二胎政策以後,我常聽到周圍有生育能力的人談到生孩子的事,大多數人都是:


“哪敢還要?這一個就已經摺騰夠了”。


“哪養得起呀?現在一個孩子的費用那麼高!”


“不要了,沒人給帶。”……



不生孩子的理由千萬種。


總之,你想要孩子,愛找誰生去生,要我生,沒門兒!


國人突然間為什麼就不願生孩子了呢?


歸納原因如下: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呵呵。聽起來好像生孩子挺可怕。


君不見,網絡上各種媳婦婆婆怒懟。


媳婦說自己坐月子,婆婆沒有伺候好,給自己孩子既沒出錢又不出力……


婆婆說:勞心勞肺,到頭來不知道人家嫌什麼,我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


是是非非,誰對誰錯,沒法判斷。養個孩子,婆媳矛盾升級,成為仇人,幾乎生死不相往來了。可憐的男人在家受夾板氣。所以,不生!


2、養孩子的成本太高。


從出生的進口奶粉到上學的擇校,哪兒哪兒都是金錢開路。


你不能不擇校嗎?這怎麼能行?為了孩子,人家的父母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你不給孩子創造好環境,他一開始就會輸在起跑線上,你良心怎麼過得去?



有條件你得幹,沒條件創造條件也得幹!結果孩子還沒長大,自己已經累得成了“輕中年”了。


3、對孩子期望值太滿,導致精神疲憊。


現在的準媽媽們,懷孕就開始胎教。


孩子出生就恨不得把孩子養成為天才。又是學游泳又是彈鋼琴,又是繪畫又是學主持,……


美其名曰:素質教育!結果,周內上班週末更忙,把自己累成狗。


有的家長出現許多焦慮症狀,面對孩子,無所適從。讓孩子學,害怕孩子壓力大,不讓孩子學,又覺得比不過人家,種種。其實就是虛榮心在作怪。


再讓他們生孩子,他們退避三舍。


4、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淡化了。


70年代前後的父母,早已經看透了自己老年後的狀況了。孩子們太忙,一個孩子肯定指望不上。父母們經常湊一塊說的都是“抱團養老”理念。


年輕一輩的人沒有了養自己老人的概念,更不會考慮自己以後的生活,而且,考慮了也沒用!社會在發展,觀念在改變,必然趨勢!



總之,孩子的出生率越來越少,老百姓擺出的理由就這些。


當然,這裡只列舉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原因。至於人口與經濟,不生育與環境等等問題,還是交給專家們去研究,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幸生


國人為什麼突然之間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問題很像是官方問出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幾年官方才突然反應過來:原來我們的出生率是如此之低,已經到了危及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個地步了,然後才匆忙應對。

但事實上,中國的生育率走低,不是突然間的問題,是在2000年的時候就有各種跡象出現了,但是我們決策者那時候並沒有反應過來,做出相應的改變,導致現在無論怎麼刺激出生率都是處於低水平徘徊的狀態,從絕對的一胎,到單獨可以二孩,再到全面放開二孩,出生率依然是沒有明顯的改變,甚至還是走低。

人們不願意生孩子的問題,這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試圖從社會學的幾個角度分析下。

首先,整個的社會背景發生了改變。城市化的快速提升,造成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更快、生活成本更高,這就意味著養育孩子是一個成本非常高的事情。不再像以前,家裡家裡生一堆,然後,大的帶小的,隨便散養就可以的。大家現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精心化培養。這是一個最大的背景。

第二,晚婚晚育讓人口少了兩代。隨著經濟的發展跟城市化的提升,適齡群體的生育年齡是往後推的,往後推了十年。以前是早婚早育,20歲可能就生孩子了,現在30歲,可能還沒有結婚生育,這就整整少了一代人。

第三,跟整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也有關係。現在不孕不育的比例急劇增多(頻繁墮胎的大量出現,造成了很多女性無法生育)。以及包括生育意願上,願意做丁克家庭的、選擇獨身也越來越普遍,所以整個婚姻、生育觀念的改變,也促進了大家不願意生小孩。

總之,面對現在中國的低生育率問題,未來的中國人口危機已經擺在面前了。所以現在真的是需要到了重視這個問題,大力鼓勵生育,比如給生育女性更多的稅費優惠、生育獎勵,以及撫養子女的政策便利支持等,為願意生孩子的家庭,儘量的清掃後顧之憂。如此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20年中國的巨大人口衰老、勞動力缺失的問題。


張天潘


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四十年後,我國人口的出生率已漸漸出現了負增長趨勢,國家也放寬了計劃生育政策,可為什麼大家越來越不喜歡生孩子了呢?

經過認真觀察分析,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01 晚婚晚育政策導致人口出生減少

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上大學成了有為青年的必修課,正常情況下,大學畢業時已經二十二三歲,一畢業就結婚的比率是很少的。

加之國家一直提倡晚婚晚育,代與代之間的年齡差距加大,現代家庭裡,已經很少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情況。

02 生活成本大幅度提升,大部分人想生卻不敢生

隨著經濟不斷髮展,生活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六七十年代時,一個人的工資就可以養活一家人,現在一個人的工資只能養活自己了。

近幾年全國房地產價格的瘋漲,也使得大家的錢包越來越扁,房子面積越來越小。

現代人優生優育觀念的形成,也大大增加了養孩子的成本,胎教、早教以及各種各樣興趣班的費用,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有些家庭甚至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加上父母親六個人養一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想生也不敢再生了。

03 女性生活就業壓力變大,不願意生

社會進步了,女性的地位雖然越來越高,但是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

既要入得廳堂,又要下得廚房。

八小時之內要和男同事一樣打拼,八小時之外還要忙家務活,照顧一家老小,確實有點苦不堪言。

女人懷孕和哺乳期,需要長時間休假,很多用人單位都不喜歡聘請婚育年齡的女性,這就使得女性的工作機會大大減少。

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生孩子了。

04 提早透支身體,想生卻無法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敞開大門迎接世界的先進技術的同時,西方的一些文化和觀念也隨之敲開了國門。

性意思的早熟和開放,導致未婚先孕的年齡層次越來越小,多次流產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導致終身不孕,就算以後想生也無法生了。

轉基因食品的大量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適齡青年的不孕不育。

05 享受二人世界,不願意生

現在的主力適孕人群是80後和90後,這些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是在父輩們的呵護下長大的,有些人就算成年了,依然過著媽寶的生活。

她們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歡被束縛,不喜歡被家庭所累,更不願意因為孩子而降低現有的生活品質,

06 固守觀念,不想多生

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消耗了大眾的生育熱情。

大家已經習慣一個孩子的生活方式,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

儘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並沒有出現大的生育潮,近年二胎政策的開放,大家依然非常理性,都是以自身的條件綜合考慮。

由此可以看出,國人不喜歡生孩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講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

有書君認為:目前我國出生人數的下降,會直接導致人口萎縮和老齡化問題嚴重,應該受到國人的重視,以確保國家能長久持續穩定地發展。


有書共讀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的複雜,根據目前的情況來分析,不願意生孩子與宏觀環境有關,也與微觀家庭情況變化息息相關。

我認為,不願意生孩子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一,傳統習慣已經在幾十年的計劃生育中,潛移默化的發生了變化,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大城市,這樣的觀念更加淡薄,所以生孩子的願望遠沒有過去那麼強烈。

二,生孩子沒有強烈的意願,而養老的觀念也在改變,過去誰家有孩子,要是把父母送去養老院,不要說老人不願意,而且兒女也覺得丟人,現在的老人已經慢慢的在改變觀念,認為去養老院,有人照顧,而且越來越多的有文化的老人聚集一起,可以豐富自己的老年人生活,孩子從照顧老人的生活的繁瑣中解放出來,所以對孩子的期望又進一步降低。

三,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中國的高房價,讓現在的年輕人成為一生的房奴,讓老年人沒有了幸福的晚年,孩子入學難,上學難,購房難,結婚難,連死都難,讓很多的年輕人不敢多生孩子,甚至一個都不想生,所以說,要想鼓勵國人生孩子,不解決生活的問題,想休假之類鼓勵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煮茶聞書香


中國的生育率確實很低,根據2017年的數據估算,中國生育率在1.2左右,韓國為1.27,日本則為1.3左右,就連少子化老齡化極為嚴重的日本情況也比中國好。

但是我們中國人向來受儒家文化影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文化上講,我們是一個講求多子多福,喜歡生孩子的民族,理應不受此困擾,在歷史上,我們也是個繁衍能力出眾的民族,無論是戰亂還是和平,中國都未像現在這樣不願生孩子。那麼,今日中國生育率還如此之低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生育率與經濟發達程度成反比: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低,不生育與經濟壓力大無關

很多人說中國生育率低跟生活成本太高有關,但實際上這完全站不住腳,因為統計數據顯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越低,反倒是尼日利亞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國家,生育率最高。越窮越生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真理。

(世界生育率統計,最窮的非洲生育率最高,經濟最發達的歐洲日本很低)


在考慮中國的具體情況前,我們先要知道,生育率降低並非中國獨有的問題,幾乎所有的較發達經濟體生育率都不高。

除了日韓,歐美也沒好到哪裡去。

2016年的數據顯示,整個歐洲的平均生育率為1.6,其中生育率最高的是法國,為1.92,也沒有達到正常的世代更替率,而且現在歐洲國家往往對移民敞開大門,像法國的生育率就主要是穆斯林人口貢獻的,本土白人生育率一直低迷。美國比歐洲好一些,生育率也僅是1.8,也沒有達到正常水平。

除了這些發達國家,一些準發達國家生育率也不咋地,就拿人均gdp和中國相近的土耳其來說(土耳其人均10400美元,中國9000美元),其2017年的生育率為1.8,沿海生育率不足1.6,也沒達到正常水平。

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中國的各省,也驗證了這個規律,在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生育率竟然只有0.7左右,一些富裕的省份,如江蘇,也不過1.173,但是諸如寧夏、河南、貴州等較為貧窮省份,生育率都在2以上,中國自己,也驗證了經濟越發達,生的越少,越窮越生這一結論。


(中國各省份生育率統計,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低)

從統計數據中,我們能清晰看到中國生育率的問題,北上廣等發達地區生育率低到髮指,甚至遠遠低於歐美的中心城市,而即使是落後省份,生育率也沒有高過正常世代更替多少,即使放開二胎,依然沒有效果。

另外50年前,中國人過得遠不如現在,吃不飽,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5平方米,遠低於今天的40平方米,卻一家四五個,可見,那些說因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而生育率低的說法,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所謂的養不起不是真的養不起,而是標準提高了,過去是養活不餓死就好,現在則要富養養好,還要接受高等教育,標準的提高超過了經濟水平的提高,從而讓父母倍感壓力。


二、社會福利與養兒防老觀念的褪色,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前面提到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越低,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養兒防老這一封建社會延續幾千年的功能已經消失。在中世紀,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生養子女有兩個目的,一是宗教含義,認為死後還需要人燒紙打掃陵墓,這樣才能在陰間過的幸福。二就是期望子女能在自己年老時贍養自己。在中世紀,如果沒有子女,老人到了晚年將會十分悽慘。

但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功能被大大減弱了,養老院、醫院、福利院和各種社會組織的普及使得養老有了更多選擇,一個人只要經濟能力充裕,及早投資繳費,在晚年就可以享有專業的養老服務。在一些發達國家,如加拿大、瑞典等國,還由國家負責養老的絕大部分費用,這種社會福利大幅削弱了子女的養老功能。

如今在歐洲國家,養育子女更多是為了體會親情,那種赤裸裸的利益訴求已經少了許多,而沒有利益的訴求,養孩子就成了情懷,這樣生育率必然會降低。

中國如今也有了一些發達的醫院和養老院,只要你足夠有錢,就可以享有服務,因此,一些中產階層和富人,已經選擇不要孩子而要專業服務的方式養老。

而在那些幾乎沒有福利和養老院的國家,如非洲,生育率則高的嚇人,平均4—5%左右。

三、女性自主意識的提高,使得婚育年齡大幅推遲,世代減少,進而生育率降低

另一個原因就是女性自主意識的提高,如今女性參與工作,為經濟做出了貢獻,同時因為經濟地位的提高,女性的權利意識也開始提高,女性開始在財產上對男性有較高要求,要房要車,另一方面,女性在情感上也變得更為挑剔,尤其是年輕人,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就能造成分手,沒有人願意在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將就過活。而女性的高工作參與率也使得他們不願犧牲職業生涯來撫養孩子,因此,更不願多生。

這帶來一個後果,就是男女的婚育年齡大幅推遲。

(女性權益的崛起也是原因之一)


女性,因為對財產和情感都有極高要求,因此找到合適的伴侶比過去人要難很多,另一方面,男性在年輕時無力滿足女性的物質要求,也不得不推遲婚姻,如今,在江蘇,平均的婚姻年齡是30歲,而生育孩子可能要在32歲。在北京上海,可能會更嚴重。

這樣我們可以做一道簡單的計算,以前的中國人18歲結婚,20歲有孩子,100年就有5代人,現在32歲生孩子,100年才有3代人,100年裡足足少了兩代人口,這樣一比,少子化就是必然的,相比於一家生的少,這種世代級的銳減才是可怕的。
而對於女性來講,女權加上社會偏見的結果就是,過了30歲就很難再嫁,因此又多了一批剩女,而高質量女性又不會自降身份嫁給比自己低的男性,因此又多了剩男剩女兩個巨大的人群,進一步降低婚育人口和生育率。

如果我們把女權作為一個變量,就會發現,那些幾乎沒有女權的地方,如中東、印度和非洲,生育率十分高,而那些女權較大的地方,生育率平均就較低,因此,女權也和生育率成一定反比關係。

四、攀比與面子,想讓孩子過的比自己更好,導致一家主動只生一胎,最多不會超過二胎。

前兩個原因可以說是經濟較發達國家共有的,但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國獨有的了。

中國人一直有一種心理,那就是孩子也有給自己光宗耀祖爭面子的作用,因此,他們會傾盡全力培養孩子,使得他有最大的可能進入上流階層,從而讓父母獲得榮耀和地位。這從中國家長如此熱衷於考試和補習就可以看出,在美國,也是華裔最重視子女教育。

但要想讓子女的階層比自己高,就需要在他們身上投下鉅額的教育資源,對於富人來講,給3、4個孩子提供不是難事,但對於中產階層來講,1個就已經很吃力了。

對於中產階層來講,生的孩子越多,能在一個孩子身上投下的資源就越少,就越不可能實現階層晉升,因此,對於他們來講,他們反而會主動傾向於要一胎,二胎已是他們能承受的極限。這也就是為什麼放開二胎沒有起到效果的原因,因為中產階層的財產只夠一個孩子通過教育實現階層晉升。

對於以前的國人來講,很多還很窮,靠教育進行階層晉升幾乎毫無可能,既然如此,還不如多生幾個撞大運,萬一有出人頭地的呢,而且過去與農業為主,多生幾個至少可以幹農活,現在可沒有這個作用。

由於現在中國人變富了,有能力在教育上下血本,因此他們就拋棄了多生撞大運的選擇,而改由生一個傾盡資源培養這種可預期的策略。

總的來說,我國生育率低既有經濟較發達地區的通病,也有自己特殊的原因,幾大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今日的生日率極度低迷。也許今後的人工智能發達後會緩解這個問題。


沉思的托克維爾


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國人變得不愛生孩子,不是“突然之間”的事情。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這個特性也並非中國人所獨有。事實上,幾乎所有國家在伴隨著經濟發展,尤其城市化過程中,都出現了生育率的顯著下降。當今高城市化率的國家,它的人口出生率水平無不呈現出極低水平。

從世界經驗看,大型城市沒有增長人口的能力,它反而消耗人口,靠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才能維持城市膨脹。北京、上海、香港是這樣,首爾、東京、紐約也呈現出這樣的特徵。以高生育率著稱的伊斯蘭世界,德黑蘭的生育率也在持續降低。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一旦啟動城市化,必定伴隨人口出生率迅猛下降。可以說,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為什麼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會拉低人口出生率呢?觀察實際生活,就不難理解。

城市化是人類工作的精細化,分工化。金錢收入是最主要的競爭形式。當人大部分精力都奉獻給工作和賺錢,生育這件本該重要的事情,就被擺到次要地位。每個人都以此生創造的金錢財富衡量人生價值,至於生兒育女,倒不太重要。在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傳統社會都會多生孩子,現代城市人則避免生孩子。大城市的生育年齡總體偏遲,這拉低了生育率。

在貧困的農村,家庭新添一個人口的養育成本,無法增添一雙碗筷,一些糧食,這些成本其實很低;絕大多數兒童長到十幾歲就參與工作自給養,負擔養老,農村養育孩子的收益成本比是很高的。這一點在城市完全相反。出於對孩子的責任心,人人平等的觀念影響,絕大多數城市人都無法接受農村式的“低水平養育”方式。在城市裡養孩子,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成本奇高,父母從孩子身上的獲得,其實很少。時間和金錢有限,教育昂貴,城市白領階層能常傾向精養模式——把幾乎所有資源傾注在一兩個孩子身上,這也造成養育的成本過高。現代社會,養兒防老已是被廣泛批評的、政治不正確的觀念。

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現代人的投入成本高,預期收益低,自然而然地,就會傾向於少生。從根本上說,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受衝動支配的動物,而是受自己利益驅使的理性人。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各項政府福利也在健全,人們不僅無需擔心老來飢餓的威脅,甚至體面養老也納入期待。大城市女性大多經濟獨立,不願過早受到婚姻和生育束縛。單身、丁克、剩女文化流行,都在拉低生育率。大城市生育率偏低,這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如果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口都陷入到大城市這個陷阱,會不會帶來嚴重的老齡化危機。有此,有學者以此為由積極呼籲反對大城市,好保持人口自然增長。


菁城子


在歐洲很多發達國家,早些年就已曝出了生育出生率很低甚至人口負增長的情況。

生育率好像和該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直接呈負相關性。


的確,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經濟狀況更好、思想更加開放,就越能擺脫動物生育本能的束縛。

本來生孩子就不是完整人生構成的必要因素,以前大家是受封建社會思想影響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自己不生孩子,好像是害了整個家族失去皇位繼承權似的。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人們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傳統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小。

不生孩子怎麼了?我不高興生孩子我就不生,你能拿我怎麼滴?

道理是這麼說,但是其實我們身邊,積極生育的人還是特別多的,二胎開放以後婦產科都爆棚,婦科很多人來取環、輸卵管復通或者看繼發性不孕症,產過很多排隊來建檔案、生孩子,這也許證明,短時間之內,中國人口應該不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很多人問那小超人,你這麼經濟獨立、思想開放,你會不會不想生寶寶呀?

雖然寶寶很可愛,但是生孩子畢竟是遭罪、心又操碎的事情,不是特別有動力去生產,比上班累多了好伐,而且懷了寶寶還要上夜班……

但是工程師非得要寶寶,我也只能為他生一個了……


婦產科小超人


算一筆賬,生娃懷孕到出生各種檢查2-3萬過去了,好吧你有社保,打個對摺,小一萬跑不掉吧。娃出來了到3歲上幼兒園之前,奶粉尿布吃喝拉撒睡,一年下來保守估計2.4萬/年(真的挺省的了),3年 2.4萬X3=7.2萬;幼兒園,目前我家娃上的普通的 2000/月全包;一學年 2萬,2萬X3=6萬學費;生活費買買日用品,日常買菜做飯什麼的1300/月,一年就1.5-1.6萬左右;校內外的興趣班 8000/年左右;偶爾生個小病看看醫生,一年最少也得2000-3000,這只是學前的剛性支出,什麼旅遊娛樂保險之類的統統沒有算在裡面喲。當家長的特別是媽媽因為生育和照顧孩子導致的精力崩潰、職業上升中斷之類的損失也沒有算進去啊! 光是學前的幾年我們來看看1個孩子至少需要多少的支出 1+7.2+6+1.5+0.8+0.2=17.3萬,這些僅僅是小學之前的剛性支出,孩子不得不花的錢而已!那小學以後的費用呢?長大了,工作了,結婚了,生孩子了 做爸媽的還管不管,幫不幫忙?最少也要熬到娃成年吧,財力,精力、智力、情商、人脈缺一不可,請問你還敢輕易要二胎嗎?反正我是沒這個本事了


唔打得都嚇得


因為現實生活中、網上報導的大都是孩子對父母親的不孝,讓人感到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傳統教育己被現代人丟失,人老了根本靠不了孩子,最後還得靠自己。對孩子付出再多,也難得到回報。孩子對父母總是在索取,很難得到他的感恩和回報。有一位九十歲的老奶奶,今年去逝。她生育二個兒子,四個女兒,二個兒子一個意外去逝,另一個因病去逝。四個女兒都嫁人了,並有子女。老奶奶每天靠撿廢品生活,後來在居委會的關照下,給辦了個低保,但面對城市高物價,老奶奶必須還要出去撿廢品才能維持生活曰常開銷,從我搬到這條小巷居住,我每天都看見她手拿火嵌,揹著一個蛇皮袋,無論颳風下雨,她都每天去撿廢品,有時感冒了,她都不休息,後來因高血壓犯病去逝,我整整目睹了她二十年撿廢品的生活。她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沒有給子女增添任何負擔。也從沒見她責怪子女的不孝。她以一顆慈愛的心,包容著子女不養她,並十分體貼說:她們也困難。每每想起這位老人,我油然而生敬意,有時我會假想:如果老太太不生那麼多孩子,或者一個孩子也不養,把養孩子的錢積存下來,或許老了過得很幸福,至少不會為生計奔波去撿廢品,應該在敬老院生活,有人管吃管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