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白血病復發 繼母要用生命去守護

少年白血病复发 继母要用生命去守护

母子倆約定,誰都不能洩氣,一定要堅持到守熠打敗病魔的一天。

程守熠專屬二維碼

母子情深十餘年,孩子患重症兩年花光家中積蓄

溫暖1232號

溫暖訴求

從嫁入程家那一天起,吳海燕就知道,她的兒子叫程守熠,已經兩歲多了。守熠的生母在他出生那一天,因難產引起大出血離開人世。十多年來,吳海燕對守熠視若己出,悉心愛護和教導,期盼他健康成長,有朝一日出人頭地。但守熠真是個苦命的孩子,12歲那年被確診患了白血病,雖然當時治癒出院,無奈今年3月再次復發,一家人不得不接受更為嚴酷的考驗。母子情深,吳海燕說,要用生命去守護兒子。

生母難產去世繼母擔起育兒重任

不得不說,命運對於程守熠太殘忍了。

守熠出生於2004年,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生母就因難產引起大出血離世。在4歲前,守熠大部分時間跟奶奶生活,雖然後來他有了繼母吳海燕,但當時吳海燕在外打工,跟他的接觸並不多。守熠4歲時,吳海燕回到老家,接過養育他的重擔,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孩子。

母子倆日夜廝守,感情越來越深,吳海燕說她打心眼裡疼愛這個孩子。“他會跟我撒嬌,有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和我分享。”吳海燕幸福滿滿地回憶說,守熠的爸爸工作很忙,大部分時間都是她陪伴著守熠過日子,相互珍惜對方的存在和付出。

吳海燕一直以為守熠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她平時有意無意之間,說話時總是強調“媽媽很愛你”。“今年7月份,孩子在醫院時,有個心理科的醫生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他說他早就知道了,鄰居很早就告訴他了。”吳海燕說,當時兒子跟醫生說, “媽媽(吳海燕)對我特別好,像親媽一樣,所以我不想說這件事,怕她傷心”。

吳海燕重複著兒子當時告訴醫生的這句話,眼圈紅了。“守熠對我來說,就是生命的一半,是我要用命去守護的人。”她抹著眼淚說,自己的付出兒子能感受到,這就夠了。

少年患重病治癒近一年再次發病

2016年7月,守熠感到身體不適,在海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檢查後,竟被確診患上惡性腫瘤。吳海燕不敢相信這個結果,急匆匆帶上家裡唯一的一本存摺,拉著守熠來到廣州,趕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深入檢查後,腫瘤醫院的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守熠患了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聽到確診結果的那一刻,吳海燕几近崩潰。

懂事的守熠並不悲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吳海燕看在眼裡,痛在心上。她謹遵醫囑,每天熬湯煮菜,搞好衛生,為守熠的康復“保駕護航”。

母子同心,其利斷金。10個月後,守熠獲得臨床治癒,一家人開心地離開醫院,返鄉回家。“我們拼了命地借錢,拼了命地阻斷他與細菌病毒接觸……就是不相信,白血病能打敗我們。”吳海燕說,出院後,孩子回到海南五指山老家休養吃藥,維持治療,每個月回到廣州的醫院複查一次。

風平浪靜的日子只維持了近一年。2018年3月的一次例行復查後,醫生突然很嚴肅地告訴吳海燕,守熠的白血病復發,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孩子以前很堅強,做骨穿、做化療從來都不哭,但是聽到復發的那一刻,他抱著我崩潰大哭,他對我說‘媽媽,我受不了,我治療治怕了,媽媽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說什麼,只能抱著他一起哭。”吳海燕說。

為給孩子治病父母“能借的都借了”

今年3月中旬,吳海燕母子返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看著熟悉的病房,想著即將面臨的一切,守熠只得不斷鼓勵自己,要勇敢、要勇敢。

前期治療過程還算順利,除了一些小感染,孩子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在進入第六期化療時,守熠遇到生死難關。吳海燕記得,那天是7月1日,一家三口在出租房裡等待下一期化療開始。

“我在炒菜,他爸爸突然大叫起來,我衝進去一看,孩子休克了。”吳海燕說,當時她趕緊撥打120,將兒子送入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搶救。“治療25天,花了18萬元,才保住孩子一條命”。

闖過鬼門關的守熠,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醫生說,化療完成後還要做骨髓移植手術。”吳海燕說,守熠對“移植”很期待,這讓她感到有一些奇怪。“他很想做手術,因為害怕再復發。現在,三個大療已經做到最後一個,醫生已經安排好,9月10日開始做放療,放療一結束,就可以做手術”。

聽起來很“順利”的排期,對吳海燕夫婦來說,每一步都很艱難。她告訴新快報記者,兩年前的治療總花費超過60萬元,雖然可報銷四成,但自費部分仍掏空了一家人的積蓄。“還借了一些錢,今年才撐過來。這次(兒子重病)復發,光化療已經用了40多萬元,能借的人都借遍了”。

吳海燕說,守熠的爸爸是一名鄉村小學教師,一輩子老實本分。“他以前的學生知道守熠的事後幫了不少忙,真的特別感謝”。可是對於如何籌到移植費,夫妻倆都束手無策。

公益指引

●公益賬戶: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天天公益專項基金

●銀行賬號:44032601040006253

●開戶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州遠洋賓館支行

注:捐款時請註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232號程守熠”。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註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繫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賬回執傳真至新快報(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賬為準。

■本報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嚴蓉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王 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