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被同學偷改:自以爲是的「爲你好」都是耍流氓

高考志願被同學偷改:自以為是的“為你好”都是耍流氓

1

7月12日晚上,已經復讀一年的小蘭上網查詢高考的錄取情況,她不想再高復一年,然而查詢發現她又落榜了。她發現自己的志願竟被自己的同窗男生小柯改換了。

對此,男生說:“真沒別的原因,我是為她好,以她的能力上這個大學真的太可惜了。 ”

網友紛紛表示,不知道這個男生是什麼腦回路。別人的高考志願,到底關他什麼事啊!

女生辛辛苦苦復讀了一年,換來的成績,卻只能因為志願被同學改動,而與大學失之交臂。

這樣的朋友,簡直比仇人還更可怕。

可笑的是,男生並沒有在事後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一句“正義凜然”的“為她好”,就把自己的惡行包裝得美麗無比。

當男生說著“為你好”的時候,請問女生在已經復讀了一年以後,還要再繼續復讀一年的壓力和風險是你替她承擔嗎?

請問如果她因此而對考大學失去希望,從而放棄學業,這份遺憾也是由你來賠嗎?

有人說,最後把你逼瘋了的,都是那些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

沒錯,對於那些總喜歡以“為你好”的名義,干涉你的決定,綁架你的人生的人,我們一定要遠離。

因為他們所有自以為是的善意,實則都是在給別人添亂。

高考志願被同學偷改:自以為是的“為你好”都是耍流氓

2

檸檬和米粒是高中同學。

檸檬原本覺得米粒是一個很不錯的朋友,因為她凡事都樂於助人。後來慢慢相處久了,就發現米粒這個人很不討喜。

她會在檸檬做題的時候,強行打斷她的思路,告訴她:“你這種解法太複雜了,你應該用另一種方法……”

她也會在檸檬看課外書的時候,對她說:“你怎麼看這種書啊?一點營養都沒有!還不如我推薦幾本給你。”

在米粒眼裡,她是在為檸檬好。希望教給她更快的解題方法,讓她看更有價值的書。

殊不知,在檸檬心裡,別人教的方法再好,比不上自己努力鑽研來得痛快;別人看的書再高級,也不如自己喜歡的那些有意義。

書裡說過這麼一句話,不恰當的,不顧他人意願地對別人好,就是作惡。

可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否定別人的觀念,然後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的想法,還時不時地拋出一句“我這是為你好”。殊不知你的那些好意,在別人心中不過是多此一舉。

3

《偷影子的人》中有一段話:“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一生,只有他一個人能決定他的人生。”

書中的主角擁有超能力,可以從影子中,看到別人的秘密。當他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呂克想要學醫後,他對呂克說: “你難道要繼承你爸爸的事業,一輩子當個麵包師整天揉麵團嗎?那樣簡直太沒出息了!”

後來他想盡辦法去說服呂克和呂克的爸爸,讓呂克像他一樣去考取醫學院,做一個醫生。

呂克聽從了建議,背上行囊去千里之外的醫學院開始了學醫生涯,可是呂克並不是學醫的料,他學得很痛苦。

最後呂克耗費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終於明白自己根本不是當醫生的料,他還是更擅長做漂亮美味的蛋糕,並且做麵包才是那件能讓他感到快樂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呂克下定決心離開了醫學院,背上行囊重返故鄉,重新幹上了做麵包的行當。

主角後知後覺,用自己認為的“為你好”的方式,去幹涉別人的人生,到頭來非但沒有幫到他的好朋友呂克,還害他荒廢了很長時間。

高考志願被同學偷改:自以為是的“為你好”都是耍流氓

4

我們最常聽到“為你好”這句話,可能是來源於父母。

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有些父母會狠狠地指責訓罵,甚至貶低他們的人格。同時,他們在插手孩子生活各個方面時,會理直氣壯地解釋:“我這不是為你好嗎,爸媽能害你嗎?”

卻不知道這樣的“為你好”其實只是變相的強迫和控制。

新加坡一項5年的縱向研究表明,從小受控制過度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慮、抑鬱的風險。

一位作者說過,我們特別喜歡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將一隻腳悄悄踩過界。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人最不該做的事是想要改變別人,還自以為是為對方好。把別人納入自己認為對的軌跡裡,是世界上最沒有人性和殘暴的事,不要將你自以為是好意的,成了他人的負擔。”

我們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可是己所欲,也請彆強施於人啊。

因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