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公立小學有何不同?


美國的公立小學有何不同?

美國的公立小學有何不同?

“ 美國的義務教育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K-12,即從幼兒園(相當於國內的學前班)到高中12年級(相當於國內的高三)。今年8月23日,我的女兒正式步入公立小學(K-5)接受義務教育,那我就從親身體會聊聊美國的公立小學在我眼裡有哪些特色吧。”


文|程劍飛 圖|pixabay


建校資金“取之於民”,全勤有獎

美國公立小學的經費依靠聯邦政府的撥款和地方稅收的支持,居民繳納的房地產稅越高,學校的資金就越寬裕,越能開展更多更豐富的活動和特色課程。我們每年交上萬美元的房地產稅,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教育上,這可以理解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因為學校在經濟上受制於政府撥款,所以在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學生考核等方面必須遵守政府的要求並嚴格按照規則執行。學生上一天學,政府就按人頭對學校撥一天款,因此學校對考勤非常重視,對於遲到或缺勤達到一定次數的學生會取消學籍,而堅持每天按時到校的學生,則會獲得學校頒發的“全勤獎”(Attendance Award)。

人人有學上,特殊孩子受照顧

在美國的公立小學裡,孩子上學免費,連書本、文具和校車的費用都是全免的。我們只需要為女兒準備一個空蕩蕩的大書包,裡面有一個用於老師和我們每天交流溝通的文件夾和“點心盒”就行了。學校對低收入家庭提供午餐打折或免費的好政策,保證每個孩子有飯吃。

此外,學校倡導“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除了必須錄取所有本學區內的孩子(不論自有房還是租住房),也必須向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和合適的公立教育及服務。女兒的學校裡專門開設了自閉症兒童班,一個同班同學的哥哥就在這個班級裡。這位媽媽非常感激學校能提供自閉症兒童特殊教育,在專業老師的教導下,孩子進步非常快。

家長不僅要捐錢、捐物,還要幫學校“掙錢”

不同於國內,美國的公立小學鼓勵家長捐款、捐物,並幫學校“掙錢”。開學不久,女兒就帶回一張“建議家長捐款250美元”的通知單和一份班級需求品清單,上面列舉了諸如鉛筆、橡皮、膠棒、A4紙、餐巾紙、溼紙巾等文具和日耗品。

政府鼓勵家長為學校捐款,捐款可以免徵稅,我的公司還有Corporate Match政策,即如果個人捐款250美元,公司也會向學校捐款250美元。家長幫學校掙錢的方式有很多種,舉個例子,學校會發給每個家庭的一份列有近百家商家購物卡返點的清單(比如Amazon 2.5%、Carter’s 10%、Macy’s 10%等),家長如果在指定網站購買充值購物卡,商家就會向學校返點。又比如,學校徵集“Box Top Education”包裝的商品,因為超市賣的很多日用品和食品包裝上都有“Box Top Education”的圖案,所以我們需要剪下並一一貼在紙上交給學校,學校就可以從這些商家那裡得到返點了。

家長自願來當志願者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父母來學校一般都是因孩子犯錯誤被老師叫來受訓的,但是在這兒的校園裡,每天都能看到家長的身影,但他們全是來做志願者的。

剛開學,我們就收到了學校的志願者項目清單,家長可以自願到家委會(Home & School Club,簡稱HSC)幫忙。妻子報名了Scholastic書市和Vista Art藝術項目,HSC就為她安排了專業培訓,並讓她負責組織為期5天的Scholastic書市活動。同時,她還成為了K年級的藝術課程老師。

女兒的老師也向家長們徵集班級志願者,妻子又報名了每週二的英語、數學課,以及每週四的園藝課,在教室內、外協助老師教學。這樣一來,我們不但能減輕老師負擔(1:24的師生比例,老師經常忙不過來),還能多瞭解學校的教學內容,這樣的志願者機會確實很好,女兒也非常開心媽媽能當志願者。

愛國教育和“超級明星”獎

在我小時候,每週一早晨全校師生都會齊聚操場高唱國歌,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在女兒學校,每天8點半鈴聲一響,全校師生和送孩子的家長們都在操場集合,手放胸前對著國旗宣誓,聆聽校長的愛國教育激情演講,最後以全體高呼“Be Safe, Be Responsible, Be Respectful”結束,我感覺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週五,校長還會在全校師生前宣佈“超級明星”(Super Star)殊榮花落誰家。開學第三週,女兒成為了K年級四個班的第一位“超級明星”。我很驚喜,她的英語水平不如母語是英語的小朋友,論學習成績也不是最優秀的,但她樂於幫助老師和同學,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個人品質方面都表現突出,綜合評定後被評為了“超級明星”。

對於學校裡年齡最小的K年級小朋友,老師佈置的唯一的家庭作業就是每天睡前至少閱讀15分鐘,並逐漸延長時間,從“爸爸/媽媽給她讀書”逐漸變為“她自己讀書”或者“她給爸爸/媽媽讀書”。每週,家長都需要填寫一份閱讀日誌,如果達到10本書以上,老師會獎勵可以在校園店鋪購物的10美元SuperBuck,這對孩子們是最大的激勵了。教室裡還有一個圖書角配合上課用,每週三是K年級圖書日,孩子們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一本書回家閱讀一週。

我的總體感覺是,美國的公立小學教育更像一個大家庭、大社區,參與性很強,無論校園建設、協助授課,還是課後活動,只要你願意,每個家庭都可以加入進來,而且學校也樂於接受這種來自學生家庭各方面的協助和建議。老師的教育多是誇獎和鼓勵,孩子們的自信心、獨立性、積極性和樂觀感建立的很好。我很開心,我的女兒從開學第一天起就愛上了“學校”,愛上了“老師”,愛上了“上學”。


美國的公立小學有何不同?

程劍飛:IT通訊業打拼十餘年,世界陽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現全家移居硅谷,用心記錄4歲小女兒的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