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伴随中国进入度假旅游时代,世界主题公园的重心移向中国及亚太地区。

据AECOM报告显示,仅在中国,到2020年将有59座乐园建成。单2015年中国就有21座开园,20座在建,其中包括沈阳乐天世界、青岛东方好莱坞等8家超大规模的世界级主题公园。

不仅世界主题公园大佬竞相逐鹿中原,比如迪斯尼之于浦东,环球影城之于通州,都将在旅游、商业、文化等巨大经济拉动效应下“点石成金”,就连本土房企都将主题公园当香饽饽,不断跑马圈地,华侨城大肆在各地复制“欢乐谷”,万达则野心勃勃计划打造数十座文化旅游城。

主题公园再迎投资潮,呈现井喷式增长,一城双园乃至多园都成常态。中国的主题公园似乎又进入了扩张快车道,是重蹈“过剩倒闭”的覆辙,还是在凤凰涅槃中重生?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其实,主题公园(诞生60多年)之于中国还十分年轻(才30年左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百宫大战”(为拍影视作品建造了西游记宫、大观园、三国城等人造景区),但真正的主题公园始于华侨城1989年打造的锦绣中华,迅速引发万人游园盛景,并与国际接轨,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依次投入运营,从微缩景观观光到加入大型异国风情表演及主题活动。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主题公园随之进入诞生高峰期,仅1990-1994年间就建成2500余座,1997年达到顶峰,但辉煌的到来也伴随着衰败的开始,由于市场不成熟等原因,90%成为烂尾工程,或者开业不久即告失败,沉淀资金达4000多亿元。

相比90年代第一轮从过剩到去产能,新世纪开启的第二轮主题公园热,投资更大,发展趋于理性,主题范围更广,如航母(深圳、天津)、恐龙(常州)、欢乐世界(广州长隆)、海洋极地馆(大连海昌)等,并伴随度假地产、酒店住宿业的开发,形成品牌式扩张和延伸,在全国连锁经营。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不过伴随政策从2009年鼓励扶持到2011年叫停限制,之前涌现的主题公园中倒闭约占80%,幸存的主题公园仅10%盈利,20%持平,70%亏损。

直到2012年底国家明确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第三轮主题公园热“死灰复燃”,不仅外行“入侵”内行、以致文化、旅游、商业等跨界整合开启,万达打造文旅城就不仅室外有大型主题公园,超大建筑内还有酒店、商业中心、医院等各种项目。

而且,伴随这两年国际巨头的进入,大量高端的主题乐园上马,地方以此为支点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通产业联动、撬动区域板块,上海迪斯尼、北京环球影城的杠杆效应显而易见。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如此看来,当前这三波主题公园热实属周期性扩张,却也恰恰陷入了周期性发展瓶颈。

且不说主题公园本身就具有生命周期性(即年游客人数在开业头几年达到峰值后就很难再次超越,主题公园的保鲜期是3-7年),单是当前“旅游+地产”的运作模式(低成本拿地——大规模成片开发——建设主题公园——赋予文化内涵——改善周围业态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快速回流现金——反哺旅游项目)就让主题公园演变成企业的圈地工具,乃至地方唯GDP论、唯大项目论的产物。

毕竟,有些地方只要将主题公园与城市规划捆绑就可以作为城市招商的一个招牌,可偏偏主题公园一次性投入大、市场培育期长、营运成本高且投资回收慢,一旦被有关方面误导选址、定位以致项目搞砸,则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之所以在中国无厘头地疯狂,恰恰是做房地产的盈利(如土地升值)平衡了主题公园短期的入不敷出。

可问题出在,当前主题公园一窝蜂都是同质化竞争,不仅游乐设施相似,题材雷同,而且文化主题表现与公园营造手法、技术低级粗野,多数只有概念,没有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自然难逃短命结局。

更何况,我国开发的主题公园是美国近70多倍,据国际游乐园及景点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主题公园的接待量将达到3.2亿人次,超过美国市场,但从效益看,我国八成靠门票,2012年我国187家主题公园接待1.72亿人次,营业收入257.73亿元,而美国门票只占三成左右,仅迪士尼一家就接待了1.21亿人次,营业收入370亿美元,中美差距可见一斑。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因此,若不对症下药,盲目跟风,那么这轮主题公园热将依然难逃过剩去产能的阵痛。当前新建的武汉万达电影乐园、安吉凯蒂猫乐园受冷遇,即是先兆。

这不单归结于主题公园自身专注于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以致“审美疲劳”,更在于消费者的主体和口味都变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80后人群有2.19亿,90后有1.88亿,00后有1.61亿,在少子化和单身化趋势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从纺锤形变成倒三角形。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试想一下,2040年面对50岁的消费主力,主题公园还能以童话故事作为主旋律?针对那时的00后中坚力量,他们还会被米老鼠所倾倒?更何况,未来30/40后新新孩童的心灵诉求显然不会与当下一致。

可不管是海洋馆的科普教育还是游乐场的惊险刺激,主题公园靠游乐设施或节庆演出只是解决了人的五官体验。而恰恰,主题娱乐的本质是寻找与感受“超现实与文化差异”的体验过程,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多地在于创意型、体验方式和互动性,而非硬件设施。

如此一分析,未来主题公园势必将被颠覆,不再只是游玩的公园,而是由“主题”主导的“娱乐体验空间”。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于是,相比第一代依托自然资源、第二代注重都市娱乐,第三代以模拟、微缩景观为主,如今主题公园以动漫影视、技术科幻为主,依然未跳出物质的思维框架,尚处于初级精神体验。

未来,主题公园将迎来“超级体验”时代

因为21世纪的最大红利在科技,相比传统靠固定建筑、自然景观等构筑“光怪陆离”场景,将让主题公园常年处于拆迁、改建的循环中,如今3D投影技术、新型造型科技就能在一两个小时内轻而易举地改变建筑外观,比如将一个建筑变成火焰甚至大屏幕。

科技的力量将让建筑(硬件)退居幕后,在“主题”的切换与创新中让人目不暇接。届时,主题公园可以是“发布会现场”,也可以是过去或未来某个设定的场景,“空间的创造”将带来“穿越时空”的体验。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比如韩国MBC就计划打造穿越时空的“韩流主题公园”

美国犹他州将打造The Void游戏公园,让人走进VR虚拟实境圆一个英雄梦。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这种超级体验将借助最前沿的科技、发挥想象力、激活内心的感觉、让一切虚幻、向往都能在现实中兑现。

比如迪拜在2017年建的“未来博物馆”,网罗全球的未来发明和创造,除建筑用新材料3D打印外,时空胶囊式的升降梯、虚幻中空的全息图景都将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之中。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这无疑不同于感知型的科技体验,而是有剧情、有场景地畅想未来,并在创造未来中深度体验未来,一旦发展至此,主题公园将逃离周期性的地心引力,飞奔到颠覆性的创新轨道。

试想,如果商场里出现免费的摩天轮和过山车,酒店里出现免费的水上乐园和XD影院,主题公园被购物中心“打劫”,自然不能再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主题公园将由传统的“主题决定客流”进入“客流决定主题”的时代。若将主题公园看做一个“创新空间”,那么这个空间想嫁接什么就能成为什么,比如开演唱会、放电影、做科技、玩商业等。

未来主题公园也将形成“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

从迪斯尼的门票:购物:餐饮3:3:4的收入结构看,游乐设施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未来还将靠零售餐饮等衍生产业赚钱,尤其是高利润的超级体验,将成未来赚大钱的“主题词”。

只不过在中国,主题公园靠地产盈利的时代才刚刚翻篇,未来竞争将不再是单体的厮杀,而将是产业链的整体实力较量,比如宋城的文旅商综合体、方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中华恐龙园甚至提出“逃离主题公园”计划,从纯粹的主题公园运营商转型为“投资、服务和整体方案解决运营商”。

这就不难预判未来中国的主题公园将两极分化:

强者极大化,从单一主题公园走向主题度假社区,囊括酒店、购物中心、旅游综合体等;

弱者极小化,毕竟中国市场这么大,只要抓住小众的碎片化娱乐,深耕主题文化也能“小富即安”,成为安于一隅、定位专业的区域性游乐点。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 end •

主题公园已被颠覆?

睿途旅创是著名综合性跨行业国际集团世纪金源旗下控股公司。由睿途规划设计院、睿途旅游产品研发中心、睿途品牌顾问公司、睿途旅游孵化器四大产业板块组成。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中国深圳、成都设有分支机构。

睿途理念: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睿途使命: 以优质创意内容革新中国旅游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创新意识) Innovation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