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之戰,爲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張遼幾乎活捉孫權一戰成名,這場戰役的勝利給張遼帶來了相當多的好處,他戰後升職,日後位居五子良將第一人和躋身武廟七十二將都和這次大戰有莫大關係。雖然逍遙津之戰戰果很輝煌,可是比較少為人所知的是,當時張遼的合肥守軍只有區區七千多人,“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問題是合肥如此重要一個地方,曹操為何只給張遼七千多人?結合當時的形勢來看,主要有四大原因,我們分析下。

逍遙津之戰,為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第一,曹操當時在忙著打漢中張魯。215年3月曹操率軍十萬進攻漢中張魯,11月張魯才投降;孫權率軍十萬攻打合肥是在8月,當時正是攻打張魯的關鍵時刻,曹操根本沒辦法抽調兵力來支持合肥。

逍遙津之戰,為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第二,曹操對形勢估計不足,或者說是誤判了劉備的決心,沒能料到孫劉雙方能那麼快達成妥協。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佔據了整個南陽郡,劉備佔據了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孫權白忙活只是佔據了江夏郡一部分以及從曹操手中奪得的南郡南部(南郡北部還在曹操手中),也就是說一場赤壁大戰,孫權出力最多得到的卻是最少,所以孫權很不滿意,孫劉雙方為荊州歸順問題吵得很兇,甚至不惜兵戎相見:215年夏,孫權命呂蒙帶兵二萬攻取長沙等三郡,又使魯肅率兵萬人駐屯益陽,自己親自到陸口督戰,劉備也不示弱親自趕到公安,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逍遙津之戰,為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就在此時,曹操進攻東川(漢中)張魯而且戰事順利拿下了陽平關,劉備怕曹操拿下漢中之後會順勢進入西川,生恐益州有失,於是迅速調整戰略主動和孫權講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南郡(南部)、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屬孫權並以此換得孫權進攻合肥以緩解益州壓力。也許曹操以為孫劉雙方為了荊州歸屬會大打出手,孫權會被荊州分心根本無力合肥方向,在自己拿下漢中之前合肥不會有大的戰役打響,所以曹操才會只安排了區區七千多人給張遼。只能說曹操錯誤的估計了形勢,沒想到劉備這麼果敢壯士斷腕主動求和,換取孫權率大軍進攻合肥。

逍遙津之戰,為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第三,和合肥地形有關,合肥易守難攻:北面是曹操控制下的淮河,偏南方和西面以及東面被大別山和丘陵所擋,不利於行軍,孫權只能從正南方的巢湖方向進攻,張遼等人守合肥無後顧之憂只要守住南面就行了;其次合肥在前揚州刺史劉馥手上修建得非常牢固,209年第一次合肥之戰時孫權無奈退兵也和合肥城池牢固不無關係,所以曹操認為即使有戰事七千多人也能支撐很長時間,事實上這一次孫權退兵同樣和無法攻克合肥有很大關係。

逍遙津之戰,為何曹操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守軍?有四大原因

第四,曹操雖然只給了張遼七千多士卒,但是人員配備卻是非常強悍也很合理,不僅有張遼,還有樂進和李典,這三人隨便拿一人出來都可以獨當一面,有三人通力配合即使孫權大軍前來也不怕,事實證明曹操識人的眼光還是相當厲害的,雖然張遼樂進李典三人都有舊怨,平時磕磕碰碰但是在關鍵時刻卻能放下私怨鼎力合作,正是在三人通力配合之下才創造了以七千餘人擊退孫權十萬大軍的奇蹟,同時也成就了張遼的威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