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如何在聯合國成立前「欺負」美國?

講個歷史故事,肯定80%的人都不知道。涉及到聯合國成立前後的“大國博弈”。

幾年前木叔還在一家紙媒工作的時候,曾採訪過中國國內的聯合國問題專家,討論的話題是聯合國改革。當時印度、德國、日本、巴西抱團取暖,希望集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這個話題,專家同志就提到了蘇聯在聯合國席位的問題,說聯合國改革本質就是國際權力的再分配,當年蘇聯一家有三票:蘇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就是為了在聯合國增大話語權;美國同樣也可以有三票,但卻沒有付諸實施。

木叔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就多瞭解了一下。發現確實如此。根據綜合的資料來判斷,木叔認為當年蘇聯弄出三票,美國也想要三票,基本上有三種解釋。

1)斯大林的強硬

二戰結束前幾年,各大國已經開始討論戰後國際秩序,聯合國的成立就成為共識。斯大林強調蘇聯在二戰中貢獻巨大,應該多幾個席位,所有加盟共和國都應該在聯合國有投票權。後來列強們互相博弈,給了蘇聯三個席位,蘇聯就選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另外兩個主體。

其實斯大林不只口頭說說,實際也在為蘇聯的三票做準備。

蘇聯如何在聯合國成立前“欺負”美國?

1944年蘇聯修改了憲法,給所有加盟共和國名義上的主權,包括國防和外交,同時在加盟共和國鼓勵使用當地語言,流行當地印記,恢復加盟共和國的一些獨立性。比如在烏克蘭,將一些軍隊改為“烏克蘭戰線”,允許發行烏克蘭語的電影等。蘇聯只是成為一個對其主權的保護者而已。這些措施從法律上為加盟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做了準備。

但憲法也有個問題,導致蘇聯解體。比如憲法提到所有加盟共和國都是自願加入蘇聯,也可以自動放棄蘇聯選擇獨立。後來大家都知道1991-1992年發生了什麼事情,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援引憲法條款獨立建國,蘇聯也就自然解體了。

2)英國人的支持

當時的英國政府其實贊同斯大林的提議,因為英國也在考慮英聯邦成員國也需要多一些進入聯合國的問題。

蘇聯如何在聯合國成立前“欺負”美國?

(三巨頭會議——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雖然英聯邦與蘇聯的性質不同,但斯大林當時卻拿這個說事,稱英聯邦的一些國家或者自治領可以加入聯合國,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也應該被允許。因此英國方面考慮到,如果強硬反對蘇聯的態度,可能會導致英聯邦利益受損。因而與蘇聯形成默契,支持蘇聯的三個席位的要求,換取蘇聯支持英聯邦成員即使尚未完全獨立,也可以加入聯合國。

英國利益的代表其實比蘇聯還多,有4個,分別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印度當時還沒獨立,只是自治領。但作為妥協的產物也加入進來了。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決議後印度才是真正的獨立國家。

3)美國人的妥協

美國之所以同意蘇聯的意見,一是因為需要籠絡蘇聯來打日本,不能得罪斯大林;二是因為聯合國當時也給美國開了一個口子,那就是允許美國與蘇聯一樣,可以有三個席位。

美國的名字是美利堅合眾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為了強調與蘇聯意見針鋒相對,美國人也聲稱該國的一些州其實就是國家(state),它們加入美國也是自願的,因此也應該給他們在聯合國更多表達的權利。當然這些都是套路啦,蘇聯為了獲得席位,對美國的做法也沒有反對。

蘇聯如何在聯合國成立前“欺負”美國?

這個說法可以參考2009年劍橋出版社Bosco的一本書《Five to Rule Them All》,第二章裡面記載了羅斯福和斯大林的“交易”。至於為什麼美國沒有選擇兩個州一同加入聯合國,說法各異。維基百科曾寫道:當時難以做出選擇,但很多人認為理由牽強。

其實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美、蘇都希望在聯合國中積極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它們每個國家都通過各種博弈為自己爭取了3-4個名額和投票權。

作為另一個大國的中國,當時卻被他們晾在一邊,雖然名義上是四強,但從實際的政治操作來看,中國還是弱的很。聯合國確實是權力分配的場合,中國自己的一票能維持住,作為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已經不易,自然也沒什麼可能像英美蘇一樣獲得更多票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