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朱元璋给中国改了“名字”,竟维持了中国近300年的气数

在古代,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往往重新取国号,例如曹丕称帝之后,取名国号为魏。而杨坚被迫自己的女婿退位之后,取名国号为隋朝。李渊在占领了长安之后,将国号取名为唐朝等。

建立新王朝,将国号改了,实质上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新王朝打天下过程中,是经过浴血奋战的,而国号也是一个皇帝至高无上的象征。

新王朝该国号都有一定的寓意的,例如曹丕取国号为魏,是因为他的父亲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而自己也继承了魏王的权力,因此将国号定位魏,也是爵位升级与沿袭的一种体现。

同样李渊曾经被封为唐王,所以在攻下长安之后,取名国名为大唐。

朱元璋在起义之前,是一介平民,因此不可能被元朝统治者封为明王,类推曹丕以及李渊,对于朱元璋来讲是行不通的。那么朱元璋在夺取江山之后,为何将国号定位大明呢。其主要原因是宗教。

建国后,朱元璋给中国改了“名字”,竟维持了中国近300年的气数

但是,朱元璋将国号定名为大明,可不是为了纪念明教在推翻元朝中做出的贡献。其实张士诚以及陈友谅等人也以明教为基础宗教信仰,而他们都是朱元璋的死敌。因而对于朱元璋而言,明教教徒不都是忠诚于他,而有很多是朱元璋的死敌。

当然在农民起义过程,明教是发挥的非常大作用。那么,明教到底是什么教呢。明教是中国的叫法,它实质上是诞生在波斯的一种宗教,叫做摩尼教。虽然伊斯兰教的兴起,摩尼教教徒受到伊斯兰教政权的迫害,在唐朝的时候,摩尼教传到西域,并在回鹘等政权兴起,成为当地人宗教信仰。

摩尼教的教义具有反抗等精神,因此在后世的农民起义中,很多就打着明教信仰的旗号,例如宋江起义,鄱阳湖农民起义等。

建国后,朱元璋给中国改了“名字”,竟维持了中国近300年的气数

而元朝统治非常残暴的,汉族底层人民以明教为旗号,进行暗潮涌动。在黄河边上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农民战争便一发不可收拾,起义的烈火燃烧整个中原地区。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将国号取名为明的原因,源自于中国朴素的五行学说。依照五行,明代表的是火,而元代表着是金,而火可以攻克金。因而朱元璋将国号取名为明的真正原因,就是可以用明的火以攻克元的金。其实以上两种原因都是片面之词。

其实,朱元璋将国号定名为明朝真正原因是为了宣传的作用。在元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是韩山童。他在自己的儿子出生之后,就对外宣传,什么出现奇异状态,意味着明王下凡来拯救天下的老百姓脱离元朝的残暴统治。

建国后,朱元璋给中国改了“名字”,竟维持了中国近300年的气数

据说还在黄河边上挖出一块石头,石头上有文字,意思说是神灵委派明王,带领大家造反,推翻元朝的。于是不久之后,韩山童就在家乡举行起义,虽然攻占了几个县城,但是毕竟敌众我寡,起义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韩山童也被杀害。

虽然韩山童起义失败了,但是起义烈火纷纷燃烧,明朝顾此失彼,已经完全没有能力的镇压的起义了。虽然韩山童死亡,但是毕竟他是起义的先驱,因而各地起义军都打着明王号召的旗号,并承认韩林儿为明王。但这个韩林儿没有实权,一旦哪个起义军取胜了,就会把韩林儿明王的推翻。后来,明王韩林儿在事故中遇难。

明王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各路起义军已经形成几个规模比较大部队,例如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朱元璋等人。这些人纷纷为自己取下了国号,而朱元璋在刘基的缓称王的影响之下,暂时没有称国号,继续打着明王的旗号。

建国后,朱元璋给中国改了“名字”,竟维持了中国近300年的气数

因为在刘基以及朱元璋认为,明王虽然去世,但是在现实中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明王这个旗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果不其然,尽管在战争初期,陈友谅以及张士诚的实力比朱元璋更为的强大,但是人民还是认同明王的旗号,因而百姓纷纷归附于朱元璋,他的实力一天天增强,最终战胜了陈友谅以及张士诚。

在统一南方之后,朱元璋认为明王的宣传作用还是有的,因而将国号定位明,并且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一举推翻了元朝。

也许因为这个名字取得好,明朝维持了将近300年的气数,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强国,享受万国来朝的尊荣,而在其灭亡后仍然能让朝鲜奉为正宗汉人王朝,流芳百世。

明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至于到现在大明之魂魄依然存在,而大明的精神依然不死。在我们心里,大明似乎从未亡,一直在华夏子孙的血脉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