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水產養殖戶要搞好餌料消毒和食場消毒工作

水產養殖防病是關鍵。有些疾病的發生是因為魚類吃食了腐爛變質的餌料所致,所以水產養殖要搞好餌料消毒和食場消毒,防止“病從口入”。

一、 餌料消毒

1、動物性餌料如螺螄等,要用清水洗淨,選取鮮活的投餵。野雜魚蝦、動物下腳料等要求新鮮不腐敗,洗淨、用食鹽水浸泡20至30分鐘投餵。一次喂不了的,應存放與冷庫或冰櫃,已備下次投餵。

2、植物性餌料如水草,最好能在6ppm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鐘,使粘附在水草上的病原生物脫落或滅活,然後投餵。

3、肥料如糞肥,需要在每50千克糞肥中添加120克漂白粉,充分攪拌均勻後下塘。

酵之源採用進口EM菌菌種,採用保溼保鮮技術,畝調水費用低至1元

二、 食場(臺)消毒

食場(臺)是魚類攝食的場所。吃剩的殘餌在池水中腐敗分解,成為病原菌大量繁殖的條件,因而食場要定期消毒。食場消毒不但對吃食環境進行消毒,同時還能夠使養殖魚類在吃食時,體表以及鰓部在一定時間裡得到藥物的浸洗,從而達到防病的效果。

食場消毒大多采用潑灑法和掛簍掛袋法。

1、食場潑灑消毒,用漂白粉125克溶解於12.5千克水中,潑灑在食場周圍。每天一次,連續3天。在病害流行季節,每15-30天進行一次。

2、食場掛袋掛簍消毒預防。

⑴漂白粉掛簍法,主要用於草魚和青魚的食場消毒。通過漂白粉的殺菌作用,可以預防細菌性皮膚病以及爛鰓病。

草魚喜歡在水面吃食,食場一般是用竹竿或草編搭成一個食臺架。一般每個食場懸掛緻密的竹簍3-5只,竹簍的口露出水面3釐米左右,在竹簍內放幾塊石子作為沉子,每天在校竹簍內如100-150克漂白粉,第二天再放藥前,將竹簍洗淨。連續3天。漂白粉有腐蝕作用,因此不能用布袋或麻袋等代替。

青魚則喜歡在水底吃食,竹簍應懸掛在食場的池底向上20釐米左右,每隔一米掛一個。竹簍內放石子作沉子,簍上加蓋,防止漂白粉付出簍外。用藥方法和草魚相同。

⑵晶體敵百蟲掛簍法,主要用於成魚池,預防鯽魚等可能發生的一些寄生蟲病,一般每隻袋用量100克左右。每隔市場懸掛3-6袋。

⑶中草藥浸掛。常用的有青毛松、楓楊樹(鬼柳樹)枝葉、苦楝樹葉、烏桕樹葉等。在魚病流行季節,每個食場各用上述枝葉15-25千克,分成5-6捆,掛在食場周圍,一星期後取出。每月在食場浸掛1-2次,對於錨頭蚤病、鯴病、車輪蟲病以及爛鰓病有較好的效果。

餌料消毒和食場消毒的用藥量應該使魚類能夠正常吃食。

餌料消毒和食場消毒預防魚病,花費少,效果好,但是掛簍掛袋用作治療的作用不大,因為病魚已經不到食場來吃食。

晚冬早春時節不得不防的八種魚病

有的水產養殖戶認為晚冬早春水溫低,病菌少,放鬆了對魚病的防治工作,有的甚至不管不問,這樣就會給病菌繁殖帶來良機,給春夏養魚帶來不利因素,甚至會給漁業生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晚冬早春魚病不得不防。

粘孢子蟲病。病原體往往大量侵襲皮膚、鰓瓣,寄生在鰓表皮組織裡不斷生長繁殖,形成許多灰白色的點狀孢囊,使鰓組織受破壞,影響魚的呼吸機能, 嚴重感染, 使魚致死。防治辦法: 用生石灰125kg/畝徹底清塘,以殺滅淤泥中的孢子;用石灰氮100kg/畝清塘殺滅; 魚種放養前, 用高錳酸鉀500ppm 浸洗30分鐘,或用石灰氮500ppm懸浮液浸洗30分鐘,能有效殺滅60%-70%的孢子。治療魚病可用晶體敵百蟲0.5-1ppm 全池潑灑,連用2-3 天為一個療程,連續使用2 個療程。治療鯉魚碘泡蟲病有效。

豎鱗病。病魚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的部分鱗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其內部積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 以致鱗片豎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症狀。病魚遊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倒掛,腹部向上,2-3 天后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和金魚,其他魚也有發生。防治辦法:人工扦捕、運輸、放養等操作的過程中要避免魚體受傷,用3%食鹽水溶液浸洗魚體10-15 分鐘,或用5ppm 硫酸銅、2ppm 硫酸亞鐵和10ppm 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魚體5-10 分鐘。

小瓜蟲病。簡稱白點病,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多子小瓜蟲身體柔軟可塑,當它鑽進魚的皮膚或鰓組織內時,剝取寄生組織作營養,引起組織增生,形成膿泡,肉眼可見許多小白點,同時還產生大量的黏液引起魚類死亡。防治辦法:用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斜管蟲病。病原體是鯉斜管蟲,大量侵襲皮膚和鰓時,表皮組織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同時組織被破壞,嚴重影響魚的呼吸機能,隨著大批死亡,在魚苗、魚種階段特別嚴重。防治辦法:採取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魚種或親魚如發現有病原體,用8ppm 硫酸銅給魚浸洗約30 分鐘; 用0.7ppm 硫酸銅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比例為5:2),全池遍灑,有殺滅效果。

絲蟲病。又叫白雲病。病原體主要侵襲魚的皮膚和鰓瓣,用肉眼仔細觀察,可辨出有暗淡的小斑點,皮膚上形成一層藍灰色的黏液,被破壞的表皮細胞往往被細菌和水黴寄生形成潰瘍,此蟲大量寄生時病魚很快死亡。防治辦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魚種放養前用8ppm 的硫酸銅浸洗。

膚黴病。又稱水黴病或白毛病。病原體往往寄生破皮傷口吸取皮膚養料,就能迅速地萌發,向外生長,菌絲向內深入肌肉,向外生長棉狀毛,使組織壞死,遊動失常,食慾減退,最後瘦弱而死。防治辦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可減少此病發生;捕撈運輸時仔細操作,勿使魚體受傷。

錨頭蚤病。又稱鐵錨蟲病或針蟲病。病原體主要寄生在魚體上,使周圍組織發炎紅腫,影響吃食和呼吸,引起死亡。防治辦法:用生石灰清塘,可殺滅錨頭蚤幼蟲;放養魚種可用10-20PPM 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30 分鐘;用青松毛或楓楊樹葉,每畝用藥10-15kg,紮成5-6 捆,掛在食場周圍。

三代蟲病。病原體是由三代蟲侵入皮膚、鰭條、鰓部引起的,嚴重的病魚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黏液膜而失去原有光澤。病魚狀態不安,常狂游水中,主要危害幼魚。防治辦法:做好清塘工作,加強日常管理;魚種放養前用高錳酸鉀20ppm 溶液浸洗15-3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