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精明急速,越需要遲鈍緩慢

越是精明急速,越需要遲鈍緩慢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全文 1910 字 | 建議閱讀 4 分鐘

文 | mickjoust

Accept loss forever

Be submissive to everything, open, listening

No fear or shame in the dignity of your experience,language, and knowledge

Be in love with your life

這首短詩要看英文原文,然後親自去體會,才特別有味道,不要看翻譯,嘗試去體會,而且要慢,再慢。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時需要慢下來才能看到問題?

最近,某次游泳結束時,突然像被電擊中一般,原來自己自由泳有拖肘的問題,而這是在慢下來練習劃臂時發現的,原來之前一直以為正確的動作是錯誤的。

這個個人的感悟,讓我獲得一個洞見,當我們做事一味追求效率時,常常會忽略很多重要的細節。

細節中藏著魔鬼。

1.

最近,我一直在忙著總結上半年的工作,生活,學習和運動,每天認為很輕鬆的任務,發現花費了更多時間才做做好一點點。

雖然頭腦思維能夠接受,但是心中難免會冒出原來自己的效率又下降的感覺。

現在回頭來看總結,其實不是因為效率變低,而是因為過去沒有總結的東西是在太多,導致現在很多任務都出現了堆積的情況,加速也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完成。

而每當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花了很多時間的總結真的完成後,真正的知識體系才算真的建立起來。

我們都說,大智若愚才是高人,他們看懂而不說,看透而不點破。

而平凡的更多人,則是不斷尋找更精明的方法,而不忘記了原始那最簡單有效的總結法。

記得,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就說了一個方法,時常總結,當時很多人都表示很有用,其實這個方法一點都不精明,就是笨辦法——老老實實的寫下感受,每週總結本週的工作。

為什麼我們現在知道的方法越來越多,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原因很可能就是我們已經迷失在不停尋找這個動作中,而不是真的在應用方法解決問題。

而當問題源源不斷產生時,我們總以為有什麼新方法能解決,而實際上,可能只需要一個簡單辦法就能解決。

越是精明急速,越需要遲鈍緩慢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2.

真正的癥結之一,是我們常常追求細節中的高效和快速,然後愉快的陷入細節中,而不可自拔。

然後想了很久,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用複雜對抗複雜。

比如,想了一個更復雜的方案來解決現在方案中的某個問題,而不是化繁為簡。

再比如,平時多運動,飲食規律讓身體保持健康,而不是不斷透支身體,直到身體出現疾病再看病。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複雜性,而我們為了解決問題發明了更復雜的解決辦法。

其實,這是忽略了整體的動態複雜性而導致的思維盲區。

比如,與人交往,一個人的成長,都是真正的動態複雜,而我們通常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一上來就是成長就是效率高,快速,而是與人交往,也是最好對方一個眼神就能理解我們的想法。

而當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時,我們又會陷入過度思考的狀態,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自己方法用的不夠好等等,就這樣兩個極端來回跳轉。

換句話說,這是缺失洞察力,缺少發現事物本質的能力。

就像一個沒有搞清楚學習方法的學習,整天起早貪黑的看書,最後都被自己的努力感動了,而成績依然還是上不去一樣。

關鍵不僅僅是方法,而是能不能發現自己陷入了細節中,在細節中打轉?

不管是複雜性也好,還是效率高低也罷,我們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和更快,而恰恰需要慢。

越是精明急速,越需要遲鈍緩慢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3.

慢下來,才能看到細節中的問題;慢下來,才有可能快起來。

學習有時就像練武術,剛開始最重要的是把動作儘量做到標準正確,然後通過不斷練習加速,直到最後的肌肉直接反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高速前行時,慢下來複盤自己。

因為快常常都是遮蔽了我們的雙眼。

而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陷入細節,而是能夠知道什麼時候進入細節,然後什麼時候能夠跳脫出來。

有時,對系統思考也要有批判性思考。

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複雜性時,我們常常會以複雜去應對,而不是思考這個複雜性到底是什麼引起的,而不是一切推給複雜,然後希望複雜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而實際上,簡單有效的原則往往更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這些看似簡單的原則則是平時花最多時間去打磨的。

系統思考是對細節複雜性的思考,而關鍵要找到什麼是整體的動態性,和局部細節的動態性。

而我們只希望陷入局部細節的動態性裡而忘記了整體的動態性。

比如,時間週期,就是一個整體動態性。

為什麼我常說要有長期動態時間的思維?

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行動放到一個大時間週期裡,可能也能做到很好的平衡,而不是為了完成每天的細節而為了完成而完成。

這個平衡的度很難把握。

而一旦明白了像系統整體動態性這樣複雜的問題也是可以嘗試去分析的時候,就是我們抓住機會提升洞察力的時候了。

我們常常發現不了問題,也體會不了更多的體驗,原因就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而當我們在高速前進的時候,是不會有時間看著旁邊的風景的。

持續踐行

最近,都在總結補課,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完成一個總結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乎現象。

一方面是自己過去偷懶太多導致,另一方面進一步的發現行動的確需要不斷的去做,慢下來才能更快。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