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的张常宁,浪费的杨涵玉,诉说着女排联赛的一个毛病

昨天,国际排联公布了中国女排参加世界联赛的21人大名单。

中国队的两名伤病队员,命运截然不同:张常宁落选,杨涵玉留用。

张常宁、杨涵玉都是中国女排的两名非常优秀的队员,她们的伤病,集中地反映出了我国女排联赛的一大毛病。

用废的张常宁,浪费的杨涵玉,诉说着女排联赛的一个毛病

张常宁一直是个“劳模”,她是江苏女排的“拼命三郎”,从发球、接发、扣球、拦网到防守,凡事排球场上一名主攻手能干的事,她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而且都干到了各个排行榜的前列。

2015-2016年联赛,张常宁在得分榜、扣球榜、发球榜上全部高居榜首,接发球榜第三,拦网第六。

2016-2017年联赛,张常宁发球榜第一,拦网榜第十,扣球榜第三,接发球榜第二,防守榜第九,得分榜第三。

2017-2018年联赛,张常宁得分榜第四,扣球榜第五,拦网榜第五,发球榜第二,防守榜第十,接发球榜第三。

在张常宁在江苏女排大包大揽的同时,过度使用的后遗症出现了: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张常宁脚部负伤,缺席大部分比赛;2018年世界女排联赛,张常宁又由于伤病,直接退出了大名单。

退出了大名单,意味着将全部缺席今年的世界女排联赛,就连一个多月之后,在她家门口进行的总决赛也将缺席。

张常宁在4月15日的排球全明星赛期间的说法是:一个月即可恢复。现在看来,一个月时间显然不够。这不禁让人对张常宁能否参加9月底的女排世锦赛都捏着一把汗。

用废的张常宁,浪费的杨涵玉,诉说着女排联赛的一个毛病

与张常宁的“用废”不同,同样是才华横溢的杨涵玉,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像样的平台,总在掠着。

1999年10月出生,身高1.94米的杨涵玉在2017年“东京一期”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但随后,不到18岁的杨涵玉退出了国家队,到国青队参加世青赛去了。

2017-2018年女排联赛,杨涵玉在山东女排打副攻,在实力不济,表现稀松的山东女排中,杨涵玉实在找不到多少表现的机会。

联赛后,杨涵玉入选全明星赛,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集训队,却又因负伤,再次离开。

但杨涵玉却是一位给点阳光,她就灿烂的球员。派她参加世青赛,她就拿个冠军+MVP回来;虽然联赛期间在山东队没有什么表现,但转会到北京女排之后,她的进攻与拦网打得风生水起,帮助北京女排连克上届冠军江苏女排。

总找不到舞台的杨涵玉,在国家队的训练中负伤,应该是憋着一股劲,憋久了。

用废的张常宁,浪费的杨涵玉,诉说着女排联赛的一个毛病

有些队员被用废,有些队员找不到舞台的问题,在其他球队也同样存在。天津女排的李盈莹,经常一场比赛要扣70多次,18岁的肩膀直接因为扣球次数过多而负伤。天津女排边攻手稀缺,而江苏女排边攻手又过剩。唐宁雅、许若亚、杨雯锦,空有一身武艺,很难找到上场机会。许若亚不得不出走印尼,唐宁雅想读书去。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联赛的转会制度。

如果建立起全新的机制,既照顾好培养她们的球队的利益,又能保障联赛所有队员的自由流动,则每支球队可以有选择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那块“拼图”,避免“用废”。每个有能耐的球员,均能找到自己展现才华的舞台,避免“浪费”。

只有那样,我们的女排超级联赛才能成为“世界女排第一联赛”。

用废的张常宁,浪费的杨涵玉,诉说着女排联赛的一个毛病

还愣着干啥?抓紧去办啊!改革改革改革,都改了。不用怕,没改好,再慢慢修正嘛,要允许犯错误,鼓励去尝试。

都改好了,还怕朱婷不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