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最近的微博热搜有两条重要新闻。

第一条热搜新闻是:华人科学家文小刚获取狄拉克奖章。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这个狄拉克奖章的含金量如何呢?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它是

理论和数学物理的最高荣誉!

这里一个"最高荣誉"

尽显此奖章的霸气。

中国科学家一共只有三次,

将其收入囊中:

一次是2005年,

麻省理工教授李雅达;

一次是2012年,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

然后就是时隔六年后的今天,

麻省理工教授的文小刚再次将其拿下。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那么,这么厉害的奖项,获得这个荣誉的华人科学家又是师出何处呢?

不是清华,也非北大。这位文小刚教授本科时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

此外,微博热搜上还有另一条重要消息。

近日,国际顶尖期刊Nature一天内连刊两文,报道了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发现。而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曹原。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Nature是世界顶级科技杂字,能够在Nature上发布论文,是许多科研人的梦想,有些人为之奋斗一生,也难以实现。而曹源一天内竟然有两篇文章出现在Nature上。他的论文与他的项目一起引起科研界震惊。 而他,今年仅有21岁。

他也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且毕业于中科大里鼎鼎有名的少年班

这两条热搜新闻把大家的目光,重新带到了这个位于安徽省的低调而理科实力爆强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特别是他的少年班学院,更是一种神秘的存生,在全国范围内曾引起经久不息的轰动,被称为:低调大学里的高调少年班。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大家抑制不住想知道:

这个少年班的前世今生?

那些曾经的天才少年今何在?

泯然于众与终成大器的神童比例到底如何?

如今的少年班与过去,有了哪些新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少年班学院的前世今生

早在1978年3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就激烈倡导建立少年班,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就此建立。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当时的环境是教育资源稀缺,希望通过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到少数天才少年身上,达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效应。这就是建立少年班的初衷。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期少年班招了21人,17个男生,4个女生。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在当年的媒体上,这些孩子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知识荒原”指当时的社会背景:缺人才,缺教育资源。而”少年突击队“,意味着他们身上背负的重任。然而老百姓更愿意直呼他们为

“神童”

这些孩子的智商确实颇为引人注目,绝大部份学生,都能背诵圆周率到一万多位,记忆力惊人。其中也有学生仅13岁,下棋就能胜过棋艺精深的中科院副院长。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少年班”里最突出的现象是低龄化的存在,像是这样↓↓↓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校园里充斥着“学长弟弟”和“学姐妹妹”,其中甚至不乏比你小的大四学长学姐,日常问候基本就是这样尴尬的场景↓↓↓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对”少年班“,大家最多的体验是两条:

第一体验:十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比自己小的同学。

第二体验:自己的智商真是好低。

这体现了少年班的两大特点:智商高,年龄低,全是早慧少年。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两个声音。不赞成的认为:揠苗助长,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赞成的认为:全世界都有荣誉班体系。集中优势兵力,对准优势学生,才能大出快出人才

显然后一种声音在当时占了优势。1984年在中央肯定科大少年班后,1985年1月26日,教育部决定,在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12所重点高等院校开办少年班,扩大少年班的试点。然而几年后,又都关停了。但是科大的少年班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一直持续到今天,被认为是最为成功的少年班

实际上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也有一些失败案例。比如,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的宁铂,就是上面提到的,13岁下棋就赢了中科院副院长的孩子。

作为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的明星,19岁成为中国大学里最年轻的助教。看起来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少年成才的典范。然而在《实话实说》的节目中,他却猛烈抨击这种神童教育,认为这是一种失败教育。在2002年,宁铂突然宣布出家为僧,当时38岁。

另一个案例是王思涵,14岁就考入大学,被寄予厚望。然而毕业考试时,全科都挂,只有英语及格,被学校责令退学,黯然离开学校。

另一位神童魏永康,也是同样的遭遇。只是发生的时间晚一点罢了。他在读硕士研究生时,门门挂科,也遭到退学。

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神童”没有经受住外界给予他们的光环与压力,最终泯然于众,沉寂于人群中。

大家对少年班的争议骤然增多。而中科大却始终没有停下少年班创新与改革的脚步。

1985年创办了教改试点班(00班)。

1986年定下录取的流程与模式:所有学生都需参加高考,再复试。这样录取的学生

偏科现象减弱

1994年开始全面实行早期科研实践、大学生研究计划,增强学生的能力。

1998年建立学生导师制度

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4~6年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2008年,少年班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办学,建设“教育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失败的案例是少数,而成功的案例却是许许多多。40年来,少年班硕果累累,人才辈出。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中科大2017年的就业报告,更是体现了少年班毕业生的优异。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我们许多熟悉的名人也都出自中科大少年班。

庄小威是最为科研行业熟悉并称道的。她是中科大87级少年班学生,34岁时,就被哈佛大学聘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双聘正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而作为首个登上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演讲台的中国学生何江,也是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他的导师就是鼎鼎大名的庄小威教授↓↓↓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与庄小威同年当选的斯坦福大学骆利群教授,也同样出自中科大少年班。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尹希,32岁受聘为哈佛物理系教授,也是科大少年班毕业生。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还有这样一串名单:

曾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

获得过美国青年科学家

最高荣誉(PECASE)奖的得主卢征天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

达摩院量子科学家徐华

。。。。

截至2015年,中科大少年班37年来共毕业3162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

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

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

在国外做教授的超过250人

在哈佛当教授的有5人

在清华当教授的有6人

6位获得过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另有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其中在世界

500强公司、企业任职的约35%。

少年班的今天

如今的“少年班”学院,一共由三个班组成:

少年班(小孩班)

创新试点班(提前高考班)

理科试验班

(都是大人班)

少年班,就是最初也是最传统的少年班学生。

这个班的学生年纪都在16岁以下,是名副其实的小孩班。这个班的学生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再通过集中复试,进行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全面素质测试,最后录取入学.

创新试点班的年龄门槛就要再低一点,17岁以下就行.

这个班的学生先参加全国高考,再参加综合自主招生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不想跟大部队硬拼高考成绩的学生在高三之前提前高考一把,达标就好。

最后一个理科试验班,则是正常年龄的高中毕业生.

这个班的学生其实来自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里成绩前5%一般就有机会进入理科试验班.

因此,现在少年班学院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14-15岁,或16到18岁,已经不再像开办之初那样低龄。

年龄不再低龄,但是“少年班”却始终坚持精英培养模式。

本来,中科大的学风严格就是远近闻名的。在中科大校园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穷清华,

富北大,

不要命的来科大。

这句话的由来,知乎上是这样写的↓↓↓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从上面看出来,科大的学业就是四个字:重,紧,深,难。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有哪些表现。

留级与退学的要求高于其他大学。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少年班全按最严的模式来,特别是数学与物理科目,不仅难,还月考。每月挂科的比例出奇地高。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像上面这种说的数学,肯定不是高等数学,而是数学分析这类,类似“火星人”学的。因此每年,少年班有不少学生都遭到“退货”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更努力就是少年班学生唯一的选择。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一周六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才仅仅合格。

因此在少年班里流行“别人努力,我要更努力”。班里个个都是学霸,但是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去学习,从来没有人因为认为自己天才,而不读书的。

就因为中科大的严格要求,才少了伤仲永的悲剧,成就了许多的科学家与教授。

阿里云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至今感谢当年少年班的教育,他发现当年在少年班里,数学、物理这些基础领域学得都非常扎实,而现在,数学、物理和算法正是他工作领域的“黄金铁三角”,促成了他工作的成功。

看来,真是应了那句:你吃过的那些苦,最终都化成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少年班的孰是孰非

从少年班开始创立,各种有关少年班的非议与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歇。

国外有这样一个试验。从1974年起,调查,跟踪并记录了210名极具天赋儿童的整个人生路。而最终这210名天才儿童中,仅有6人获得通常意义的成功,成功率仅为3%。

不只是神童,哪怕与神童相似的状元,在时间的长河里,大多也寂寥无名。古代那么多状元,也只有文天祥、张謇等寥寥数人名扬后世。就算中国人尽皆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后来也不过尔尔

那么反思下来,这些天才儿童,与状元类似,大多只是学业能力及智商方面高于常人。但是在社会上是否取得成功,却还依赖于许多非智力因素,比如:性格、专注力、毅力,耐心,恒心,抗挫力,最后还离不开时运。

所以很多专家认为:让天才儿童在普通的环境中长大,不用过多地关注他们智力上的优势,更不用去早早开发他们的智力,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

而当年促成这事的华人诺贝尔得奖者李政道也坦言“我实际的目的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和其他人才的局面。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早慧少年进行超常规的培养。”

现在与当年建立少年班时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才的定义更是多元化。从重视少数精英的成才,转向关注每个学生高品质的成长过程。少年班已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

2018年中科大的预录名单,7月底发布,现在也只是静悄悄地躺在官网上,并没有在朋友圈里刷屏。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看来中科大少年班,也与时俱进。它的目的,再也不是选拔神童,培养神童,而只是给有潜力的小孩提供一个机会,一个环境。全社会对它更是保持理性态度。

少年班里的一个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早慧少年赢得一场战斗,

早熟少年赢得一场战役,

两者兼备才能打赢一场战争。

这些智商超群的孩子正在大家淡忘的校园里,尽力让自己蓬勃伸展,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虽然社会上对少年班有很多不同意见,然而少年班却能一直发展下来,这受惠于社会的包容。正如一句话:

生态教育|揭密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儿童今何在?

教育这桩事

快很好,慢也不错,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对此,你怎么看待少年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