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延安人」系列訪談錄:本期嘉賓 袁福堂

“延安精神延安人”系列訪談錄:本期嘉賓 袁福堂

袁福堂

袁福堂,漢族,1934年7月18日生,陝西宜川縣人,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程度。

1948年任宜川縣牛家佃鄉文書。1949年任宜川縣郵電局郵遞員、襄辦(助理員)。1952年任富縣郵電局局長。1956年任富縣縣委工交部副部長。1957年任富縣宣傳部部長兼廣播站站長。

1958年任富縣完全中學校長、書記。1969年任富縣革命委員會政工組副組長。1970年任富縣革命委員會常委、副主任。1971年任延安地區外事組副組長。1974年任吳起縣委副書記。1978年任延安地區文化局副局長、延安歌舞團書記兼團長。1980年任延安行政公署文化局局長。1983年任延川縣縣委書記。1985年任延安醫學院黨委副書記,1986年任書記。1992年任正廳級調研員。

1994年離休後曾先後擔任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延安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名譽會長,延安扶貧協會、老年學會特邀顧問,延安市民俗學會會長。曾與他人合作出版《延安精神導論》獲“全國社文科學二等獎”;與他人合作出版《毛澤東在延安的革命理論與實踐》;編寫《毛澤東與延安精神》;主編出版發行《陝北民俗文化初探》《延安精神延安人》《韓起祥的道路》等10部延安、陝北民俗文化叢書。曾先後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2008年被陝西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評為“優秀會員”;2012年被陝西省委老幹部局評為陝西老年學學術研究“先進個人”。

領導幹部要帶頭踐行延安精神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一個延安時期,這是一個光彩奪目的時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由幼稚發展到成熟,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這個時期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個時期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昭示著全中國的解放。從此,中華民族一洗百年的屈辱,崛起在世界的東方。

在延安時期,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感召、牽動著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思維、行為、意志和感情,甚至在每一個“延安人”的靈魂和血液中都深深地留下烙印。這股力量就是體現著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表現形式。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說:“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延安精神是從中國共產黨帶領抗日革命根據地軍民開展的生產與革命實踐中提煉與凝結出來的,繼承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時代精神體現。

延安精神“完全是布爾什維克的精神”。毛澤東同志一語把延安精神和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結合在一起,和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在一起,使延安精神牢固地建立在無產階級革命的座標上。可以說,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軍民獨有的精神。359旅全體將士屯墾南泥灣,“背槍上戰場,荷鋤到田莊”,實行戰鬥、生產、學習三結合,奮戰兩年,除過自給,每年向邊區政府上繳公糧一萬大擔。遍查世界軍隊史,再能找出這樣的軍隊嗎?

延安精神是在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下激奮起來的一種拼命精神。想當年日蔣合謀,一心要消滅中國共產黨。日寇把它61%的兵力對準我八路軍、新四軍和南方抗敵縱隊,實行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激發了中國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激迫了民族革命精神的發揚,逼使中國人民在反侵略鬥爭中團結起來拼命抗敵。中國人民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困難呢?

延安精神是在國民黨反動派圍攻封鎖中逼迫出來的一種奮鬥精神。當年國民黨在陝甘寧邊區周圍陳兵二十萬,修築了由溝牆和9200多座碉堡構成的五道封鎖線,斷絕對我抗日軍民的接濟,斷絕了邊區的外貿通道,妄圖困死根據地的軍民,達到消滅中國共產黨的罪惡目的。所以摧毀國民黨反動派的使命感,便是延安精神產生和發展的催化劑。結論是:特別困難的條件能夠創造出戰勝特別困難的精神。毛澤東同志1943年視察南泥灣時說:“困難並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目前沒有外援,假使將來有了外援,也還是要自力更生。”他還十分風趣地說:“國民黨想困死我們,餓死我們,他們越困我們越胖,困的連柳柺子病也沒有了。”

延安精神是實踐的產物。精神作為人們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活力都是實踐中產生的,並通過實踐生動地顯現出來。延安精神也不例外。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親身參加實踐,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理論概括,然後又號召軍眾去學習它、運用它,從而推動革命的進程。

現在,各級單位都在號召弘揚延安精神。弘揚延安精神的關鍵是領導帶頭,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傳統,是我們執政黨的性質所決定了的。在大生產運動中,毛主席以身作則,和群眾同甘共苦,親手開荒種地,並用自己的稿費在楊家嶺溝口開設了一個合作社,樹立標兵,培養樣版。朱老總擔糞上田間,周總理親自紡線,躬親示範地引領根據地軍民以苦為樂、以戰勝困難為榮。當年有位叫續範亭的老先生,他是山西原平人,曾是同盟會的成員,擔任過國民黨的旅長,後來到了延安。他編著的《續範亭散文集》中,有不少是他在延安寫的詩詞。其中,讚頌我們黨的高級幹部的一首是:“少騎公馬多獨步,不要隨從來照顧,攜帶兩個冷饃饃,一天開會好幾處。”讚頌司令員的一首是:“時人未識將軍面,樸素渾為田舍翁……”。讚頌婚禮場面的有一首是:“紅棗花生安佳賓,開水旱菸倍殷勤……”。朱德同志也曾經寫到:“耕者有田風俗厚,只見公僕不見官。”

新時代,延安的經濟建設發展快速,社會進步,政局穩定,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所有這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問題與困難還是有的,有些困難還很大,仍需要我們像“愚公”一樣奮鬥不息。只要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切實從行動上帶頭踐行延安精神,那麼,延安精神產生的活力將是無限的。

新時代,繼續保持和發揚延安精神,關鍵是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以上率下。能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能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否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最關鍵的是各級領導幹部身體力行,起模範帶頭作用,這也是對每名黨員幹部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政治鑑別力的一種考驗。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新時代踐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並使之轉化為個人意志和自覺行動。要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做到夙興夜寐勤奮工作。無論在成績面前還是在困難面前,領導幹部都要帶頭弘揚、宣傳和踐行好延安精神。

採訪花絮

“延安精神延安人”系列訪談錄:本期嘉賓 袁福堂

“延安精神延安人”系列訪談錄:本期嘉賓 袁福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