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麗外衣下的「劇毒」企業文化故事!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企業文化案例故事的發掘和傳播,廣大企業文化從業者紛紛從自己企業內部挖掘了很多真實感人的故事案例,甚至不少企業都將這些故事集結出版成冊。

這些企業故事表面上看起來確實很真實,也很感人,但這些蒐集上來的企業故事真的都是值得宣傳的好故事嗎? 有沒有一些看起來很感人,但卻有“劇毒”的企業故事呢?慢著?故事也會有劇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讓我們先來看幾個歷史故事吧:

警惕美麗外衣下的“劇毒”企業文化故事!

子貢贖人的感人故事

《呂氏春秋》中記載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年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有人把在國外淪為奴隸(不論原因)的魯國人贖身的話,則這個人可到國庫中報銷全額贖金,相當於國家公款為民贖身!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回了一個淪為奴隸的魯國人,但是子貢回到魯國後,卻不願意到國庫中領取所花費的贖金。於是孔子就嚴肅的教訓他:“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受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

警惕美麗外衣下的“劇毒”企業文化故事!

齊桓公三個“先進典範”的感人故事

春秋五霸齊桓公身邊有三個可歌可泣、先進模範代表的“忠臣”,他們分別是公子開方、豎刁和易牙。這三個人都是感動齊國的典型代表!因為他們身上發生了太多感人的典型事蹟了。

→公子開方本是衛國身份地位顯赫的公子,可他卻毅然放棄了衛國公子的高貴身份,死心塌地的在齊國服侍齊桓公,甚至在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不願意回去奔喪,而要留在齊國繼續服侍齊桓公!按照齊桓公對他的評價是:公子開方愛我勝過愛他親爹!

→豎刁的故事也很讓人感動。他也是貴族後代,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曾經被送進宮裡服侍過齊桓公,長大成人後,就被家人接出宮來。本來他可以衣食無憂的作為富二代生活下去,但他愣是鐵了心要繼續在宮裡服侍齊桓公,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居然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趁家裡大人不在家,自己揮刀自宮成了太監,從而再次來到宮裡伺候齊桓公!齊桓公對他的評價是“豎刁,愛我勝過愛他自己啊”!

→易牙的故事就更讓人感動了!易牙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也是中國廚師界的祖師爺之一。有一次,易牙做了一個烹乳豬給齊桓公吃,齊桓公享用完這道美味後順口說了一句:“我嚐遍天下美味,如今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隻剩下沒有嘗過人肉了”。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易牙日思夜想,用誰的肉好?心裡琢磨著,“一國之君,地位尊貴,決不能用平民和囚徒的肉”,於是,第二天,易牙就把四歲的兒子給烹了並做成肉湯給齊桓公吃。齊桓公發現該肉湯味道不同於以往,便詢問易牙:“此係何肉?”易牙哭著說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齊桓公儘管被嚇了一跳,但卻被深深的感動了——就為了自己一句話,人家就把親兒子就給殺了。

然而這三個人先進事蹟卻並沒有得到齊桓公宰相管仲的認可。管仲臨死前一再告誡齊桓公要警惕並遠離這三個人,否則必有大禍!管仲對他們三人的評價分別是:人之常情是最愛自己的兒子的,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殺掉,對別人他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人都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最重,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在乎,他還會在乎別人嗎?人生在世,孝道為先。開方公子不回去當太子,不回去奔喪說明他的政治野心,又怎麼可以信任?

然而可悲的是齊恆公最終沒有聽從管仲臨終遺言,被這三個奸臣活活餓死,導致原本強盛的齊國迅速走向了衰敗。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以上這幾個感人故事都屬於披著美麗外衣的有毒故事!之所以說說他們屬於有毒故事,是因為這些案例故事的主角表面看起來均具有“很高的道德標準”,一般人是隻能望塵莫及的,而本質上看這些故事中主角的所作所為均明顯違背了人性,不符合天理常情!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來的讓人感動的故事,本質上是由於他們的私心作祟,子貢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好名聲、好德行,而不去領取本應領取的國家補貼;易牙、豎刁和開方是為了謀求個人最大的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博得齊桓公的好感。這些遠高於普通人道德水準的案例故事,宣傳的越多,越離現代“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理念就越遠。

最後我們再看一下另外一個有趣的案例——子路受牛的故事吧。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曾經見義勇為從水中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這名落水者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就從家裡牽出一頭牛要送給子路,子路十分愉快的就收下了這頭牛。孔子聽說這件事情後,不但沒批評子路,反而讚揚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為什麼孔子會對子貢批評,而對子路表揚呢?很顯然孔子並沒有單純的從故事本身來考慮,而是從案例故事傳播以後對其他人及整個社會風氣培養的角度來考慮的。顯然子貢不要贖金的高尚道德,讓大多數人本來人人能做到“代付贖金後收回贖金”的善事,一下子變得開始不道德了。如果我們再大力宣傳這樣的案例故事,必然會極大的打擊普通人做善事的積極性。同樣對於豎刁、易牙等人感人事蹟的宣傳,即使沒有後面他們三人活活餓死齊桓公的事情發生,也會讓普通人感到難以做到,太高大上了,從而失去了讓普通人模仿並踐行的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企業內部的企業文化管理者,我們在挖掘和傳播這些感人的真實故事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務必避免被哪些披著美麗外衣的劇毒企業故事所欺騙。在傳播這些企業真實故事案例之前,一定要仔細的審查一番,首先要看這個案例故事的內容是否順應人性,符合公司所倡導的理念;其次也要站在普通受眾的角度來考慮這個案例故事的影響效果。否則,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從公司倡導的理念出發,而忽視了人性的基礎,就很容易會傳播一些表面上很讓人感動,但實際上“有毒”的企業文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