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閃電戰,司馬懿臨終前最後一戰精彩絕倫

用兵講究“兵貴神速”,這在三國時期不乏成功的先例。不管是千里奔襲,還是一大早晨突然來到敵人面前,都是讓敵方出乎意料,使敵人在驚慌失措中達到戰役的預想效果。而被襲擊一方,無論是措手不及,還是驚慌失措,都會在主將心理上和士氣上受到嚴重打擊,從而導致戰事的被動甚至失敗。這種戰法,關鍵在於一個“快”字,這樣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從而獲取戰役的勝利。有時候,這種戰法可能僅僅實施於一個大的戰役的局部,但它的影響和作用卻可能決定著整個戰役的勝負。

而司馬懿就是打閃電戰的高手,他一生打了三次閃電戰。第一次是突襲上庸。司馬懿八天內行軍一千二百里,每天行軍一百五十里,這在古代的軍事行動當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結果打了個孟達措手不及,上庸在被司馬懿圍困了十六天之後,孟達部將開城投降,孟達因此被殺。第二次是平定遼東公孫淵,他在短短几個月就將曹魏數十年來遼東問題徹底解決。

依然閃電戰,司馬懿臨終前最後一戰精彩絕倫

下面為各位讀者重點介紹司馬懿臨終前最後一戰。大家知道,在高平陵之變後,隨著費禕的去世,主張對魏積極進取的姜維改變了原來保境安民的政策,蜀魏之間進入了一個新的戰爭頻發期,但由於關中諸將應對得當,姜維的進攻一直未能獲得實質性的進展,西方邊境的穩定為司馬氏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創造了條件。

但在淮南,司馬懿的影響力較為有限,想要控制淮南,難度遠在關中之上。當時的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淩也是曹魏元老,事功卓著,與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並典重兵,專制淮南,非司馬懿所能輕易撼動,因此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立刻進王淩為太尉,假節鉞,以期用高官厚祿加以籠絡。同時,令狐愚與王淩也在密謀反對司馬懿,計劃在許昌擁立楚王彪。但尚未及舉事,令狐愚即在年末病死,兗州刺史之位空缺,司馬懿藉機任命黃華為兗州刺史,在淮南打入了一枚重要的楔子。

依然閃電戰,司馬懿臨終前最後一戰精彩絕倫

令狐愚之死不但延遲了淮南叛亂的爆發,為司馬懿贏得了穩定政局的寶貴時間,同時也使王淩陷入了首鼠兩端的境地。一直拖延至嘉平三年(251)夏,王淩試圖借備吳之名起兵,並派將軍楊弘聯絡兗州刺史黃華共同舉事,而黃華則迅速將情況稟報司馬懿。當時司馬懿的健康已每況愈下,其從上一年開始便因為久疾在身,而不任朝請,採取每有大事,天子臨其第加以諮訪的方式遙控朝政。

王淩選擇此時發難或許正是考慮到司馬懿的健康狀況已經使其不能親征淮南,自己則有機可乘。但在得到黃華密報之後,司馬懿不顧年老多病,立即親率大軍掩襲淮南,在短時間內就兵臨城下,這一舉動大出王淩的意料之外,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王淩不得不未戰而降。淮南之亂在萌芽之中即告平定,司馬懿得以在去世之前掃除了最具威脅的政治對手。

淮南之叛之所以能被迅速平定,司馬懿新任命的兗州刺史黃華髮揮了關鍵的作用。儘管黃華之後的事蹟未見諸於史傳,但在《晉書樂志》所載的廟樂中有“黃華應福始,王淩為禍先”的歌辭。

依然閃電戰,司馬懿臨終前最後一戰精彩絕倫

功業被載入廟堂之歌是一種極高的政治榮譽,從中不難想見黃華告變在魏晉嬗代中的作用,更可印證迅速平定王淩之亂對於司馬懿進一步穩定政權所具有的意義。王淩在文帝、明帝時代,一直身處對吳作戰的前線,久在淮南,戰功卓著,資歷不在司馬懿之下。並且當時的徵南大將軍、都督荊、豫諸軍事王昶素兄事王淩,荊州刺史王基是其故吏,儘管司馬懿本人與王昶、王基亦頗有淵源,但一旦王淩之叛曠日持久,僵持不下,難免會有四方響應、人心動搖之虞。司馬懿力疾平定王淩後不久即於同年八月去世,王淩之亂的迅速平定,也為司馬懿、司馬師父子權力的承續提供一個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

王淩之叛選擇擁立楚王彪,而不以清君側為名,後世論者多以為其包藏禍心,欲為另一司馬懿而不得。但無論如何,這一事件恰恰給了司馬懿進一步禁錮諸王,削弱宗室權力和地位的藉口。司馬懿遂“並殺彪。悉錄魏諸王公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