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生態深層解析報告發布 了解一個真實的DLT

区块链生态深层解析报告发布 了解一个真实的DLT

近期,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攜手劍橋大學新興金融研究中心(劍橋CCAF)發佈區塊鏈生態深層解析報告——《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A Conceptual Framework》的中文版《分佈式賬本技術系統:一個概念框架》。

報告對目前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簡稱DLT)系統相關術語定義的釐清、概念框架的構建、研究模型的應用以及未來研究的建議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概括和案例分析,旨在為這一還在發展初期的新興領域的未來研究和健康發展貢獻智慧。

此外,報告還將DLT應用框架用於六個案例(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Alastria、Verified.me,以及一個被稱作“項目X”的匿名DLT系統)的研究,分析其中所涉及系統的共性和差異。分析表明,每個分佈式賬本系統都是多種系統屬性及配置選擇合成後的獨特結果,要具體系統具體分析。

浙大AIF院長賁聖林表示,目前社會大眾對分佈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數字資產等這些新鮮名詞的認知度呈現梯度和爆發式發展。比特幣的火爆普及了背後的區塊鏈概念,隨後分佈式賬本技術這個拗口的名詞開始浮出水面,走進公眾視野,引起大家的關注。但是,從技術信徒的“鏈圈”到資本躁動的“幣圈”,從業界到學術界到政府部門,從專業人士到社會公眾,大家對基本概念的定義和理解差異很大。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浙大AIF和劍橋CCAF一起發佈中文版《分佈式賬本技術系統:一個概念框架》報告。

據劍橋CCAF執行主任與聯合創始人張徵介紹,DLT系統報告採用“系統視角”和一套分析框架,將DLT技術系統“解構”,然後“重建”,這套分析框架將所有的DLT系統歸納為三個層次:協議、網絡和數據層,並闡明這些核心層次是如何通過流程相互作用的,以及它們在系統內的從屬關係和層次結構。這項分析將論證如何改變這些層次及其組件的“配置”,使得DLT系統(以及擴展它們記錄的內容和資產)在發揮功能和運作方式上產生巨大的變化。它同時說明了DLT系統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是如何相互作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應怎樣被理解為一個範圍內的變化而不是相互對立的,以及區分“本地”和“異地”記錄存儲的必要性。

浙大AIF副院長楊小虎則指出,該報告不僅闡明瞭如何識別DLT系統,分析和比較現有的DLT系統,還通過六個實例為新系統設計提供有用的借鑑。報告深度解析了系統中各方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協作關係、交易記錄從產生到完成的完整流程,不僅為DLT相關係統開發人員提供參考指導,同時為DLT企業投資者提供技術參考,還為監管機構提供一個清晰的圖景,更為學者和研究人員提供清楚的理論基礎。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