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如何爲新經濟開闢政策保障通道

“互联网+”如何为新经济开辟政策保障通道

“互联网+”如何为新经济开辟政策保障通道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以技術發展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的“新”時代。新經濟需要在宏觀層面營造有利於其發展的制度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建立容錯機制,降低摩擦係數,減少磨合時間,構建有利於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和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為新經濟開闢政策保障通道,強化“放水養魚”意識,營造了欣欣向榮的中國經濟新生態。

“放管服”改革增強企業獲得感

“互联网+”如何为新经济开辟政策保障通道

近年來,我國政府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不斷加大力度,持續向縱深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內生動力、釋放了內需潛力,為人民群眾辦事創業提供了便利,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擴大就業、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5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改革的指導意見》,並明確提出要確保將“多證合一”改革落到實處。各地結合實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證照分離”“不見面審批”“一枚公章管審批”“最多跑一次”“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等創新層出不窮,探索出了許多獨具特色、深受企業和群眾歡迎的好經驗好做法。一些中西部省份主動對標沿海發達地區營商環境,通過為企業提供更優服務、幫助降低成本來吸引投資。發達地區也在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實踐證明,哪裡的“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裡的營商環境改善得快,哪裡的市場活力就強、發展勢頭就好。很多部門也主動作為,在便民利企方面推出了不少群眾受益、社會認可的舉措。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複雜、國內傳統動能減弱和“三期疊加”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推動雙創深入開展,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中國經濟的無限活力充分迸發。5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放管服”改革逐步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讓改革紅利得到持續釋放。隨著“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政府管理正在進入放得更開、減得更多、管得更好的良性循環。

“雙創”成為經濟轉型新動能

“互联网+”如何为新经济开辟政策保障通道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蔚然成風。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創業創新工作。近年來,國家及各部門各地方出臺了上千份“雙創”促進政策,九成以上政策獲得網民高度認可。

自“雙創”戰略實施以來,創業准入環境寬鬆了,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深入推廣,一批制約經濟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許可事項取消了;創業投融資的渠道不斷拓寬;企業減稅降費的力度加大了。創客、創業園等各種形式的創業平臺,正在豐富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這些措施不僅營造出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也改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氛圍。未來,為了更好地發揮雙創作為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作用,政府還會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讓初創企業不僅要“生得快”,更要“活得好”,“活得長”。

“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

“互联网+”如何为新经济开辟政策保障通道

企業發展起來了,就業就有保障,人民群眾就能富裕。通過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也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幅減稅降費,著眼“放水養魚”、增強後勁。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元,加上採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負擔,促進了營商環境優化和企業提質增效。

減稅降費接連發力,政策密集出臺。光2018年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10年,減輕企業創新稅收負擔;實施創業擔保貸款貼息,降低政策門檻,取消小微企業不能同時享受擔保和貼息的限制,將對小微企業新招用員工比例的要求由30%降為25%……這些政策對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培育新動能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在政策保障上,永遠都有新問題新挑戰,相信隨著新經濟的發展,積極的配套政策一定會越來越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