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的中藥材發展

安康歷史上的中藥材發展


安康地區的植物藥一直為世願目,到了唐代,因為朝廷對醫藥的重視,自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玄宗制《開元濟方》五卷,頒示天下,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八月,又敕郡縣長官就《開元濟方》選選取切要者,於村坊要路榜示宣佈。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二月,德宗又制《貞元元集要廣利方》五卷,計856方,頒行州府,散題於大街通道上。安康是植物藥之鄉,因而蒞任安康的行政長官,自然十分重視藥物的開發和利用。元和年間(公元806-820),著名詩人姚合刺史金州,於是安康的藥物又堂而皇之地進入文藝殿堂。如姚合《題金州西園九首》,其二《藥堂》:“時聞有仙鼠,竊藥簷隙間。”其七《石庭》:“藥草枝葉動,似向山中生。”又如《寄紫閣隱者》“養情書覽苦,採藥路多深。”《期無可上人不至》:“客來初夜裡,藥酒自開封。”還有“點兵尋戶籍,燒藥試仙方。”“地僻無驛路,藥賤管仙山。”從姚合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康植物藥資源十分豐富,他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不僅上山採藥,還在園中種藥;既親自燒試藥方,又將植物藥泡酒,製成藥酒。藥幾乎成了他政務的一部分。無怪乎著名詩人張籍在送人來金州時,也囑咐到金州找植物藥多的地方居住,《送僧歸金州》說:“聞道漢陰山水好,師行一一偏偏經過,事須覓取堪居處,若個溪頭藥最多?”唐代是安康植物藥的繁榮時期,《唐新修本草》、《唐書・地理志》等書所記的植物藥就多達130多種,其中15種是進貢朝廷的專項藥物。據《鎮坪鄉土志》說:“藥之類民利賴以資事畜者,莫如黃蓮、黨參、當歸、大黃、花椒為最夥。”又說:“光緒庚寅(光緒十六年)之災,高山種洋芋謀食,種藥材謀衣。

安康歷史上的中藥材發展

自洋糜爛無種,高山人一往而空。藥材類如黃蓮、黨參,大起價值,謀利之人漸由低山運糧至高山老林,興種一切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