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喜欢戏曲?

634812056


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小的半导体,让我感受到了戏曲唱腔的美。无论是京剧的字正腔圆,还是越剧的婉转悠扬,抑或是锡剧的清丽柔媚,还是昆曲的优雅妩媚,都是我的心头好。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生长在江南,光是听着这些戏,就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后来慢慢地有机会看到了许多戏曲拍成的电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追鱼》,范瑞娟和傅全香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石筱英和丁是娥主演的沪剧《罗汉钱》,姚澄和徐洪芳主演的锡剧《双珠凤》,倪同芳主演的锡剧《双推磨》,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七仙女》,严凤英和黄宗颜主演的黄梅戏《牛郎织女》,刘长喻主演的京剧《白蛇传》等等,都是我小时候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电影。那些在露天社场上一次又一次播放的、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戏曲影片,曾经丰富过我的童年,让我的童年变得无比美好。

这也是那个年代唯一的视频类节目,很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家里才有了电视机。而在年少时,最美的视频享受就是露天电影。不要票,早早地洗完澡端着凳子去抢位置,占好位等爸妈来一起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露天电影是我第一次接触外面的世界的窗口,那其中的戏曲类电影特别多,一遍又一遍,终于记住了唱词唱腔,想忘都忘不掉。甚至后来看多了,连主角的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嘴角的挑动,都印象深刻。

中国戏曲,讲究的是扮相的俊美,唱腔的圆润,每一句话唱起来都朗朗上口,韵既押得好,又容易记。而且戏曲的唱腔本来就节奏慢,更便于人们记下来。

这些戏曲可以说是我未上学前最早的文化启蒙。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的奶奶从未读过书,但是,她因为看过很多戏,讲起那些戏曲情节来头头是道,虽然中间也会因为有不识字造成的一些认知上的差异,但是,多数时候她解读的都很到位。她甚至能够说出越剧《红楼梦》是多数故事情节。可见戏曲文化深入人的骨髓。当我现在看到一些年纪大的不识字的人看电视情节看不懂的时候,都会想起我奶奶当年看那些戏曲看得头头是道的样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识字的她启蒙了我。

听了四十多年的戏,想不爱也难啊!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


苏小妮


最近几年,流行歌曲听得越来越少,平时开着电脑时,背景音乐放的往往是戏曲名段或者中国古典音乐。

作为一个喜欢戏曲已达二十年之久的戏迷,我热爱戏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戏曲演员服装扮相精致,唱腔婉转优美,有太多的经典剧种和剧目,百听不厌。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服装和装饰,越来越简单随意,想要看到和体验精致繁复的着装与化妆,只有去戏曲和古装电视剧里寻找了。

戏曲演员,尤其是旦角中的闺门旦和正旦,那满头珠翠,那精致的额妆,那水袖袍服,凤冠霞帔,刺绣纹饰,每一处细节都那么精致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二:戏曲艺术是一种慢文化,是一种慢的艺术,听戏曲,有益身心。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是一种慢的雅的文化艺术,戏曲艺术同样也不例外。

不喜欢听戏的人,听到戏曲中,一句唱词要拐上七八个弯,唱半天还没有唱完这句词,可能会觉得戏曲唱腔太慢了,太考验人的耐心了。

但是,戏曲的魅力正在于此。因为慢,因为繁复,所以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对于戏迷来说,一句优美的唱腔,足够品上大半天。

在品味唱腔,欣赏动作的过程中,所有的烦恼和劳累,就不知不觉地烟消云散了。


三:戏曲文化是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和理念的文化,符合我们惯常的心理,为我们喜闻乐见。

戏曲文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习俗,比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比如以德报怨,比如舍身取义,比如忠心报国,比如路不见不平拔刀相助,比如反对嫌贫爱富,比如谁说女子不如男,比如忠奸不两立,比如好人有好报,大团圆结局等等。

所以说,戏曲文化里虽然也有一些封建的糟粕,但是,总体上传达的都是向上的正能量。而且结局多是我们喜欢的大团圆结局,让我们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我是热爱戏曲的“戏曲么么哒”,关注我,一起品味戏曲文化的魅力。


戏曲么么哒


为什么会喜欢戏曲?这个问题似乎是该好好问问自己。

小的时候并不喜欢,可是爷爷奶奶总是收音机里播放着京剧,咿咿呀呀的声音,听不懂且节奏慢的让作为小孩子的我听不了一句就跑开了。觉得京剧离我很遥远,我喜欢听流行歌曲,甚至英文日韩这些语种的歌都喜欢听,还有小品,偶像言情剧,后来的嘻哈等等音乐形式,我都喜欢听,就是唯独不喜欢听戏曲。周末去爷爷奶奶家还没进家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就放着爷爷的最爱,京剧《四郎探母》,十几岁的我正直叛逆,跑到收音机旁按下暂停键,听起我的周杰伦。爷爷皱眉的说,多好听的声音,你那听的什么,念的跟绕口令似的,也听不清楚。我抱着爷爷撒娇,爷爷,那是说唱,你不懂。爷爷叹口气进屋给我做好吃的,我自己拿着歌词多着收音机开始听我喜欢的周杰伦。

京剧也似乎是离我越来越远,我没有喜欢过它,但是也不讨厌,因为爷爷喜欢,所以它好像总是在我身边出现从来没有离开。有京剧声音就知道爷爷在家里呢!

再到后来,我高中大学,毕业后忙着工作结婚,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忙,爷爷也越来越老了,映像中的爷爷慈祥和蔼,喜欢塞给我一把零钱,让我去买零食。可是我却总是没有时间去看爷爷,总是忙忙忙。陪伴爷爷的总是那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词与念白。爷爷不止一次的给我说过,京剧美,太美了。可是那是的不能理解这美在何处。外界诱惑太多,网络世界那么发达,我还没有探索完这里面的秘密,如何能感受到爷爷所说京剧之美。

可是后来,爷爷就得了一场病,走了。走的那一天MP3里播放的依旧是他的最爱,《四郎探母》。那一天,爷爷临走前对我说,四郎终其一生思念家乡和母亲,我也想我妈妈,我现在去见她了,你要好好学习工作。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少时父母忙碌总是爷爷和我在一起,爷爷终于也走了,和奶奶一样。

爷爷走后给爷爷整理屋子,打扫卫生。诺大的房子院子没有一点声音,这时候才惊觉爷爷真的走了。爷爷家里最多的就是各种京剧唱片磁带还有他手抄的曲谱和他自己写的各种戏曲听后心得,以及对各位名家的点评。看了来,我们不在爷爷身边,京剧是爷爷的寄托。手摸了一盘马连良大师的淮河营,播放起来。键盘按下,我熟悉又陌生的唱词飘出来,顿时泪如泉涌。好像,爷爷又回来了,在比划着手势唱腔。

再再后来,我也听京剧,也让孩子听,会给孩子说,你看,这是多美的声音。孩子会稚嫩的对我说,妈妈,这个就是太儿太儿说的最美的声音吗?好好听啊!我含着泪说,是啊!太儿太儿也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听呢!


戏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我为什么会喜欢戏曲呢?首先,从我的头条号(百善孝为先传统正能量)似乎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我是个很传统的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极高的兴趣,戏曲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集歌、舞、剧于一身,生旦净丑,唱念做打集中了语言、诗歌、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众多艺术形式。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表演体系。它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教育意义,如一门忠烈杨家将,精忠报国岳家军,忠肝义胆关云长,铁面无私包青天。将出相如,士卒商贩,无不意味深长。魅力之二在于他的历史性,古话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而小小舞台,再现历史,让观众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现代戏《江姐》、《智取威虎山》等。魅力之三在于它的内容,它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编排成戏,讲述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舞台上重现当时的情节,将传说加以形象化。如《打金枝》、《芦花》等。魅力之四语言,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戏曲巧妙吸收了这些主流艺术形式,使人们乐意去接受它。魅力之五在于它的视觉效果,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都能带给人们最强烈视觉冲击。

这就是我喜欢戏曲的原因,你呢,喜欢吗?


百善孝为先传统正能量


这个问题,对于拥有近三十年的戏曲爱好者来说,是最有发言权了!君要知,连我的注册名都是"茶戏人"嘛!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唱念做打样样精萃,生旦净丑行行优美。三俩人物一台戏,千军万马五六人。唱尽人间苦和乐,诉尽人间丑和美,弘扬正气真善美,鞭挞世间丑恶人。壮哉!美哉!善哉!

一人一茶一戏,乐在其中,亦足矣!


茶戏人


在05年社会职业犯罪率统计,全国各行各业只要有戏曲演员犯罪率最低,,,,,戏曲传承中华民政的优良品德,教育人们要遵守忠孝仁义等等美德。还有,很多戏曲唱腔优美,故事情节感人至深,所以,我喜欢戏曲,也希望把戏曲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樸寧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提出这个问题,我从10岁开始喜欢上了戏曲。我最喜欢河南豫剧和莱芜梆子,其次,山东梆子,山东吕剧,黄梅戏也都爱听。看一场戏就等于看了一步小说,看一场戏就能够了解中国


墨香977


因为戏曲有甜美的唱腔,华丽的服装,优美的身段,高雅的唱词,铿锵有力的文场和武场,还有让人回味无穷的剧情!戏曲可以让观众有一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引人入胜,真是美不胜收!


周文革1


1、戏曲唱腔优美、装扮艳丽、舞台表演独特,乐器伴奏幽雅,带给人美的享受;

2、很多戏曲唱词高雅华美,文学造诣极高;

3、戏曲故事丰富多彩,让人或领悟人生、或感叹世事、或家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