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这首词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子到底该怎么解释?

蓬岛仙师


此句出自

李煜的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词牌名,隐藏凄美的故事,据说虞姬死后地下开出美丽的花,初咏,以此为名。

李煜以此作词,可能已有殉国的忠贞之情。

了:结束。

不堪:不忍。

故国:已灭亡的南唐故都金陵。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亦是最后一次对故国的悼亡词,“家国不兴诗家兴”,虽无情,却成就了李煜诗词的巅峰。

以问起句。

“春花秋月”,原本良辰美景,却为何早早结束,只因对身陷囹圄,受尽屈辱的词人来说,是如此不合时宜,是对“往事”,无情的嘲讽而已。

“又”,风雨交加的日子不止一次了,隐言现实残酷。

一句“故国”,饱含深情,无尽哀叹,既是对过去无比的怀念,又是不能一味沉湎的沉痛与无奈。

以答收束。

结尾是名句,世人皆知。

江水之连绵不断,永不枯竭,恰似词人心中之愁翻涌起伏,挥之不去。

“春水”一词,值得玩味。

点明季节,带有生机与希望,词人沦为亡国君,还有一丝生存的幻想。事实上,李煜在位时,对宋也是竭尽所给,为南唐续命。

然春水东流,春去也,带走一切,还有什么盼头,亡国的难,受辱的愁,时时刻刻,又是彻底绝望。

在追忆往事,自我麻痹,苟且的活与深恶痛绝,深感耻辱,站着的死中苦苦挣扎,才会有自问自答,问天问己的苦苦追寻。

“朱颜”指什么?

雕栏玉砌:雕饰精美的栏槛,玉石铺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显然李煜在追忆故都金陵,是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念念不忘,留恋不舍。

亡国之君,这一点,实不同情。

“朱颜”,一指红颜,二指青春年华。

具体而言:

宫中的红粉佳人容颜老去,过去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

曾经的一国之君,风华绝代,却沦为亡国奴,阶下囚,暮颜衰鬓。

江山易主,家国疮痍,一切都已面目全非。

这是李煜最绝望的。

作为君主,李煜是无能的,风花雪月的文人,以命去写痛的领悟,李煜又是被同情的。

清人陈廷焯评价:“一声恸歌,如闻猿哀,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这或许就是虞美人千古流诵的原因了。


一绿浮芳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根据前人所载,李煜的死,的确和这首词相关,不过也并非完全因为这首词,还有其他的事情。比如和南唐旧臣时常见面,还偶尔招旧妓来作乐等等。

亡国之音哀以思,陈廷焯评此词曰:“一声恸哭,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朱颜”本是山河,因做了宋朝的阶下之囚,所以不敢直说。而且如果直说,又变得浅了。因为他前面已经说了“故国”了。

用“朱颜”的好处是一语双关,他做了阶下囚,每天愁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精神的摧残,容颜自然衰老或者改变,这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朱颜衰老的情况之外,还暗示着山河的更改。其实按照整体的语言风格来说,根本不用一语双关,因为前面有了一个故国,就不需要再用山河来表达主旨了。

因为李煜这首《虞美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奔且直,用的皆是寻常之语,却能一气贯注,流畅自如。

常言道: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也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尽。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如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仅韵味无穷,而且意味无穷。

李煜是真的得了孔子这句话的真谛,可惜用在自己的亡国之音中。


楚云卿


(虞美人)是词牌名,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宋主赵光义因得知李煜作词(虞美人)有思念故国之意,故而将其毒杀。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意思是:雕栏玉砌是指汉白玉雕刻的栏杆与台阶,应犹在是指应该还是从前的样子。只是朱颜改是说自已作为臣虏模样比从前苍老。

整词《虞美人》是作者对现实状况的无尽忧愁与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清风源80119728


释义:男主人小编出差了,坐了马航370。N多天以后,家里面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沙发、席梦思床、微波炉、天然气灶、淋浴、马桶、拖鞋……都在,嗯,女主人也在,只不过坐在沙发上抿小酒、跷着二郎腿的,是隔壁老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嗯,没毛病!是的。


知者足


“只是朱颜改”的意思

我的理解简单些,就像这首《虞美人》一样是直抒胸怀,没有什么隐喻的地方。

“朱”字的本义“赤心木”,指红色的木头,“朱门”由此而来。“朱颜”的本意就是“红色门窗、柱子的色彩”,现代汉语有引为“红颜、女人”的意思。

李煜的“diαo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直接就是:玉石diαo刻的围栏、阶梯都应还在,(没有什么改变,但是那些宫殿门窗、柱子)红红的色彩已经变暗变深了。

亡国后的宫殿门窗、柱子,没有能够像以前一样,每年都有人保护刷新(红),在风风雨雨中自然会“朱颜改”。古代红色变深暗也是不祥之兆,也可暗衬亡国君皇的心情。

有时候,问题的答案是想得多就错得多,许多所谓的专家就是钻牛角尖得来的。


千里马无伯乐


李后主被囚禁在西楼,已到了秋天。秋天里寒暑交替,花开花残,月圆月缺勾起了李后主对过往的回忆和哀伤。李后主在西楼里空自守候着时光和岁月慢慢流逝,他怎么会没有哀愁呢?于是,他对天长叹息,春天的花啊!秋天的月亮啊!你原本是世间美好的东西,可是你们却年年如旧,没有更改。所以他对天问道:春天的花儿啊!秋天的月儿啊!你们何时才能罢修?何时不再花开花残,月圆月缺?让美好不再改变!李后主触景生情,他看见西楼院中那凄凉的月亮不禁感叹,月儿呀!我看见了你就想起了我当年那风流旖旎的过往。只是如今时移世变,斗转星移,现在我身为臣虏,过往因而变得那样不堪回首。

李后主想到了故国的宫殿,想起那雕花的栏杆,用白玉砌的台阶,心里想这些东西应该还在吧!他不禁长叹,唉!只是自己被囚在这里,国家没有了,由于整天愁苦,他也因此老了许多,可怜的是宫中的娇妻美妾,她们也许已经改为人妻了。由于江山的丢失和他愁苦导致他自己原本红润的容颜的衰老,再加上娇妻美妾她们可能已经改嫁,偏偏这些东西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这些总是缠绕在他心头,挥也挥不去。他自己问自己,天呀!我心中到底有多少忧愁?他怅然自答:那愁啊!便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也流不完的愁,无尽头的愁。


梦150004367


两种解释都有道理。

一、做为诗人,面对物是人非,感触而发,感叹岁月催人老,怀旧自伤,在情之中。

二、但做为一个被俘的亡国之君,有于心不甘,存复辟之心,而无复辟之力,借题抒发怨恨不满,所以招来杀身之祸,此说也可。

鉴于同意有人说,李煜天生并不适合称皇称帝,做一位高才华高情商的诗人更好,从这出发,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塞外失马翁


我个人对此词句和你的认识是差不多的。

想起“小楼”“故国”“雕栏玉砌”这些美好的事物,谁能不无限追思、无限伤感呢?

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都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朱颜”,很多人认为是暗指宫中的女人,其实不然。李后主身已由不得自己,哪有心思去想女人呀!江山没了,命也整天提到裤腰带上,什么时候人头落地都是分分秒秒的事儿,只能悲怆江山社稷,但又不能完全表现出来,那种压抑是平常人都受不了的事情,何况原是一国之君呢?

又想吐露心扉,也只能隐含隐晦的、曲折的表达,暗指自己的境遇。


拽着油腔飙气话


你说得对极了。如果只是按字面上的解释,那也太小瞧了这位天才词人了,那这首词也不可能传颂古今了。他的深层意思就是暗指江山易主,社稷改姓,他由天子变成了阶下囚,所以才会有如一江春水的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