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聚焦聚力「五個一」 深化改革添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始終牢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州位於湖南正南方,毗鄰廣東廣西,是全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的橋頭堡。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為指引,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把改革作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加快發展的“推進器”,全面承接中省改革部署,緊密結合永州實際,在五個方面聚焦聚力,以重點突破帶動改革全局,繪就了一幅風生水起、蹄疾步穩的改革畫卷。

一、聚焦產業實體這一根基。“實體經濟是贏得發展主動的根基。”我們堅持以“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為引領,大力推進“開放興市產業強市”,在產業、資金、人才、創新等領域,打出一套改革“組合拳”。比如,在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方面,制定出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1+X系列文件,設立30億元的產業引導資金,在全市範圍內深入“實體經濟三走訪”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問題。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積極對接全省開放崛起“451”行動計劃,出臺《永州市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投資的若干政策措施》《永州市開放型經濟考核辦法》等“一攬子”政策文件;在科技創新方面,制定出臺《永州市本級科技創新及應用研究資金後補助管理辦法》,開闢了從事先資助到事後補助的科技支持新途徑;在人才支撐方面,去年出臺“1+4”政策文件,今年制定《永州市瀟湘人才行動計劃》,設立5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共同構建了人才工作“1+8”政策體系;在優化環境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再次取消市本級行政權力50項,下放59項,市本級簡政放權力度排全省前列;全面推行“四皮”招商和“四心”留商(即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踏破腳皮;情感上暖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政商關係上公心);全力推進“五集中”審批服務和“三單”管理(即重點項目集中領導、集中窗口、集中進駐、集中會審、集中督辦;權力清單、監管清單、負面清單),全市行政審批提速70%,獲批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唯一試點城市。年產能達10億元的貴德光電產業園,從簽約、開工到投產僅用150天,“江華速度”受到省領導和社會各屆的肯定與點贊。

通過改革集成,協同推進,全市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產業蓬勃發展、實體日益壯大,開放興市產業強市動力強勁、步履堅定。2017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到936家,百億產業發展到5個;本地上市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4家,培育省級重點上市後備企業19家。今年上半年,新入統規模工業企業47家;成功引進500強企業項目7個,總投資30.4億元。6月上旬,全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在我市江華縣召開。

二、聚焦脫貧攻堅這一要務。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在紮實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積極在創新完善精準扶貧脫貧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充分激發全社會扶貧開發的活力。比如,搶抓中國社會扶貧網整市推進試點市機遇,開創了“12345”永州模式,走出了一條“互聯網+社會扶貧”的新路子。註冊用戶數、需求發佈數和愛心對接成功率在全國領先,全市41萬貧困人口從中受益。獲得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的高度肯定。榮獲全國2017年度“互聯網+”社會扶貧卓越貢獻獎。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一二三四五,大家都來扶”。今年以來,繼續深化“互聯網+”社會扶貧,打造“12345”升級版,探索建立以“扶志氣建講堂、扶技能建中心、扶產業建基地、扶隊伍建堡壘”為主要內容的“四扶四建”精準扶貧新機制,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扶貧大格局。去年全市累計減貧496475人,貧困村出列475個,貧困發生率下降至3.3%,三個省扶縣脫貧摘帽,在去年全省脫貧攻堅考核中位居前列。今年計劃實現減貧12萬人以上,貧困村出列267個,新田、江華2個國扶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2個百分點。

三、聚焦鄉村振興這一重點。推進鄉村振興,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我們堅持以農村綜合改革為抓手,著力激發農村各類要素的潛能和各類主體的活力。比如,在機制建構上,制定出臺鄉村振興“1+5”系列政策文件,“1”即實施鄉村振興的總文件,“5”即興產業、富民眾、美生態、強治理、育鄉風5個配套文件。在示範引領上,按照“十片連線、百村先行、千里畫廊、萬家美麗”的思路,佈局了10個片、23個鄉鎮、171個村的試點工作,目前已啟動項目92個,完成投資5.07億元。在要素流動上,大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數據匯交、信息應用平臺建設進度良好。在全省率先建立農村投融資平臺——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全市13個縣區、管理區實現全覆蓋,整合涉農資金及撬動金融信貸、社會資本65億元。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7.5萬畝,累計發展各類農民合作社5327個、家庭農場4597個。在人才保障上,設立“永州市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培訓中心”,建立“黨建+產業技術扶貧”機制,累計培訓1.7萬餘人,打造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相關經驗得到中組部《黨建研究》《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宣傳推介。

四、聚焦民本民生這一中心。始終把人民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全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比如,圍繞美麗永州建設,將良好生態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記“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按照“保護湘江,首先要保護好源頭”的要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出臺《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紮實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深入實施強規、增綠、潔地、淨水、治氣“五大行動”,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182件信訪件全部辦結,確保了“湘江北去、漫江碧透”。今年以來,全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美好生態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大力實施城區學位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從2017年起,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學位32萬個;今年新增學位17.04萬個。上半年開工學校64所,消除超大班額班級883個。此外,我們還在生態文明、農業農村、行政管理等領域,創新推進了“雙河長制”“農村投融資”、提升執行力等改革,充分發揮了深化改革的探索新路、示範帶動作用。圍繞平安永州建設,大力推進以城鄉網格化為基本單元的社會治理機制改革,1+N組團式服務、社區崗位編制等“永州元素”被吸納進“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範”國家標準。2016年榮膺“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連續三年評為全省綜治工作先進市。去年以來,我市社會治安公眾評價、公共安全感測評全省排名靠前。此外,我們還在醫療、文化、體育、衛生等民生領域,推出了一批改革事項,有效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改革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聚焦黨的建設這一關鍵。將改革推深做實,關鍵在黨。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圍繞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幹部人事制度、人才發展體制、紀檢監察制度改革等,近2年先後推出36項制度性成果,進一步織密扎牢管黨治黨制度籠子。比如,推進農村黨支部書記專職化改革,選派284名專職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貧困村“能人治村”比例達63%。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和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制定出臺農村、社區等七個類別黨組織工作運行規則。去年我市編寫的《黨員手冊》《黨支部工作手冊》《鄉鎮(街道)黨(工)委黨建工作手冊》,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公開出版。今年10月全市2950個行政村可實現綜合服務平臺全覆蓋。高質量完成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一體化推進紀律、監察、派駐、巡視四項監督,市縣兩級監委於今年1月份全部成立。為樹立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用人導向,把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幹部用起來,出臺《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實施辦法(試行)》,建立“季度點評+民主測評+年終考評”的常態考核機制和“執行不力”反向測評機制,全面實施《關於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的若干意見》。去年以來,提拔重用敢於擔當、改革創新的幹部201名,將考核排名靠後的8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崗位調整,其中6人免現職,為1368名幹部擔當正名。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增強了動力、激發了活力,有力推動了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永州先後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森林旅遊示範市、中國幸福城市20強、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等榮譽。去年成功創建全國第四個、長江以南第一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今年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級果蔬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