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虚》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值得去看,力荐

我曾经选择这部电影作为我大学某选修课的论文材料。因为确实能从中看到很多电影场面的安排和设计。这部电影对80年代生人来说可能没法接受,听到很多朋友说,“这部电影还行!”不过,我倒是觉得虽然它长达4个小时,但却给你一种史诗般的豁达感觉。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艺术审美趣味。

首先从故事上来说,剔除了宗教的背景,影片被精剪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复仇的故事。主角宾虚和米撒拉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宾虚是犹太王子,米撒拉却是被宾虚家收养的罗马孤儿。多年后,参军归来的米撒拉成为了罗马军官,带着罗马的铁骑踏入了耶路撒冷。一次意外的事件,将宾虚拖入了一场灾难中,而此时逃不开关系的米撒拉却没有伸出援手,最终宾虚被卖作奴隶,家人惨遭毒手。五年后,在九死一生的奴役生活中归来的宾虚对米撒拉展开了愤怒的复仇,最终在马车大赛中击败米撒拉,夺走了罗马人视之比生命还重要的荣耀。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宾虚的人选根本就不是查尔顿·赫斯顿,而是伯特·兰卡斯特——结果伯特·兰卡斯特拒绝扮演片中的宾虚,因为他是个无神论者,而且不喜欢暴力;接着保罗·纽曼和洛克·赫德森被认为是该片宾虚的主要人选,结果这两位大牌都拒绝扮演这个角色。由于获奖,《宾虚》的身价猛增,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纷纷要求放映。美国制片人协会等组织也贴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广告海报,几百家在''倒闭危机''中苟延残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机。《宾虚》空前的放映收入不仅成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骄傲,也使陷入财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调整了他们的经营理念,他们想方设法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大成果。例如在宣传中,他们还大力抬高在《宾虚》中大显神通的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查尔顿·赫斯顿和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休·格里夫斯的身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电视这一大众消费品日益崛起的时期,由于电视的冲击,好莱坞电影曾几度显得不甚景气。1959年美国各公司拍摄的影片只有160部,后来,正是由于《宾虚》的出现才再一次唤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注意力,使电影界重新活跃起来

看着仇人在自己的眼前咽下最后一口气,宾虚感到使命完成了,人生突然失去了目标,该如何“活着”?寻找到了患有麻风的母亲和妹妹,宾虚和她们不知所措的在街上走着,直到行刑前的耶酥从他们面前蹒跚而过。从而带出本片第2条剧情线:耶酥的感化之旅。耶酥这个在第一场诞生时只出现哭声,在宾虚发配时只有背影的角色,在影片最后却成为全片中最为震撼的场景,远景、背影和局部特写,导演在最后都没有给出耶酥的完整的正面全景。我们不知道耶酥张什么样,但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见过他的人在表情上都是惊讶,惊讶中无不带点慈祥,而这个慈祥,是耶酥对世人的感化力量。宾虚在目睹那段行刑的过程时,更多的是一种可怜的心态,但是当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种感情升华,原来有一种精神比仇恨更坚韧,也比仇恨更能使人“活着”。全片的结尾个人认为在应该宾虚和老者的对话中结束,最后的降雨奇迹完全是为了宗教的神话力量而服务的。

如果人们留意的话,在电影《宾虚》中,影片以马槽的圣婴诞降开始,以引领群羊的牧人结束,虽然整部影片的主角是宾虚这个人物,但是影片真正要告诉人们是影片中的那个身影——基督。在片中时时有细节出现,为基督钉十字架为罪人的牺牲和对罪人的救赎而打下伏笔。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不着笔墨反胜浓墨重彩,未曾大声宣扬却又人人心领意会,而影片的主角宾虚,是来讲述和见证关于基督这一切的。如果说,在1880年,刘易斯·华莱士先生是用一本名叫《宾虚》的书,完成了他自己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到成为一个基督徒的个体性生命皈依的蒙恩见证的话,那么,在1959年,作为一部电影的《宾虚》,已经是人们在群体性的仰望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医治。的确,这个世界需要主耶稣基督的救恩。希望《宾虚》这部影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来仰望主,仰望他的救恩。惟愿这位为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三日后死而复活的主,他的救赎和医治因信临到每一位仰望他、信靠他、皈依他的人。

《宾虚》的原著小说的创作历程,就是一个人被基督教义征服的过程,于是电影《宾虚》的内容便紧紧地关注着主人公宾虚如何被“不可见力”指引着来到了耶稣的面前,并被耶稣的血洗礼从而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影片的目的不是从外到内地阐释基督教义,而是通过宾虚的人生历程,完成从内到外的信仰征服。为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宾虚》明线是犹太贵族之子宾虚在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的一连串跌宕起伏的遭遇,暗线则是耶稣的救世。尽管影片从头至尾都无法看清耶稣的长相(只有背影、侧影和远景),甚至在众人提到他的时候也多以“那个人”代称,但是他和宾虚的两次相遇,分别给了其生的勇气和生的希望,把宾虚从身体崩溃的边缘和心理崩溃的边缘两度拉了回来。

无论是瓦片坠落、罗马战舰先败后胜、梅萨拉的死亡、母亲和妹妹生病,都是“自然力量”驱使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一直引导着宾虚,让他的内心从纯洁的善意,萌发对梅萨拉的仇恨,又从对个人的仇恨扩展至对整个罗马的仇恨,最后更是形成了对“不公命运”的责问。走到这一个境界的宾虚,急需要有一个“神”来帮助其完成自我救赎。如此一来,本来已经是怒火中烧到随时可能要爆炸的宾虚才会在目睹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说出了“他的声音,让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为了表示“表彰”宾虚完成了基督教义上的自我救赎后,其母亲和妹妹的麻风病均奇迹般地消退了。影片迎来了一个无比光明温暖的结局。始终保持着对耶稣基督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就了本片瑰丽场面下的内在张力,不仅从内到外洗涤了宾虚的灵魂,也从内容到形式都征服了所有观众。

这是一部很长的电影,有耐心才能看完,很有耐心才能反复体会。不过这非常值得,不为宏大场面,只为净化心灵。它让你放慢节奏,用心体会爱,是爱而不是恨让人活下去;用心体会宽容,是宽容而不是复仇让人走过去。

这是一部很考究的片子,故事像多幕话剧一般。展现波澜壮阔的古代海战,气势磅礴的竞技马车。演员的高超演技和导演的聪明才智凝结在赛马这三十分钟。相比动辄几亿的合成特技,这个场面更真实,更宏大,更震撼。一举拿下十一项奥斯卡金像奖,戏里戏外都出色地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宾虚》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值得去看,力荐

《宾虚》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值得去看,力荐

《宾虚》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值得去看,力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