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重钢:传承民族钢铁工业血脉

提及重钢,在重庆乃至神州大地,誉塞天下。

重钢从武汉诞生之日,已走过120多年的光辉历程。重庆钢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钢铁工业由小到大的血泪史,在中国钢铁工业建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中华民族由弱到强一路起来,不仅锻造了攻坚克难的钢筋铁骨精神,也谱写了一曲浴火重生的壮美钢铁诗篇。

重钢的前身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与远东最早、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誉为“华夏钢源”和“中国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孙中山先生称赞其为“亚洲雄厂”“中国需要几百个这样的工厂”。1938年,在抗日战争最危急关头,汉阳铁厂西迁重庆。重钢作为抵御强敌最大的后方钢铁基地,为占全国三分之二军火产量的重庆军工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钢铁原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11月30日,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新中国诞生的巨大喜悦中时,重庆大渡口地区的重钢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当时17名工人不顾生命危险,抢运出一箱箱由国民党反动派埋放在工厂的炸药。就在炸药还剩三分之一时,定时炸弹爆炸了,17名勇士用自己的生命,向已经诞生的新中国,献上了保存工厂的见面礼。

1949年12月3日,是重钢近120年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牌——解放军接管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前身),企业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翻身做了当家人的职工,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发扬主人翁的责任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产业布局,充分证实了重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重钢以钢铁强国为己任,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钢铁史上谱写了多个第一,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铺就了成渝铁路,建成了中国第一台立式方坯连铸机、第一台弧形板坯连铸机、第一条中厚钢板控轧控冷示范生产线,成为我国重要的军工钢、品种钢研制、生产基地。当年,有8000多名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从重钢输往全国各地。

改革开放后,重钢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激流勇进,首先冲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禁区,率先在国内自销钢材,并成为全国第一批实施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国内第一批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第一批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第一批“企业集团试点”的企业,第一条控冷控轧中厚钢板生产线投运的企业……再一次书写了重钢人的改革创新精神。

进入21世纪,重钢面临诸多困难,设备老旧、环境污染、能耗较高、利润下滑等一系列问题,但重钢人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2016年底,重庆市政府启动了“一号工程”的重钢环保搬迁工程,从大渡口区整体搬迁至长寿区。2011年9月,总投资360亿元的重钢环保搬迁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工业用水100%循环使用,废水、废气零排放,废渣全量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全部实现高效回收利用,自发电率近80%……一座现代化的绿色钢城在西部大地崛起。

而今,经过重组后的新重钢,再一次浴火重生,正以蓬勃英姿,耸立长江,面向世界,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新征程上,奋力奔向钢铁强国梦的又一个百年夙愿。

一代巴渝记忆:百年重钢——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我们一起回忆下:(1949-2009)

1

1949年至今,重钢曾先后更名为第二十九兵工厂、西南工业部一零一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995年6月,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钢年产钢从100万吨到200万吨用了10年时间,即1993年到2003年,从200万吨到300万吨仅用了3年时间,到2006年就突破300万吨大关。现已实现350万吨钢的年综合生产能力。

2

2006年,在重庆市委和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重钢迈出了整合矿石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环保搬迁、提升竞争实力的“涅槃”之路。重钢环保搬迁工程,被列为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项目,将重钢人继以捍卫中国民族钢铁遗脉为目标的第一次战略大转移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环境友好为目标,为实现做精做强企业而进行的第二次战略大转移。2007年5月17日,在长寿区江南镇举行了奠基仪式。今年1月,重钢环保搬迁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国家级重点工程。

3

从建厂到新中国成立的近60年,重钢仅为年产钢7028吨的钢铁厂;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的60年,重钢成为年产钢35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当年5月才恢复生产)—2008年,重钢资产总额由0.2269亿元增加到266亿元;钢的生产能力由7028吨增加到350万吨;销售收入由937万元增加到204亿元;实现利税由140万元增加到22亿元;实现利润由140万元增加到9.6亿元。新中国成立60年来,重钢累计生产优质钢材4千余万吨,实现利税167余亿元,实现利润50余亿元。

4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重钢产品运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用于生产和生活,支援了内昆铁路、天成铁路、兰新铁路10多条铁路大动脉的建设,以及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几内亚等国铁路建设;为解放西藏制造泸定桥钢梁,并支援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柳州浪江大桥等国内大桥的建设;为国内造船企业提供优质钢板,“神州第一挖泥船”“中华比斯尼号”等均使用了重钢造钢板;为抗美援朝捐献“101号”飞机,向全国23个省市的上百个单位(主要是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及各大钢厂)输送了8000多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了发明新中国第一台机械化锯木机的全国著名劳模黄荣昌,为祖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十一五”期间,重钢共实施95个重点科技项目和一大批技术攻关项目;申请专利202项,其中发明专利74项,实用新型专利128项;利用自主创新技术生产钢材新品种200多万吨。

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重钢一直是我国船板钢、船用锅炉钢和容器钢、球扁钢和锚链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和修订单位。目前拥有330项相关的专利技术和企业技术秘密。目前主导产品有板材、管材、型材、带材、线材和棒材等六大类,其中20g锅炉板和16MnR容器板系国家金牌产品,船体结构用钢板和锅炉压力容器用钢板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被誉为“中国第一板”的造船板,系全国首家获9国船级社质量认证的拳头产品。

经过69年的发展,重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重钢优质军工钢广泛用于坦克、飞机、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破冰船等的制造;重钢研制的航空航天伺服阀专用桥型磁钢和航空航天磁材料,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成功运行;重钢用优质钢材支持北京奥运“鸟巢”建设。除此之外,重钢生产的钢材还广泛用于城市建设、石油化工、农业等重要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