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文 / 江兆福

曉天江家祠堂獨梁廳“七臨中”的故事

一,偶遇陳書記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的時間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這是我今年4月29日上午,我和同學從曉天上街向下走進江家祠堂獨梁廳,正趕上一群人從下街向上走進了獨梁廳,只見一箇中年文質彬彬帶眼鏡男子向這群人介紹著獨梁廳曾是安徽省第七臨時中學,張恨水兒子張小水也曾在這裡讀過書,我覺得很奇怪,難道這人比我還了解江家祠堂獨梁廳的前世今生嗎?好奇心促使我急需知道這個人是誰?於是我問他“你們是從合肥來的嗎?您怎麼也知道七臨中的事呢?”旁邊的一個人走過來告訴我,“這是我們鎮黨委陳書記,您不認識他?”。我說“不好意思,我回來的次數不多,即使回來也很少去鎮政府”。陳書記問我是什麼人?在哪裡工作?我說:“我應該算江氏家族的後輩吧,就出生在這裡啊,現在居住在合肥,非常想了解“七臨中”那段歷史”。陳書記說去年有個曾經在“七臨中”讀過書的老人來過曉天,鎮政府接待過他,有他的姓名和住址電話,我非常興奮。能否告知我一下,我一定要去拜訪他,不能讓這段歷史斷檔了。並和陳興安書記互加了微信,五一假期後第一個工作日陳書記就用微信將章光庭的住址和電話發給我,並有了我後來的安慶之行。

這是曉天鎮政府陳興安書記,帶領考察團商討老街和江家祠堂修繕和保護!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這一片秦磚漢瓦的老房子就是曉天老街的“江家祠堂”。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二 拜訪章光庭

按陳書記給的電話,我打了過去,可對方回答“您打錯了,我不認識章光庭”,再打對方就把手機給掛了。沒有聯繫上,我突然想起有個施申權同學以前在安慶師範學院讀過書,或許他有大學同學留在安慶教書,於是給施老師(現在舒城二中)打了電話,他果然有個大學同學錢葉賢在安慶一中教授物理,施老師給對方打去電話問學校有沒有個老教師叫章光庭?對方說有,但年齡很大,好像有八九十歲了,是否在曉天“七臨中”讀過書就不知道了,下午抽時間去問問。下午接到同學電話說章光庭還真的在曉天“七臨中”讀過書。但他沒有電話,如果你同學想來,可先打我電話,我帶他去見章老,並把錢老師的電話發給了我。於是我決定本週六去安慶一中拜訪章光庭。

5月5日週六,我特意帶了一斤曉天小蘭花茶一早就去了合肥高鐵5南站,買了8點10分的高鐵,10點30到達安慶站,又坐30分鐘的公交,來到安慶一中,因為是週六我沒有打我同學的同學錢老師電話。到一中門衛報上要找的人姓名,對方立馬說,“您找的是章老啊,他就住在南一樓,104室,往前走一點下坡右拐第一個樓道104就是。”我很快就找到了,但怎麼也敲不開門,從窗戶能看到他家電視開著在,但沒人看,這時樓上下來一個老師模樣的人,問我找誰,我說明來意,對方也幫著敲門,仍然沒有敲開,對方讓我到南邊圍牆那裡喊喊看,果然起了作用,章老才緩緩的把門開了。章老說前幾天有個人來說,可能週六有個曉天的人來看我,是你嗎?我說是的,並把身份證拿出來給他看,他說你這是合肥的,又不是曉天的,你姓江,你是江家祠堂的人嗎?是的是的,我趕緊說。章老問:你是想了解“七臨中”的事嗎,我說是的。現在都11點多了,章老我帶您出去吃點飯,咱們回來慢慢聊可行。章老說剛吃過,你也不要出去吃,就在我家打三個雞蛋下點麵條吃吧,說著就自己動手要去給我下面(家裡保姆回家了),我趕緊攔住,還是我自己來吧,老人家今年93歲了,我怎麼能讓他下麵條給我吃呢!吃完麵他帶我出去在毛主席視察安慶一中的銅像那裡合個影。接著並有了下面的訪談。

這是和章光庭老人在安慶一中教學樓前的合影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三 章光庭在“七臨中”歲月

我是1942年4月從霍山“二臨中”(現在的諸佛庵)和姐姐一起隨父親來“七臨中”讀書的,父親在這裡當語文教員,我和姐姐上初中二年級,那時的條件很艱苦,又是抗戰最艱難的時候,糧食物資都非常緊缺,還有大量的外地人,為躲避戰火而來到曉天,當時江家祠堂最當地最好的房子,政府就臨時徵用了,作為“七臨中”的生活區和禮堂,以及學校校長和老師學生住宿的地方,國家戡亂期間江家祠堂是被無償徵用的,但江家有願意上學的孩子是可以不交學費來上學的。我們上學的教室在離曉天鎮約一公里的“迎水庵”。只可惜現在已經被拆了。但江家祠堂保護的還是比較完好的,去年去曉天在鎮政府人的陪同下,看了當年吃飯睡覺生活的地方,還是當年的樣子,感到無比親切。在“七臨中”的時光是我人生汲取營養走向成熟的階段。學習語文,數學,幾何,英語,理化,體育,軍事等,雖然在偏僻小鎮但師資力量都很強,老師學生大都來自有,安慶一中,崇門中學,聖保羅中學,以及當地招收的一些學生,約300多人,組成的“安徽省第七臨時中學”。有初中部也有高中部。學習的課本都是老師們自己到處找的內容,用蠟紙鋼板手刻出來再手推印刷的,錯字漏字模糊的地方很多,但我們都能認真學習,我們的作業本是在曉天買的牛皮紙自己裝訂的,這種牛皮紙是曉天當地產的,其質量絕不輸於宣城宣紙。寫作業用的是毛筆,當地街鋪也能買到,偶爾有人用鉛筆,讓我們羨慕不已,鎮上住了一個排的軍力,他們屬於廣西桂系白崇禧,李宗仁部隊,我們學校也是軍事化管理,吃飯是8個人一桌,其實根本就沒有桌子,準確的說是8個人一圈,每個人端一碗飯,地下中間放一盆菜,基本上是蘿蔔或白菜,就有點鹹味跟本看不到油,吃的米也很差,好多米都被蟲吃過,剩的空殼煮成的飯。晚上學習4個人一個方桌,中間一盞桐油燈,睡覺是木製的上下床鋪,我就住在江祠堂獨梁廳旁邊,幾十個人一個寢室,大約晚上8點都要睡覺了,有軍事教官檢查,他有個懷錶能掌握時間。每天早晨都要起早去河灘跑步,做排隊訓練,下雨天就可以不出去了,所以同學們都期盼著下雨,早晨可以多睡會。這樣的生活我在這裡過了5年。直到1947年秋,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安徽學院”外語系就是現在的“安師大”,當時學校在金寨縣的古碑鎮,全省盡萬人考試,錄取學生50名,我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曉天是比較繁華的小鎮,大量的人群為躲避戰亂,攜家帶口的來到這裡,精明的商人也跟到這裡,老街約幾百米長,幾乎所有的門面都是做生意的,有的是原來家就在這裡的,也有很多外來租門面的。鎮上有兩家館子生意很好,天天都有人去吃,我在想他們哪來這麼多錢?路過時聞聞裡面飄出的香氣都是一種滿足,我們偶爾能吃到街上買個油炸獅子頭或米餃就非常高興了,那獅子頭的味道至今難忘。曉天的板栗和毛慄都是很好吃的,秋天板栗上市的季節有兩家炒板栗的,我和同學幾個人湊錢買點,大家分著吃,那香甜軟糯感覺真是美味極了。曉天的蒲扇和雨傘也是外地人來曉天必須要買的東西。曉天的雨傘是用桐油油漆的紙傘,我不知道工匠們怎麼做出來的,但確實很結實也很漂亮。傘骨用竹子做的,聽說傘面用當地產的牛皮紙一層一層糊上去的,然後塗上紅色,再用桐油油漆好幾遍,有外地來的人都買上幾把帶回去自己用或作為禮物送人。甚至有商人吧它買到上海,揚州,合肥,蕪湖,六安,三河等地,曉天雨傘那時享譽大半個中國。

這是章光庭年輕時的照片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這是老式的大紅油紙傘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四 章光庭的老師和同學

語文老師章子實,也是我的父親,安徽樅陽後方鄉下許莊人,與章伯鈞同鄉,同一個家族屬叔侄關係,父親長一輩,但伯鈞兄比我父親還大一歲,伯鈞兄幼年在家族育才小學讀書,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和武昌高等師專求學,1922年赴德國留學和朱德總司令是室友。1926年伯鈞兄學成回國並投身到北伐革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時任主任是郭沫若同志,父親在章伯鈞的影響下,參加了他們領導的北伐軍,任宣傳科科員少校軍銜,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即著名的“四,一二”政變,章伯鈞,郭沫若和我父親親眼目睹了國民黨人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於是和蔣介石徹底決裂,郭沫若寫下了著名的討蔣檄文。大革命失敗後,父親為了全家人的生計離開軍隊到安慶一中教書,抗戰爆發後,很多學校離開省會安慶到後方辦學,父親並帶我們姐弟來到舒城曉天“七臨中”。他教初三,初二兩個年級的語文。所以我們也就跟在後面學習。

後排左一是我父親章子實,前排左二帶眼鏡的是郭沫若,左三是章伯鈞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高中時期的語文老師叫桂惜秋安慶潛山人(著名作家張恨水的妹夫)。跟學習到高中畢業。

數學老師張增藩,桐城人口音很重,課上的很認真,但我沒怎麼聽懂。

平面幾何老師王世奇安慶人,少時就讀於安慶聖保羅學校,後畢業於省立安徽大學數學系,1942年為避戰火來到曉天“七臨中”教我們平面幾何,整個印象就是一個“嚴”,自己備課從嚴,批改作業從嚴,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就連等號都要用尺子先畫個印痕再用毛筆描上。他不但幾何教的好,還會踢球,打籃球,還會拉京胡唱京劇,像《四郎探母》,《空城計》,《捉放曹》等他都會,經常在江家祠堂的禮堂內表演,把個山區小鎮的學校搞的有聲有色,熱鬧非凡。

英語老師餘來成,因為對英語的偏愛,特別喜歡上他的課,總覺得能說一口英語是很洋氣的一件事,將來一定很有出息。

在此期間,安慶又有一批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路向西來到曉天,因帶的書籍比較多,加上沒有錢,很多學生賣掉一部分書籍,我就買了他們一本英漢詞典,前幾天還在,今天怎麼也找不到了,如果將來找到我把這本字典送給你做個紀念,我說:我會幫您轉贈給曉天鎮政府的,等有那麼一天江家祠堂修復完善後作為文物展示給大家。章老非常高興。

這批學生在曉天停留了一個學期,白天在河灘樹林邊上課,晚上都住在江家祠堂,那時祠堂很大,最多時老師學生住有300多人。後來才知道這批師生繼續西行,在湖南主席張治中的幫助下在湘西永綏縣(今花垣)成立“國立八中”朱鎔基總理就曾在這裡讀過書。還有一部分師生在馮玉祥將軍的幫助下在四川江津縣成立了“國立九中”兩彈元勳鄧稼先曾經在這裡讀過書。

軍事教官陳翬,少校軍銜,除了上課,剩下的都是他管,男女學生都要穿軍服,帶軍帽,扎皮帶,打綁腿,每天天還沒有亮就被哨子吹醒了到河灘那裡跑步,練習隊列,還有一些軍事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被徵兵了。早餐晚餐都要聽他號令,才能吃飯,中午有廚師將煮好的飯送到“迎水庵”學校那裡,晚上熄燈也是他安排人員檢查,他是軍人不苟言笑十分嚴格,很多人都怕他。曾經有個同學尿床被他罰跪了一個上午,沒有一個人敢去講情。

同學張小水,(著名作家張恨水的兒子),那時我們個子不高,經常有高年級的學生來欺負我們,很多學生知道我父親是學校的語文老師,又參加過北伐,不太敢欺負我,有時欺負張小水時,我就勇敢站出來和他們幹,為此我和張小水是比較好同學。46年他隨父親去了重慶,後來我們一直沒有見過。

同學陳善琦(後改名陳奕),擔任過宣城勞動大學校長,蕪湖科技協會負責人。

同學茆克明,他是當時“七臨中”的高材生,各科成績都非常好,毛筆字也寫的非常漂亮。後擔任蕪湖市教育科科長。

女同學餘曉倩,安慶潛山人和張小水是同鄉,人長得很漂亮,剪個齊肩短髮看上去很精神。後來聽說回潛山縣當老師。也沒有聯繫過。

同學王帶巡,他也是一位高材生,人長得也特別帥氣,身高估計有一米八以上,快高中畢業時,被國民黨特務選中,後來去了重慶中美合作所,當時在學校就換了黃色呢子西服和長筒馬靴大蓋帽,讓同學們羨慕不已。據說他在重慶中美合作所從事文職工作,沒有殺害過共產黨人。

五 摘抄章光庭簡介和文章

章光庭,1926年出身於安慶市,1942年隨父親章子實來曉天“七臨中”讀書,4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安徽學院(當時在金寨古碑),現在的蕪湖安師大。文學學士學位,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安慶首批被聘任的中學高級教師,歷任中學外語,語文老師,教務主任,曾擔任過安慶市私立龍門高中董事兼教導主任等職。業餘時間喜愛書法,善於正楷,編有外語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著有《古城歲月》,《皖江札記》,等散文集,和《章光庭正楷字選集》。

安徽省立第七臨時中學創辦於1941年的春天,它坐落在舒城縣西部一個山區大鎮—曉天,四周環山,依山帶水,自然環境非常優美。

江家祠堂是磚木結構,房屋在鎮上顯得高大,建築很講究,大廳柱子和屋樑均是質量較好的木材做的,大廳全是四方形青磚面的,天井周邊都是花崗岩砌成的,是全鎮最好的一座建築物。全校初中部學生約六七百人和部分教師都住在裡面,中間“獨梁廳”是大禮堂兼做飯廳。

六 有 感

曉天老街被列入全國古鎮保護名錄後,縣委縣政府,曉天鎮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對老街和江家祠堂進行保護性修繕,絕不讓這麼優秀的建築物倒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江家祠堂是這條老街上最大最好的古建築,作為江氏家族後人有義務將這段歷史瞭解清楚告訴大家,讓優秀的文化在這裡傳承。“七臨中”從1941年籌辦,到1948年曉天解放,歷時8年,給偏僻小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氣息。解放後“七臨中”部分老師和學生以及當地培養的學生,後來在曉天三元重新建立了新的學校,這就是現在的“曉天中學”。“七臨中”應該是算“她”的前身吧!這次安慶之行收穫頗豐,章老贈送我一本《皖江記實》,和兩幅他九十二高齡時寫的書法作品,願章光庭老人家永遠健康長壽。

2018年5月16日 寫於合肥

這是章光庭九十二歲寫的書法作品並贈送給我了。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這也是章光庭九十二歲寫的作品贈送給我了。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這是章光庭著的一本書《皖江記實》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這是拜訪結束後和章光庭老先生在安慶地委老樓前的合影。

舒城曉天第七臨時中學:當年郭沫若是我班主任,我和張小水同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