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張守清祖師像

太和張真人寶誥:至心皈命禮,太和霞跡,洞淵仙宗,巍巍昭德,赫赫玄功,承清微之道統,會四脈之真流。先天后天,靡不精通。無極太極,妙用無窮。一道貫通,十方皈投。崇老子學,奉玄帝祠,登萬仞之層巔,構千間之瓊宮。紹興武當之香火,闡揚玄門之宗風。祈雨濟民垂慈意,代天宣化度群迷。功用雖成於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素心永固,玄化彌彰。廣演教法度四千眾,不脅臥席垂三十年。精修上道於妙化,飛昇名登於紫府,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弘教宗師,衝元雷使,體玄妙應太和真人,清微闡教廣濟天尊。

張守清,名洞淵,號月峽叟。峽州宜都人。幼習儒業,長入吏員。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當山拜魯洞云為師,盡得師傳,秘修煉金丹大道。後又師事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盡得清微雷法之秘傳。

《大元敕賜武當山大天乙真慶萬壽宮碑》載:“師躬執耕釁,墾山鑿谷,種粟為食。繼率其徒剪薈翳,驅鳥獸,通道東自山趾絞口,七十里至紫霄宮,五里至南巖;巖北下三十里五龍宮,又四十里抵山趾蒿口。三月三日,相傳神始降之辰,士女會者數萬,金帛之施,雲委川赴。乃構虛夷峻,挺木穹谷,刊石窮厓,即巖為宮,廣殿大庭,高堂飛閣,庖庫寮次,既嚴且備,炫晃丹碧,轇轕雲漢,像設端偉,鐘鼓壯亮,引以石徑,蔭以杉松,積工累資鉅萬計,歷二十餘載乃成。墾田數百頃,養眾萬指。至大三年,今上皇帝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皇太后聞師道行,遣使命建金籙醮。徵至闕,及禱雨輒應。”“師以雲棲霞舉之侶,而能振道濯德,焦心苦志,奮樹堂壇,必承天休,亦可謂豪傑之士矣。師闇流果毅,方嚴質茂,雖大祠祭,不待沐浴更衣,所感必應。雖身披顯寵,如始入山,其有道者耶。若神之德,廣大混茫,變化無方,謂列宿所鍾,誰不信然。”

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張守清祖師所修建的天乙真慶宮

《道藏》有關道經所列清微派中,稱張守清為“衝元雷使”。他從至元二十二年(1285)開始,苦心經營二十餘年,創建南巖天乙真慶宮,開闢下山道路,墾田數百頃,度眾數千人。至大三年(1310年),皇太后召張守清進京為武宗皇帝祈壽。皇慶年間(1312--1313),三次奉詔入京祈禱雨雪皆有靈驗。延佑元年(1314),仁宗下宣授張守清為“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命他管領教門公事。元順帝至順(1336年) 秋,83歲高齡的張守清出遊江西龍虎。棲天師府三年,授天師清微雷法,並收汪道一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訣”。在此前後,將所管道宮之事交付弟子高道明等人,後退隱於武當天柱峰西南清微妙化巖。

趙世延贈張洞淵祈雨詩曰:京師大旱連三年,地蒸熱氣如雲煙。林林佳木盡槁死,毋論黍稷生秋田。武當真人張洞囦,為道有心如鐵堅。食粗衣惡夜不眠,兩眸奕奕光射天。天子有詔承相宣,詔君禱雨紓煩煎。君不默不語,奏達虛皇前。將吏驅蛟龍,雷電相後先。垂垂雨腳晝夜喧,平地湧水如通川。稚禾出吐芃芃然,小草大草爭芳妍。都人士女喜歡顏,謂君有道真神仙。我今為賦喜雨篇,勒之金石傳千年。

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張守清祖師所修建的天乙真慶宮

元武宗賜張守清詔曰:朕嘉修真之統,貴得道之士。形神俱妙,僻處山林,精氣純全,能興雷雨。信若人之高躅,實斯士之罕聞。欲示褒揚,其頒渙汗。凝神靈妙保和法師武當山天乙真慶宮住持宮事張守清,為老子學,奉玄帝祠,登萬仞之層巔,構千間之大廈。功用雖成於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龜蛇交媾以現形,虎狼隨奔而斂跡。素心既固,玄化彌彰。爭稽首於講筵數千輩,不及脅於臥席垂三十年,近臣有稱讚之言,太后有徵求之命,屢逢亢旱,方虞率土之災,申禱上玄,並獲甘霖之喜。功已沾於庶物,身宜佩於殊榮。嘉賁冠簪,增輝巖壑。於戲,鎮安候服,真慶為南紀之靈祠,輔翼我家,玄武主北方之王氣,雖竭心誠而致禱,庶幾福祿之來崇。欽哉!

惟時服我明訓,可賜“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宜令張守清准此。

全真教自丘祖西行,至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間,聲焰隆盛,鼓動海嶽,而為統治者所忌。蒙哥時,命皇弟忽必烈領治蒙古、漢地民戶;以僧海雲掌釋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蒙哥八年(1258年),由和尚出頭,忽必烈為主持,以梵僧八合思八為仲裁的僧道論辯粉墨登場。這場元蒙朝庭精心策劃的僧道論辯以統治者即定的“打擊道教,以滅漢民之民族信心”為目的,其結果是:“道士大敗、典籍焚燬過半、並最終以流血的方式而令道教從此元氣大傷為結果”。

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張守清祖師所修建的天乙真慶宮

在忽必烈的操縱下,元蒙先是焚燬全真派的經籍,以分化道教勢力。忽必烈中統(1260)登基,八年建國號曰大元,九年三月甲戌,括民間《四教經》,焚之。十六年春正月甲戌,元將張弘範將兵追宋二王至崖山寨,廣王昺偕其官屬俱赴海死,南宋滅,忽必烈盡有宋地。

元蒙政權穩固後,十七年二月丙申,詔諭真人祁志誠等焚燬《道藏》偽妄經文及板。十八年冬十月己酉,張易等言:“參校道書,惟《道德經》系老子親著,餘皆後人偽撰,宜悉焚燬。”從之,仍詔諭天下。二十一年五月,括天下私藏天文圖讖《太乙雷公式》、《七曜歷》、《推背圖》、《苗太監歷》,有私習及收匿者罪之。二十三年二月己亥,敕中外,凡漢民持鐵尺、手撾及杖之藏刃者,悉輸於官。二十五年二月江淮總攝楊璉真伽言:以宋宮室為塔一,為寺五,已成,詔以水陸地百五十頃養之。二十六年,夏四月戊午,禁江南民挾弓矢,犯者籍而為兵。

李玄辛:恭祝清微仙宗——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誕辰

張守清祖師所修建的天乙真慶宮

張守清祖師在道教及漢民倍受煎熬之際,奮起於武當山,“脅不臥席垂三十年,勤育弟子幾四千輩”,以83高齡赴龍虎山天師府,謀道教之振興,推正一全真合流。促三山(龍虎山、茅山、武當山)結盟共創“三山滴血派”,其譜曰:“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衝漢通玄蘊,高宏鼎大羅,武當愈興振,福海起洪波”。為道教培元固本。後明朝立而復唐漢之風,武當亦大興。師在武當山帥先垂範,融武當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於一爐,開創介於全真正一之間以崇奉玄帝為主要信仰特徵的“玄武派”。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