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父母愧疚:对不起孩子,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也没让你上好学校!

昨日,凤凰网发布的一篇“中产家庭升学大战:700万的学区房说白买就白买”文章在网络掀起巨浪。

工薪父母愧疚:对不起孩子,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也没让你上好学校!

文中的两位家长倾尽家里两代人积蓄、东拼西凑买的学区房,没有在孩子上学问题上发挥任何作用。

工薪父母愧疚:对不起孩子,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也没让你上好学校!

倾尽家产,东拼西凑买下500万二手房的何恩

工薪父母愧疚:对不起孩子,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也没让你上好学校!

倾尽两代人积蓄、背上四百万贷款买80平学区房的林雨

毫无疑问,两家人所有努力付之一炬。然而最让两家父母焦心的,不是全家人的生活受到了怎样的重创,而是——没有让孩子上到好学校,实在对不起!

工薪阶层的父母们被生生按在犬牙交错般的现实上,动弹不得

很多父母认为,学区房是孩子未来的人生捷径。

有位朋友说:

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你爱他,你生下了他,就需要对他的未来负责。

虽然每一个人都期望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我们心里其实都清楚,身为普通人,在这个社会中,能为孩子做的非常的有限。唯有学区房,才能成为大多数孩子通向人中龙凤的一条捷径。

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上普通的学校,靠孩子的勤奋和努力不行么?

社会上那么多寒门出贵子的新闻,那么多普通学校出人才的例子,我们家孩子也许就是那个突出的呢?

确实有这样的新闻,很励志也很常见,比如某某县城考上2个清华,某某高中一个班考上3个北大创造纪录。

可你是否知道京城的人大附中一个班55人,37个清华北大,10个剑桥耶鲁牛津,剩下学习不够好的才去复旦南开?

咱们一个区,一个城,甚至一个市,可能都干不过人家一个班。

这其中的差距,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好的平台,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是的,大多数父母都会有这种想法,明星爸妈也绝不例外:

早几年传出赵薇为了小四月斥资1.2亿买下学区房。熊黛林在怀孕时候,就开始四处奔波给腹中的孩子看学区房,而且买了不止一套。而刚刚有了双胞胎女儿的张杰谢娜,更是在上海斥资8000万给两个女孩买学区房。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

我们不是明星,要承担这样愈炒愈热,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天价”学区房,简直会要人命。

老同学苹果,前些天高中同学聚会遇上,险些没认出来。

怎么也不能把当年的鲜肉“小苹果”,和眼前这个微微佝偻、发际线令人担忧的“老苹果”联系起来。

不过聊起近况,他一句话就把同情的目光变成了艳羡:“前年买了套学区房。”

苹果这套“老破小”房龄几乎赶上他自己,面积不足30平,均价却逾10万。

夫妻俩和双方父母拿出所有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点,七拼八凑了100万首付,好歹是向东城区挺进了150米。

这还不算占家庭总收入40%的月供。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他女儿上的公立小学也只能算“还可以”。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还得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加上这些开支,夫妇俩几乎是月光的节奏。

父母因为养育孩子经济压力太大,变得焦虑不堪,内心缺乏安全感,这种情绪再传递到孩子身上,一家人的情绪都处于紧绷状态。

富豪能大手一挥,给孩子一套别墅,中产阶级能够经常带孩子出国,工薪阶层能够让孩子衣食无忧,本来就没有可比性。

否则,普通富豪看见超级富豪,觉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中产阶级看见富豪,觉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工薪阶层看见中产阶级,觉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

于是,充满了愧疚感:都是爸爸妈妈没本事,让你受苦了。

工薪父母愧疚:对不起孩子,倾家荡产买学区房也没让你上好学校!

父母的愧疚心是白眼狼的温床

但是,孩子最不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愧疚感,她需要的是父母心态平和,积极生活,相亲相爱,更需要父母身体力行地让她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是最富的人,所以有些东西无法给你,我们也不是最穷的人,你不必自卑,你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我们很幸福。

当你有了愧疚心,孩子会第一时间感觉到,他会觉得谁都欠了自己,他不会再感恩任何人,只会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多。

当然,父母也不应该有施恩之心,认为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以后你必须听我的,你的人生由我安排,你必须出类拔萃,晚年加倍奉养我,才算我没有白养你一场,否则你就是大不孝。

养育孩子,父母的平常心实在太重要了。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千万学区房不能让你一劳永逸,无止境的攀比和无止境的焦虑只会让人忘记教育的初衷和本源,而焦虑和浮躁更是教育的大敌。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教育的本源,它无关财富,地位,学区房。它关乎鼓励,自信和勇气。

父母拥有平常心,才不会充满焦虑,不会过高要求孩子,不会攀比失衡,不会患得患失,才是孩子真正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