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黎錦熙是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的歷史和國文老師。

黎錦熙為黎氏家族之長子,他兄弟姊妹共有11人,其中兄弟8人都曾在中國的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領域功成名就,被世人稱之為“黎氏八駿”,他們是黎錦熙、黎錦暉、黎錦曜、黎錦紓、黎錦炯、黎錦明、黎錦光、黎錦揚。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黎氏八駿”合影

黎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1890年2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曉霧鎮石潭壩一個官宦之家,其祖父黎世緩曾在湖北、山西、安徽等省為官。

父親黎松庵曾於清同治九年中舉人,卻一生不仕,隱逸家居開私塾,母親黃賡生了12個孩子,其中8男4女,除一女幼年夭折外,其他11個子女全部成才,堪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黎錦熙幼時即聰穎過人,4歲時從塾師啟蒙,誦讀諸經、《文選》及唐宋諸大家詩文,由此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在鄉間有“神童”之稱,10歲就參加了鄉民組織的“羅山詩社”,12歲時起開始寫日記且終身不輟,黎錦熙興趣愛好極其廣泛,喜好賦詩、繪畫、篆刻及音樂。

1905年,15歲的黎錦熙應童子試,成績名列前茅,考取了清末最後一屆的秀才,1906年,黎錦熙與張平子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了“德育會”,後來遭當局通緝後,曾一度逃回家鄉藏匿。

1907年,黎錦熙考入“北京鐵路專修科”,翌年因校舍毀於火災停辦,黎錦熙返回湖南之後,又於1908年考入剛剛成立的“湖南優級師範學堂”史地部,這是一所專門培養中學教員的高等師範學校。

1911年,黎錦熙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被新任湖南都督譚延闓聘為湖南督軍府秘書,並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一名老資格的革命黨人,但黎錦熙卻對仕途之路沒有興趣。

黎錦熙當時曾參與編輯《長沙日報》,《長沙日報》曾是清廷辦的官報,逐步演變為同盟會的革命報紙,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報社被迫改組,黎錦熙也隨即遭到排擠。

黎錦熙又與張平子等人再度合作,創辦了《湖南公報》並親自擔任總編輯,一時成為長沙城內小有名氣之人,尤其深得青年人的推崇。

1913年初,黎錦熙應聘 “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並出任歷史教員,這個剛剛成立的學校學制是5年,屬於中等師範學校,這一年的春天,20歲的毛澤東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黎錦熙於是成為毛澤東的歷史老師,由於毛澤東對歷史頗感興趣,且二人年齡僅差3歲,又都是湘潭同鄉,遂成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也成為彼此相知的摯友。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黎錦熙

1913年底,湖南都督譚延闓因為參與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其都督職務被湯薌銘所取代,次年初湖南省議會通過決議,將“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與“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合併,組建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黎錦熙、毛澤東等300多師生隨“湖南四師”併入“湖南一師”。

毛澤東對老師黎錦熙的印象是“聞黎君劭西好學,乃往詢之,其言若合,而條理加密鄢,入手之法,又甚備而完。吾於黎君,感之最深,蓋之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

而黎錦熙在日記中對學生毛澤東的評價是:“晚,在潤之處觀其日記,甚切實,文理優於章甫,篤行倆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

黎錦熙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執教期間,曾在湖南省立編譯局編寫小學教科書,他把《西遊記》的某些章回選入課本,這在當時是一個創新之舉,卻引起教育界一片驚駭之聲,甚至也引起了北洋政府教育部的關注。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舊址

1915年,黎錦熙應北洋政府教育部之聘,前往北京擔任教育部教科書編審處特約編纂員,主要工作就是提倡和推廣白話文和注音之母。

1916年,黎錦熙等人在北京發起成立了“中華國語研究會”,大力提倡“國語統一”、“言文一致”,掀起了一個督促北洋政府公佈注音字母和更改學校“國文科”為“國語科”運動,並制定了五項工作任務,1.調查各省方言;2.選定標準語;3.編輯標準語語法辭典;4.用標準語編輯國民學校教科書及參考書;5.編輯國語刊物。

黎錦熙認為漢字是一種不適用的符號,提出改用拼音才是治本之策,遂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國語羅馬字”,並研究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開了“全國高等師範校長會議”,決定在全國高等師範學校附設“國語講習科”,專教注音字母及國語,當年11月,黎錦熙又呈請北洋政府教育部公佈了39個注音字母。

就在這一年,陳獨秀、錢玄同、胡適等人主持創辦的《新青年》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和主張,開始提倡和運用白話文寫作,史稱“新文化運動”。

1920年,黎錦熙在時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陳寶泉的邀請下,出任該校國文系教授,在全國首創講授“國語文法”,併兼任全國小學、中學白話文語法講習所講師,他還先後赴天津、保定、武昌、安慶、濟南等語法講習所講授白話文語法。

1922年,黎錦熙又兼任天津、濟南、上海、長沙等地暑期國語講習所講師,從1923年起,“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黎錦熙繼續在該校擔任教授,同時又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京城高校國文系教授。

黎錦熙又與北京大學教授錢玄同,清華學校教授趙元任等11人成立了“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會”,同時還成立了“國語辭典編纂處”並擔任總主任。

1924年,黎錦熙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新著國語文法》專著,第一次系統而科學地論述了中國白話文內在的語言規律,借鑑了納斯菲爾德的《英語語法》,首創了“句本位”的漢語語法學,用句法控制詞法,此書出版之後,在全國教育界引起轟動,全國大中小學無不爭先恐後採用。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新著國語文法》封面

1926年1月1日,“全國國語運動大會”在北京中央公園召開,黎錦熙發表了《全國國語運動大會宣言》的長篇演講,大會順利通過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一場聲勢浩大的推廣國語運動在全國展開。

黎錦熙又與錢玄同、趙元任等人擬定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定北京音為國語標準音,同時又進一步修訂了“注音字母”。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開始替代北洋政府執政,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遂將北京改為北平,並依據時任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主張,開始在北方地區推行大學區制,組建了“國立北平大學”,黎錦熙出任“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院長,實際上就是執掌原“北京師範大學”。

1931年7月,“北平師範大學”又與“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合併,定名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下設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及研究院,由徐炳昶出任校長。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舊址

1932年,黎錦熙與教育界14名同仁組成了“漢字簡體委員會”,1933年,黎錦熙出版了《比較文法》,1934年又出版了《國語運動史綱》,系統地記述了自清末以來漢字改革、注音字母、國語羅馬字及大眾語的始末,闡明瞭有關理論和方法,是國語運動史上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同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會”成立,黎錦熙擔任“教育研究會”的導師。

1935年,黎錦熙設計的注音漢字銅模由中華書局製成,供全國印刷小學課本及民眾讀物所使用,實現了他所提出的“先讀書、後識字;忘其音,寫其音”的主張。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黎錦熙跟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遷往陝西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黎錦熙出任國文系教授兼主任。

1938年春,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又遷至陝西城固辦學,並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則改為西北聯大教育學院,同年8月,西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又改為師範學院,黎錦熙繼續擔任國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校舍舊貌

1939年,師範學院開始獨立設置,改稱為國立西北師範學院,由著名教育家李蒸出任院長,黎錦熙則兼任教務主任。

1940年4月,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又奉命遷往甘肅蘭州,為了減少損失和解決新校址房舍的不足,從1941年起,老生在原校址逐年畢業,新生則在蘭州開始招生。

也就是在這一年,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國高等院校中遴選了30名優秀教授,直接由教育部聘為“部聘教授”,政治待遇和薪酬待遇從優,以此獎勵和鼓勵優秀高級知識分子為國家為民族效力,國立西北師範學院的黎錦熙教授被聘為“部聘教授”,人稱“教授中的教授”。

1945年8月,黎錦熙接替李蒸出任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院長,1946年春,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師生陸續復員遷回北平,還有一部分師生則留在西北,以支持西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黎錦熙於1946年6月辭去院長一職,專任國文系主任和教務主任。

1947年,黎錦熙回到北平,出任國立北平師範學院國文系教授兼主任,1948年,國立北平師範學院恢復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校稱,黎錦熙繼續擔任國文系主任併兼任文學院院長,這一年國立中央研究院遴選第一屆院士時,黎錦熙卻未能進入候選人名單。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黎錦熙(前排左二)在北大出席泰戈爾畫展時留影

1949年初,北平剛解放不久,黎錦熙就被毛澤東指定與吳玉章、馬敘倫、范文瀾、成仿吾、郭沫若、沈雁冰等人組成“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並出任理事會副主席。

1949年5月,黎錦熙被任命為北平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這是他第三次出任北師大校長,儘管每次任職時間都不是很長。

1950年2月,黎錦熙不再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而是繼續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並出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評選第一屆學部委員時,黎錦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56年在國務院評定教授級別時被評為一級教授,當時北京師範大學被評為一級教授的還有陳垣、傅種孫、鍾敬文、黃藥眠、武兆發。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毛澤東給黎錦熙的信

上世紀五十年代,黎錦熙與毛澤東有過數次交往及書信往來,黎錦熙也獲得了一定的政治榮譽,他曾先後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屆至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常務理事會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等職務。

湖南湘潭“黎氏八駿”之老大黎錦熙

“拼音之父”黎錦熙雕塑

黎錦熙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治學,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教育事業上,堪稱學界師表和楷模,但其後半生的生平經歷還有待學者挖掘和研究,一代名師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和經歷度過後半生的,而這一切大都被史料略過不提,黎錦熙的名字也漸漸湮沒在歲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