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民間戲曲的演出大都要組成戲班來進行

戲班的規模、組織形式等

都不似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院團那樣正式

通常七八個人就能組成

一個小班進行演出

戲班的規模很小

藝人大都要身兼數職

這種小班大都是半職業性質的

也就是說存在的時間不固定

通常是秋冬的農閒時節

藝人就聚合在一起組班演出

春夏的農忙時節就解散

藝人各自回家種地務農

這種業餘藝人的小班又稱“老斗班

這樣的戲班在秧歌戲、採茶戲

花燈戲、二人臺、二人轉等

民間戲曲系統中較為常見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上天台》劉秀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清官冊》寇準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游龍戲鳳》正德皇帝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空城計》諸葛亮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借東風》諸葛亮

半職業的班社經過發展以後

固定為職業班社

職業班社的藝人

不再農忙種地農閒演出

而是一年四季以此為業

半職業班社幾乎各個村莊都有

逢年過節或者趕上廟會就演出

職業班社一般是由技藝水平較高的藝人

和他所教授的徒弟

或者性情相投的朋友共同組成的

班主各有衣箱、鑼鼓、演出道具等

基本傢什

班社的名稱一般就是以班主的名稱命名

以東北地方戲為例

組班之前大都要吃“

合班飯

即班主在組班之前或者演出之前

把自己想要邀請的藝人請到家中

或者“下處”即藝人平日的居所

大家聚在一起吃合班飯

吃飯之際眾人各自報上能夠上演的劇目

然後大家根據他人和自己的情況

商量好此次演出的劇目

由班主寫“

“單”就是節目單

寫好後供演出之前請人“點單”所用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定軍山》黃忠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打漁殺家》蕭恩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野豬林》林沖

“合班飯”名為吃飯

實際的意義已經超出了

為合班而吃飯的含義

它是演出之前的一種準備活動

是藝人們為了規範演出

採取的一種自覺性的行為

它體現了民間藝人對演出質量的重視

和藝人之間彼此的團結合作

由於開支緊張

班社到近期無人觀看演出

也無廟會的村落中去停留

是浪費時間和經費的無意義行為

這在行話中叫“走空穴

為了避免走空穴

班社出發之前都要討一個吉利

他們採取的做法是

把穀草等點燃烤熱“響器”

“響器”即鑼鼓

據說這樣做以後

就能順利地找到演出的場所

行話叫“走火穴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挑華車》高寵“鷂子翻身”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惡虎村》黃天霸

職業班社中除了主要演員以外

寫頭”是重要人物

寫頭,也稱打地的

是二人轉班社中負責聯繫演出的人

在過年過節鬧秧歌、廟會

或者大戶人家祝壽、小兒滿月等時候

寫頭負責與當地村落中的負責人

或者該項活動的組織者

就演出時間和演出場地等事宜

進行磋商和聯繫

與此相對應

當地娛樂或者廟會活動的負責人

稱為“齊頭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拾玉鐲》傅朋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白蛇傳》許仙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勘玉釧》張少華

南方地區的戲曲演出傳統比北方深厚

明清時期,大官僚、大富商的家中

都養有自己的家庭戲班

被稱為“家班

民間戲曲班社不屬於這種家班系統

但是,有錢的老闆卻一樣可以出資

組建班社,這叫“字號班

字號班是由出資人

請另一個懂戲的人來管理的

這個管理藝人的人被稱為“老闆

但他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老闆

這就有點像現在的董事長和

僱傭的總經理之間的關係

這種字號班裡的藝人待遇要高一點

工資一般是採取包銀製

發固定的年薪

江西一帶的戲班管這叫“棗子錢

但是

班中的藝人一般自小就賣身給戲班班主

生活也是十分艱苦的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武松打店》武松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武生行扮演的哪吒扮相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楊門女將》楊文廣

清末以後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組班形式

名角挑班

班中演員當天的演出收入分賬領取工資

演出收入不固定

所以演員領取的工資也不固定

這種戲班稱“分賬班

舊時的民間戲班

老闆供飯一般一日供給兩餐或者三餐

也有發給藝人生米的情況

在一些特殊的歲時節日和場合裡

老闆還要請藝人們吃酒

開鑼酒

”是開鑼唱戲以前

整個戲班的一次大的聚餐

藝人們要集體燒香拜祖師爺

之後,由老闆擺酒設宴

戲班中不分大小和男女一律參加

與開鑼酒相對應的是“停鑼酒

也叫“敬班酒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中下旬

全戲班的藝人都要殺雞宰牛放鞭炮

然後一起吃酒

因為第二天全班人要過年停演一天

所以被稱為“停鑼酒”

戲班的老闆應該對全班人表示慰問

來年改搭他班的藝人

不會拿到老闆在酒宴上給予的定金

便在停鑼後離開

不會等吃這餐敬班酒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京劇旦角點翠(點綢)頭面、黃帔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貴妃醉酒》楊玉環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辛安驛》周鳳英

此外,每逢歲時節日之時

雖然不封箱休息

但是仍然要辦酒席

端午節辦“端午酒

中秋節辦“中秋酒

因為這兩個節日

按傳統習慣是家家團圓的節日

藝人們離家在外免不了思念親人

所以大家聚在一起樂一樂

緩解思鄉之情

戲班這個演戲的組織

保障了藝人們的演出權益

所以藝人願意進入到戲班賣藝

這種自己尋找班社參加演出的行為

被稱為“投班

投班對職業藝人來說

是維持生計的一種手段

所以藝人們很看重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小放牛》村姑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西廂記》紅娘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烏龍院》閻惜姣

行業內的俗語

江湖奔班兒,尼姑奔庵兒

投班如投胎

講的都是投班這一行為對藝人的重要性

班社對前來投班的藝人

一般應該持歡迎的態度

俗語有

江湖人到班,不唱也得吃飯

意思是說,只要是藝人前來投班的

班社即使不需要演員也要熱情地對待

如果班社需要演員

就要對前來投班的藝人進行考察

這種考察有點兒像我們今天說的

找工作時的面試

藝人們的面試當然是要考察唱功如何了

在一些講行話的班社裡

還要用行話即“春典”來進行提問

講究的班社要由班中德高望重的老藝人

先給祖師爺燒二十四炷香

然後要盤問來者各種問題

對答如流則被視為自己人

如果答不出就走人

這被稱為“盤道”或者“盤江湖道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四郎探母》蕭太后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打龍袍》李後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釣金龜》康氏

江湖道指的是藝人

作為江湖人所要遵守的一些行規

經過盤江湖道這一關的藝人

自然就可以留在班中參與演出了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沒有這麼正式

在戲班演出的過程中

班社以外的人員希望參加演出

來者先到後臺

抱拳對眾位藝人口稱“辛苦

再說請“賞飯”一類的行話

領班見此也就知道這是同行

可以視班中演出是否缺人

而決定讓其參加演出與否

這種情況比較簡單

演出結束以後來人即可離開

在演出的收入分配上

班外的人不能參與當場演出的收入分成

只能掙自己在觀眾席中取得的賞錢

這種參與演出的行為稱為“賞飯”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二進宮》徐彥昭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京劇銚期造型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將相和》廉頗

既然是組織

就一定有相關的規章制度

班規

雖然這些規則距離我們的生活

十分遙遠了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

這些禁忌和規則來感受

民間藝人演出態度的嚴謹

班規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

我們選取其中規定得比較詳盡的來看

比如江西修水縣寧河戲

寧州十八班”的班規

忌臨場推諉、忌見班思班

忌逞兇打架、忌指空罵空

忌偷奸犯盜、忌串門入戶

忌打牌賭博、忌拐帶婦女

忌夜不歸班、忌搪賬瓜津

違者,輕則罰款,重則坐公堂

乃至清除出班

江西吉安戲“吉郡臨慶堂”班規

不準抽鴉片煙,不準與外人賭博

不準偷雞摸狗,不準帶酒演出

不準調戲婦女,不準帶外人來班住宿

不準脫場、衝場,不準在後臺高聲談笑

不準放快(亂講),不準臨陣脫逃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群英會》曹操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蘆花蕩》張飛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鬧天宮》巨靈神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女起解》崇公道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群英會》蔣幹

再如東北二人轉戲班的規則和禁忌

不準丟單拉髯錯報家門

不準亂綱

(就是不許胡說)

不準逼場

(不配合對方演唱)

不準外掰筋兒

(指演唱中亂加詞,難為對方)

不準捧鬥

(指樂隊不配合演員的演唱和表演)

不準雪片慢

(指化妝慢誤場)

不準妨柴頭

(對著鞋底化妝,目中無人)

不準亂動亂放“生意”

(指鑼不能扣著放、鈸眼不能衝上放

兩塊大板不能張開放、早飯前不能動響器)

不準欺師滅祖

不準自輕自賤

(如不卸裝睡覺)

不準夜不歸宿

不準扣鬥挖相

(佔同行和外行的便宜,向外行索取錢物等)

不準騷窯(打架)

不準招邪

(與外行的觀眾胡扯搞不正當的兩性關係等)

不準說狐狸、黃鼬、蛇、狼

鼠、虎、刺蝟、田鼠

不準說夢、畫等一類犯忌諱的話

不準誤場、不準亂唱

不準犯快

(不能說一些不好聽的)

不準吵窯

(指的是不許亂吵亂鬧)

不準亂道

(遵守江湖人的規矩)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拾玉鐲》劉媒婆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釣金龜》張義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連環套》朱光祖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時遷盜甲》時遷

民間戲班的班規

被藝人稱為“江湖道

不遵守江湖道的藝人不算江湖人

要遭同行唾罵和指責

這些規則比較凌亂

但是所規定的內容

卻都是在認真嚴謹地規範演出

這充分表現了

民間戲曲演出的自律性

民間戲班的行話俚語,十有八九你沒聽過

《小放牛》牧童

圖/《中國京劇裝扮藝術》

(常立勝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