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奇福德为什么能赢马龙?




浮生君观点:

皮奇福德赢了,逆转战胜了六边形战士马龙,坚韧得不可思议的英国一哥,抓住了六边形战士马龙不可思议的罕见破绽,完成了不可思议的逆转!

马龙输给皮奇福德的比分为: (11-7,11-9,12-14,11-13,11-7,11-13,6-11) ,局分,马龙曾经1:0、2:0、2:1、3:2四度领先,双方比分过10分的三局,竟然都是皮奇福德取胜,最终被皮切福德大逆转。

这对于在“胜负丛林“中纵横25年,比赛心理超级沉稳,比赛气质超级强悍,善打苦战、恶战、生死战的马龙,这对以处理关键球有钢铁般的神经,利剑一般果断的“胜负”大师马龙来说:

不可思议,何其罕见!



马龙输球原因何在?

浮生君认为:

1 马龙本场比赛的比赛心理游离,缺乏发自内心的果决求胜欲。

2 皮奇福德具有极强的技战术能力,对马龙有精细的研究和针对性训练,对不在最佳状态的马龙威胁很大,胜负一线之间!

身高1.82的英国一哥攻守平衡,极其坚韧难缠! 他的反手拧拉稳定,刁专,犀利,进攻像一个体型放大,速度放慢的张本智和!

他的反手拧拉球速快,力量大,旋转强,可以说强过张继科和奥恰,而且更飘,侧身难以借力,对马龙威胁很大。

本场比赛,号称接拧拉天下第一的马龙在接皮奇福德的拧和反手拉过来的球时,失误连连。

3 裁判因素是压死“超级骆驼“马龙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局比赛,抢戏的裁判突兀的判罚:马龙被没有警告的直接罚分,被要求更换球衣。

这干扰了马龙,马龙最终11-13输掉了关键的第4局,比赛心理的大堤裂开了一条缝!

马龙的比赛心理的问题,浮生君在上一篇问答,把30岁,失去引路人的马龙的迷茫心理作了深入剖析,本篇问答就不再重复。

裁判问题也不是马龙输掉比赛的主因,也不过多深入。

这里主要谈一谈皮奇福德的技战术特点对马龙的威胁,以及马龙技战术完善提升的方向!



皮奇福德攻守平衡,反手无敌!

身高1.82的英国一哥护台面积大,有很好的身体柔韧性,攻守平衡,极其坚韧难缠!

他的技战术体系基于他反手超一流的拧拉! 他的反手拧拉稳定,刁专,犀利,进攻像一个体型放大,速度放慢的张本智和!

皮奇福德的反手能力太强,马龙变化了各种类型的发球,他总能拧拉回去,成功率高,威胁大,放眼当今顶尖球员,无人能出其右。

其实,皮奇福德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一位实力型球员,他今年2月伦敦世界杯和5月世乒赛两次3-0战胜张本智和,打得张本智和哑口无言。世乒赛团体赛,面对皮奇福德,张本智和三局得分都没有过5分!

皮奇福德在2016里约奥运会男团比赛对马龙,虽然大比分1-3输了,但比赛内容不落下风!

张继科反手超强,都奥恰反手出众,通过认真观看世乒赛皮奇福德与马龙的对抗,浮生君认为与皮奇福德的反手相比,这两位稍逊风骚。

四局比赛,皮奇福德用反手拿下了26分。 第一局11:6速胜马龙,皮奇福德靠反手,第三局、第四局9:7领先马龙,同样靠的是强大的反手。

以马龙的发球和变化,无论是近网强下旋球,还是落点刁钻的急速奔球,皮奇福德总能拧拉回去。 即使把球发到正手位小三角,皮奇福德依然能够用反手拧拉过去,成功率极高,几乎没有失误,柔和的手感,放松的程度令人叹服。

皮奇福德反手的拧拉,球速更快,力量更大,旋转更强,号称接拧拉天下第一的马龙在接皮奇福德反手拧拉经常吃不住力失误。

保加利亚公开赛这一战,皮切福德通过反手拧拉这一进攻技术,从马龙手中拿到了38分!

皮切福德对马龙有着深入透彻的研究,根本不和马龙比控短和拼正手,始终使用变态般高效反手拧拉争取主动上手。

马龙最终输球的技战术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如何接皮切福德的反手拧拉以及如何应对皮奇福德以高质量的拧拉为基础,从而占据主动的进攻体系!



这一点,和在日本公开赛击败马龙的张本智和的战术策略如出一辙!

比之张继科的霸王拧,皮奇福德的反手拧拉更接近张本智和,线路低、角度大,发力更飘,不好借力反拉。

马龙在比赛中,有多个强行侧正手反拉,动作做到位了,却借不上力,导致拉球出台。

和皮奇福特对战太少,也缺乏情报科研工作对皮奇福德的重视和系统研究,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即使技战术套路丰富如马龙,临场调控能力强大如马龙,依然在比赛中深陷皮奇福德的“反手拧拉”泥潭,最终没顶!



这再次说明了,乒乓球靠天才赢球的时代已经过去,乒乓球是个系统工程!

一场比赛胜负的背后,是两国从人才(球员和教练)选拔培养到情报科研,日常训练,技战术革新,后勤支撑,大赛管理,市场运营整个运营系统的竞争。

龙队这一战,输在不知彼!

不知彼,没有针对性训练,赛前准备两眼黑,加之其他因素际会,马龙也会输球!

当皮切福德用变态的坚韧搬回马龙的四度领先,把比赛拖进决胜局,马龙罕见的失去了平常心,急躁冒进,第七局1-7落后,习惯性最后一搏扳成5-7后,锐气已失,再无力回天!



龙队两届公开赛连败张本智和和皮奇福德,是否说明龙队的控短技术在接发球环节对旋转和落点的控制,难以抑制像张本智和和皮奇福德这一类以反手强行拧拉为主要技术手段的选手的主动上手?

龙队是否应该加强反手拧拉的使用,加强主动上手?

国乒教研组是否应该精细跟踪研究皮奇福德,雨果的反手拧拉技术,为国乒主力的针对性训练提供数据?

国乒对新技术,新战术,新对手的情报和研究是否能更常态更系统?

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