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30年后人类会找不到工作,但拥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就不用发愁

在去年,马云参加大数据峰会的时候,曾经说过:“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已经一年过去了,这些话还是在被人们误解着,很多人痛骂马云胡说。其实,马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加了前缀“不能按照以前的方法进行授课。”

马云说30年后人类会找不到工作,但拥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就不用发愁

过去的这一年里,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从前机器人的上岗使得一批劳动工人大批下岗。之后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光是劳动密集性质的工作会被取代,那些不需要太强逻辑的白领工作大概也跑不掉了。那么,今后该如何面对这些呢?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这些?

小编今天就总结了以下几点,在未来的教育方面,家长应该注意的点。

1、我们认真的想一下,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呢?有所需才能更好的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都说术业有专攻,可是人工智能在某方面的专业性要比人来的更加准确。而人工智能所缺少的就是联想能力。科技的发展需要人类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体系,去体会合适度。调用自我的知识体库去更好地服务日常。这个过程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而这个过程恰恰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努力。所以,今后“术业有专攻”不再是学习追求,多角度学习才不会被淘汰。

马云说30年后人类会找不到工作,但拥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就不用发愁

2、人文情怀是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拥有的

乔布斯在创办苹果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散发着人文情怀。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决定技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点子随处可见,但能够生存下来的屈指可数。乔布斯在创造苹果的过程中,更像是一个悟道者,他将自己的人文情怀和自己想要做的科技联系在一起,才铸造了ios,这个迄今为止任何系统都无法超越的成就。关注人文,才能更好的去决定技术的方向。人工智能无法自己创造人文,人文情怀的影响来自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体会。这些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未来更加开放、多元、自由的社会里,只有关注人文情怀的科技才能创造出世界级的创新产品。

3、拥有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判断能力

人类拥有复杂的情感,人工智能再怎么“智能”都无法对痛苦、快乐这些人类独有的情绪感同身受。所以,去捕捉人类的心理就需要人来完成。

拿今后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的心理医生而言,人工智能是无法解决心理困扰的。人们所遇到的复杂情感问题不是方程式,不是输入问题就能立刻找到解决方式。对于情感的判断,人类才能更好的去做同理心的判断。去舒缓病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理解力。一旦遇到情感爆发问题,人工智能就会束手无策,人类之间拥有的感情,是无法用精密的公式去计算和解决的。

马云说30年后人类会找不到工作,但拥有这些特征的孩子就不用发愁

未来的人类真的会无法找到工作吗?其实并不然。人工智能的出现,反而会增加一些新的需求。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当然也要慢慢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完善。从“术业有专攻”到“学习复合型知识“,从”关注理性”到”关注人文“,从“关注科技“到”关注情感”,不要活得像“人工智能”,而是关注真正地“人”。

当一个人拥有完整的“精神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人类”,才不会担心被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