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之所以被定位为中国人的情人节,一方面是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时,七夕这一天,也是七仙女下凡的日子,在牛郎织女故事成形前,七夕迎接的是她。

很多人认为七夕节只是女子乞巧节,与情人节无关,是现代人穿凿附会之举。没错,在古代七夕节,主要是女人相聚在一起比谁手巧,乞求巧技的日子,但这一天更是乞求生命繁衍的日子。

中国人自古以来崇拜七这个数字,七夕,七月初七,双七相遇更是被当做生命繁衍不息的象征。相传女娲创造苍生时,在第七日造出人来,初七为“人日”, 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羊、四日猪、五日马、六日牛、七日人。七于是成为时间循环往返的周期,七还代表人。七月七日,也便是人生人,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而阴阳结合,方能生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七夕是情人节也不为过。

七孔针

有关七夕乞巧的风俗,最早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里,有“汉采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记载。南朝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咸以金银榆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采女是汉代宫女的一种,七孔代表人体七窍。乞巧的“巧”字,不仅指针织女红,更是盼婚姻巧配。

古时女子论四德:品德、仪容、辞令、女红。女红是由母女、婆媳世代相传的一种技巧。评价一名女子是否心灵手巧,极看重她的女红手艺,而刺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评判标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乞巧图》萧立声

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针和线,和古代女子一样,来做做女红,并默默的在月下祈愿,用诚心来感动天地。做个简单的刺绣,送给身边的他或者未来的Mr. Right。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女儿节

《周易·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同时《黄帝内经》还把七定位女子生命之数:“女子七岁齿更发张,二七发育有了月事,三七四七都是身强体健之时,五七身体渐渐衰弱,六七开始生白发,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终止。”因此,七这个字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中国女人来说意味深远,七夕因此成为一年中最为特殊的节日之一:女儿节。七又与“妻”同音,故而在这一天女子们都会放下手中一切,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七夕,是女子乞求因缘、乞求生育的节日。除此以外,还会“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一边用五彩绳穿七巧针,一边诉说着内心的愿望。七夕,是一年中最浪漫的日子。少女们祈祷能嫁得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家庭美满。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乞巧图》钱慧安

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当然也是要做一些让人感到浪漫的事情啦。来,做一束巧克力玫瑰花吧。很简单的哦!

准备材料:粉色或红色皱纹纸,绿色皱纹纸,剪刀,金丝线,巧克力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磨喝乐

在北宋,七夕节更是集体欢庆的节日,从七月初一开始人们就会去乞巧市置办乞巧物,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磨唱乐”,也被称为“摩睺罗”,原来的样子是人身蛇头蟒神,传到中国后,样子从蟒神变成了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这是一种由白釉或者其他材料做成的小陈列品,做工精美,有些甚至会装点写黄金珠宝等。因七夕是女子乞情的节日,这个有着刻着精美少年长相的工艺品就成为女子们七夕节最爱的乞巧物之一。磨唱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金·执荷磨喝乐

现在我们可能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宋代那么精致的磨喝乐,但是却可以试着用其他材料自己DIY一些"美男子”出来,材料可以是毛线、粘土、剪纸、木雕、软陶等等。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乞巧楼

有钱的家庭,会在庭院里扎一个彩楼,叫做“乞巧楼”,进行“乞巧”的仪式。仪式流程大致是讲花瓜、酒肉、笔砚、针线陈列在庭院中,然后儿童开始作诗,女子则拿出自己做的精巧的女红,点香叩拜。当天晚上,妇女要对着月亮穿针。人们会把小蜘蛛放在针线盒里,第二天打开看,如果蜘蛛网是圆的而且端正,那么就意味着“得巧”了。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唐宫七夕七巧图》唐·张萱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汉宫乞巧图》宋·李嵩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圆明园行乐图——七月乞巧》清·郎世宁

蜘蛛在古代乞巧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代人普遍害怕蜘蛛,传统的用蜘蛛网来判断一个女子是否“得巧”已经不再可行。那在这一天,我们就用自己的本事来证明自己的巧手能干吧。仅供娱乐而已,周末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哦。

扭扭棒蜘蛛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串珠蜘蛛

家里若是有串珠、珍珠的朋友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些材料来做一个love版本的蜘蛛哦。做好后的蜘蛛,穿上红绳,就是很有个性的项链啦。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蜘蛛耳环

心灵手巧的小姐姐还可以根据图中所示步骤,来给自己做一对独特的耳环。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做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最让人馋的就是巧果。巧果的样式众多,可以是奇花异鸟,或是故事传说,而流传最广的是一种叫做“方胜”的巧果,两个菱形压角相叠,寓意两心相通。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准备材料:面粉、牛奶、鸡蛋、凉开水、白糖、油、酵母、模具。

第一步: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油、凉开水,和匀。

第二步:揉面、分小块。

第三步:面放模具,压模。

第四步:平底锅加热,放成型巧果。

第五步:双面变金黄色,出锅即可。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丢巧针

在七月七日的上午,女人们还会聚在一起玩丢针游戏:拿一碗水曝晒在太阳下,过一会儿,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将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投入水中,针便会浮在上面。如果这时看到水底的针影成云物、花朵、鸟兽的影子或细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针影像槌子般粗或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清代画家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八月桐荫乞巧》则详细描绘了“投针验巧”这一习俗。明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乞巧图》清·任颐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月曼清游图》局部图 清·陈枚

约上闺蜜朋友们,也来玩一玩这传统的游戏吧,把针丢入碗中,看看最后会有什么奇妙的景象出现。

来斗巧

乞巧节最早可追溯于汉代,在汉朝宫廷中,七夕这一天会在百子池畔,在乐人奏乐之后,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别再被忽悠了!

《汉宫图》宋·赵伯驹

不论是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还是七仙女的故事,亦或是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都寄托了世人对爱的追求。民间的各种习俗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爱不是浮夸的山盟海誓,而是在切实的为对方着想的行动。心动容易,相守艰难。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温暖相伴一生,过出自己灿烂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