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伍桥记忆》序言——伍桥之幸

伍桥,是位于江西省高安市一个有着千余年人文历史积淀的古镇。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伍桥人勤恳劳作,开基立业,鼎盛族嗣,传承文明,在这方富庶丰饶的沃土上建树了淳朴的民俗民风,昌达的人文教化,繁荣的乡村经济。千百年来,伍桥古镇人杰辈出、文明昌盛,在文武政商、各朝各代都留下了浓墨重彩。

如何让伍桥古镇的人文光彩留芳青史?如何让伍桥人寄托自己的乡思乡情乡愁?如今,生于斯长于斯的伍桥人易鹏飞做了一件功德无量、传载厚重的文化伟业,一部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的《伍桥记忆》付梓成书。易鹏飞无愧于故乡。

书籍《伍桥记忆》序言——伍桥之幸

当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纷纷离开了故乡故土,成了自由流动的人。人们似乎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我们能在哪里立足,那里就是“家”;哪里生活得更好,“家”就可以安在那里。但这个“家”与心灵深处眷恋的“家园”是不可同日而语,不是同一个涵义的概念。只有故乡的乡音、乡俗、乡规、乡情……才是我们每个人最拙朴、最原始、最纯净、最本真的念想。故乡是孕育繁衍了我们祖先的地方,只有故乡才是安放我们“乡愁”的“子宫”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逐渐地在销蚀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亲情和人伦。人们追逐着时代潮流,背井离乡,逐利而居,传统式的家族甚至家庭不断被肢解剥离,血脉亲情相隔千里而被疏远稀释,随之演化衍生了如今的一些社会怪相:独巢老人、留守儿童、露水夫妻、一夜情爱……当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潮流中得以短暂的挣脱或是得以歇息,最为眷恋念想的心灵寄托和情感归宿恐怕就是“回家”。因为,在我们情感世界的深处,乡土情结,血脉亲情并未销蚀到泯灭。

“乡愁”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世界发生多大变化,它都会使人从内心生起认同之感。

易鹏飞的《伍桥记忆》是一部寄托承载乡愁的记史传情的文学作品。这些年来,易鹏飞走遍了伍桥的山山水水,村镇街坊。可以说,他是怀着一腔挚爱去膜拜亲吻这方故土的。《伍桥记忆》全书按内容归类分列了“村庄古韵”、“寻胜访幽”、“民风习俗”等九大章节,从伍桥的旖旎景色、秀丽风光的自然景观到自古至今的名门望族、匠人工艺的人文成就,从伍桥的民风民俗到伍桥的土产特产,从伍桥的文化盛举到伍桥的今古奇事……凡是伍桥事、伍桥人、伍桥山、伍桥水,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包。几乎可以说,这是人们认知伍桥的一部百科全书。在作品里,易鹏飞以文学的笔触,以不寻常的视角和感受力,展现了乡土民间的寻常事物。读着这些文字,可以感触到作者浓郁的故乡情结、家园情结。“家园”、“故乡”,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非常神圣的语言。可以说,任何人,只要他的思维和生活是正常的,“家园”和“故乡”的意念都会在他心灵深处蕴蓄。

易鹏飞的这部《伍桥记忆》成书已是十余万字,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他多年来遍访故里,搜集查阅各类散轶文书,并大量在坊间通过采录口碑、旁征博引得来了数倍或是数十倍于成书文稿篇幅的海量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浩若瀚海的原始资料纠谬补缺、去粗取精,明是非,甄臧否,撰出初稿。又经厘正体例,分类架构,修润文字。最终以秉笔直书、还原本真、文约事半为准则,慎而统稿,方才付梓成书。其间不乏呕心沥血之用功,奔波劳动之辛苦。作者念大学是学的中药专业,众所周知,这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医药学,古文或说是古汉语应是主修课目之一。这就正巧契合了易鹏飞深蕴在心底里那份追求和眷念,为他“半路出家”的作家之路夯实了古汉语文学的基础。我们循着易鹏飞创作《伍桥记忆》的征途似乎可以看到这么一幅幅动人感人的画面:一位勤勉的青年,他以中药师的职业操行,在伍桥的土地上披星戴月,餐风露宿,细心地采撷着故乡家园的百味花草。他用文化为犁铧在故乡的土壤里精耕细作,为人们调制烹饪了一份乡土文化的“心灵鸡汤”,发掘出了极有震撼力的成果。

乡土世界负载的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不能割舍的命脉,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乡土文化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式微甚至消失。乡音乡情乡愁是我们寄寓心灵的家园,我们也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式微甚至消失。

易鹏飞以文字的形式实现了对故乡特别的拥抱,而故乡的一草一木、人事物件在他的这种拥抱中具有了非凡的意义。易鹏飞是个有着满腔家园情怀的人。就这点上来说,易鹏飞不愧为伍桥之子,而这也可以说是伍桥之幸。

易鹏飞送来书稿给我已有近一个月,因百事冗繁,难以静心,延宕了一些时日。捧读之后,颇有上述感触,以记之,姑且为序。

(作序者简介:中央企业首批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建文学》主编。)

书籍《伍桥记忆》序言——伍桥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