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韓國廢除漢字是落後,土耳其廢除阿拉伯字是進步?

隋中平


中華文化代表的是當時韓國的主流文化,韓國國父金九是可以和我國人筆談的除了說的不同其他的幾乎是一模一樣,這一點上也就是說為啥韓國會有這麼多的後遺症,韓國的現在文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韓國有一個很厲害的王(現在好多都在紀念他,世宗大王級的船,雕像,印在錢幣上等等),他發佈了訓民正音,說白了這是一套拼音系統就好比漢語拼音,而且在那個時候這兩種文字同是使用時是這樣的,皇帝大臣土財主用的是漢字,農民工人奴隸用的是拼音說白了你會漢字證明你不是文盲,你不會漢字你就會說話而已,這也導致了為啥現在的韓國人看古文費勁,其次呢這些發音的是一樣的但是寫法不同啊,但是拼音卻只能表示一種,這種感覺就好比你喊一聲小明於是李明,王明,趙明都跑過來了,這二者文字之間的轉換或許現在只有他們韓國人自己知道。



土耳其的改革嗎也是不久,當時是凱末爾


改的字把以前的阿拉伯字母簡化為拉丁字母,為了更好的提高識字率採取的一種簡化措施,為此凱末爾出行時隨時為國民講課推廣這種新式字體,這種改革和我國的簡體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韓國的改革呢則和民國時期的漢字拉丁化有異曲同工之妙,民國的那場改革大家是知道的壓根就教不動,老師都不想教。


史地菌


我不知道韓國廢除漢字是不是落後,但是土耳其廢除阿拉伯字絕對是進步。可以說凱末爾制定了世俗化的政策,土耳其語文字改革則奠定了現代化的基礎。

(完整的土耳其語字母表)

大家都知道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人,突厥人中的奧斯曼家族崛起之後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陸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的官方語言是奧斯曼語,用阿拉伯/波斯字母書寫,是一種混合了突厥語、波斯語、阿拉伯語的宮廷語言。在民間普及率很低。有統計顯示,奧斯曼帝國時期懂奧斯曼語的人還不到1%。

宮廷中還流行說波斯語。當時的大詩人、大文豪都會用波斯語創作的。而突厥語只是在民間口頭使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奧斯曼語流傳不廣泛,反面映襯了奧斯曼語存在缺陷。

(奧斯曼語著作,辨認起來相當費勁。只有經過長期訓練,才能流暢地讀下來。)

1923年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後,制定了世俗化、現代化的基本國策,這一國策要求提高民眾的知識水平,同時去阿拉伯化,去波斯化和去宗教化。

凱末爾使用了很多手段,比如廢除了哈里發制度,廢除了奧斯曼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定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這其中也包括廢除波斯字母,使用拉丁字母。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第一個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土耳其語的土耳其人。)

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書寫難度,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看到這個蝌蚪文也都有感覺。我自己學阿拉伯語的時候,光是識別字母和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就花了一個月左右。

其實對於奧斯曼時期的土耳其人來說,更大困擾是土耳其語的元音有八個,但是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元音只有三個。也就是說字母不夠用。假如用阿拉伯語字母把土耳其語寫出來,別人也很有可能不認識。只有經過長期訓練,才能識字。這是奧斯曼帝國時期文盲率很高的根本原因。請看下面的例子。

(羊羔,土耳其語念kuzu,現在寫作kuzu。但是用阿拉伯語字母寫是قوزى,再念出來就很有可能變成kuzi或者kuza,總之一般人不會認為是念kuzu。)

文字改革後,土耳其語中所有的元音和輔音都可以清楚地寫出來。只要能認全29個字母,就能開始讀寫。這一改革大大降低了提高識字率和教育水平的難度。到了上世紀30年代,土耳其的文盲率已經從80%多下降到50%。這也為土耳其後來學習先進文化,融入西方社會奠定了基礎。所以說土耳其的文字改革是十分偉大的。


莫聞初


總有人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看起來沒問題,細細一審題,完全就是不知所云!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且這個題目語義如此之含糊:

1、進步、落後指的什麼?以什麼標準衡量廢除一種文字是進步還是落後??

2、問題隱含了漢字比韓文字母先進,拉丁字母比阿拉伯字母先進?如果是先進,體現在那些方面??

3、問題隱含了使用一種文字和這個國家進步、落後有因果關係??

我以我的理解,在事實和邏輯的基礎上來分析這個問題:

韓國廢除漢字以後:國家有沒有進步?人民福祉降低還是提高?經濟下滑還是增長?科技、教育止步不前還是飛速提高?完全是後者,各種指標都是提高的。

你有一萬個理由不喜歡韓國,說實話,我也很不喜歡棒子,但是,你不能否認:

韓國雖然政治上小國,但是軟實力相當強,很多科技領域和製造行業是暫時領先中國,韓國高科技產品行銷世界,衡量生活水平很重要的一個參數:人均GDP是高於中國的。

這是不是事實?

如果提問者指的這種進步、落後,我看不出韓國廢除漢字有什麼落後,或者說二者根本不相關,也沒有因果關係。

如果提問者單純是從文字學角度認為:漢字比韓文字母先進,拉丁字母比阿拉伯字母先進。

那從文字學角度,如何衡量一種文字先進還是落後呢?我是不知道,知道的人告訴我!

歸根結底,還是要訴諸科技、教育這些東西來衡量,如果一種文字有天生缺陷,他肯定不適合現代教育體系,不適合記錄複雜的思想和邏輯推理。

認不認可我這種觀點呢?如果不認可,你認為什麼是什麼呢?

第一,中國古代創造了十分燦爛的文化,並且是五千年唯一傳承的文明中心,韓國深受中國古代文明的影響,大量古籍資料都是由漢字寫成的,韓國廢除漢字,造成了絕大部分人讀不懂歷史、古籍等文化遺產,浩如煙海的韓國古籍成為天書。

第二,由於漢字是表意文字,韓文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詞語不在語境內是無法區分開的,這也給人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1、韓國古代文獻都是漢字記載的,廢除漢字割斷了歷史,所以是落後的。

2、韓文是表音文字,容易造成歧義,沒有漢字精確。所以是落後的。

第一點:既然韓國廢除漢字割斷了歷史,土耳其有沒有割斷歷史?也一樣呀,為什麼韓國就是落後,土耳其就是進步呢?給一個理由我。

歐洲很多國家的歷史文獻都是拉丁文記載的,現在歐洲國家很多人也不懂拉丁文,也等於割斷了歷史,這算不算落後?

中國的白話文運動也導致很多人看不懂古籍文獻,或者說看懂的難度很大,這算不算落後呢?

先秦經典文獻如:尚書、周易是很難懂的,連王國維都說詰屈聱牙。先秦古文字不經過學術訓練,也難懂,我們是不是都要學習古文古文字,能看懂先秦文獻和古文字才是「進步」呢?

如果你說那歷史太久遠了,沒必要,那你必須要給一個理據:多長的歷史才算不久遠?為什麼?

第二點:我不懂韓文,我覺得環球網小編也是不懂的,這種觀點恐怕也就是看了幾篇網絡文章,把韓語當成了漢語拼音,同音字造成「生活不便」。如果韓語真的那麼不堪,那麼容易產生歧義,肯定會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韓國能成為一流科技強國嗎?懂韓語的人請指教。

這裡有人懂韓文、阿拉伯文字、土耳其文字嗎?如果不懂,你憑什麼下結論,一種文字比另一種文字更先進呢?

如果不是指純粹文字學方面的比較,那「先進、落後」指的是什麼呢?

土耳其我一無所知,我不敢評論,我只偏有有限的所知說下韓國和的韓文、韓語:

日本人和韓國人使用漢字的話,是做不到【我手寫我口】的,因為日語、韓語和漢語是兩種相差很大的語言,語法差別很大。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韓語和日語的語系劃分學界還有爭議,有認為是扶余語系,有認為是阿爾泰語系。

日本人為了解決言文分離,發明假名系統,韓國人就是發明了諺文,據說參與創制韓文的有古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詳情可谷歌,這裡就不多談了。

所以,韓語中確實有很多漢語詞彙,但韓語完全和漢字不配套,書面語和口語是分離的,人家用自己的發明的文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怎麼就成了落後?

而且跟日本不同的是,漢字僅僅是古代韓國的兩班貴族使用,使用韓文的人比使用漢字的多得多。

漢字中難道沒有同音字?難道沒有因為一字多用產生岐義的時候?我能不能以偏概全說漢字落後?別聽風就是雨。

我們不能跟韓國人一樣,好的都是我的,別人都是壞的,你不用我的就是落後,儘管很多人對韓文一無所知。


小漢字見大歷史


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明確一點,漢字和阿拉伯字是兩個不同的文字體系,漢字是意音文字,而阿拉伯字(包括土耳其語)卻是表音文字(通俗的說就是拼音文字)。

所以,韓國廢棄漢字,改換成韓國語文字,本質上是將中國的意音文字系統改換成表音文字系統(韓語屬於表音的拼音文字),而土耳其文廢棄阿拉伯文采用拉丁文,只不過是是表音文字體系內的更換而已。

雖說表音文字符合歷史的發展潮流(民國時的大師們甚至要廢除漢字),畢竟表音文字通俗易懂,容易普及。但韓國語和土耳其語還不一樣。因為韓國的語言詞彙大部分(有70%)是源自中國,當韓國語廢除漢字,使用韓國語時,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同音現象。

我們知道,中國文字是意音文字(或者說是表意文字),而現代韓國通行的文字則是地地道道的表音文字。從表意文字轉換到表音文字,雖說使得文字系統相對簡易,更容易普及,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中國的文字詞彙,雖說同音較多(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彙趨勢就是對同音現象的自我規避),但是對應的漢字卻足以將其進行區別,比如“攻擊”和“公雞”,讀音相同,但卻可以通過字形加以辨別,也就是說他們是表意的。

其次,韓語的改革沒有遵循韓國的歷史傳統,韓國曆史上大部分時間是使用漢字的,尤其是在士大夫階層,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突然在一夜之間變革,而韓國固有的韓語卻沒有深厚的底蘊,必然導致倉促和不完整。

而阿拉伯字母只是土耳其文的拼寫形式,不管是阿拉伯語還是土耳其語,都是字母形式的表音文字系統,改換文字系統,並不影響其內外的語言法則。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不存在落後之說,凡是適合本民族的措施,都是進步。如同我們並沒有照搬城市包圍農村的列寧路線,而是採用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成功。採用蘇聯模式的國家基本垮臺,我們走自己路線卻好好的。所以只要適合本國國情的都是進步。

韓國並沒有廢除漢字,某些地方還是要使用,倒是朝鮮廢除的一乾二淨。實際廢除漢字除開所謂的民族自尊心,實際上廢除漢字有其民族發展需求在裡面。

首先漢字是象形文字,讀音和寫法完全並沒什麼聯繫,這就造成了讀音需要記憶,同時寫法也要記憶,特別是在簡體字未發明出來之前,繁體漢字的學習是極度困難的,所以建國之初文盲遍地,我們不也為了提高知識傳播,降低文盲率,對繁體改造,誕生了簡體嚒?實際上繁體漢字學習成本極高,書寫成本也高,並不利於文化的傳播,所以在新文化運動時候有那麼多大師提倡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書寫,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其次是韓語和漢語的語法規則完全不對等。我們的漢字和發音是對等的,說了一句話,發了十個音,落到書面就有十個字,意思也能很好表達,就算千年之後後人發音又變了,但看這段文字也能理解我們說啥。但韓語不一樣,韓語屬於黏著語,最典型的是思密達,一個助詞,我們的助詞都是單音節,一個字對一個音,但到了韓語就尷尬了,如果用漢字助詞,自己是三個音對一個字,寫出來的和說出來的完全不同步,增加了後人學習和記憶負擔,而如果用三個漢字對三個音,雖然寫出來和說出來同步了,但在表意文字看來完全狗屁不通,喪失了表意的功能,還要記憶那麼複雜的寫法,又何必呢?所以世宗以此為出發點,借鑑漢字的方塊寫法,另創了一套書寫系統,完全表音,就跟我們用漢字註釋英語發音一個思路,只是人家覺得漢字難記憶難寫罷了。

然而韓文比較尷尬的事,很多詞發音借鑑的是漢語,那麼一音多字現象在韓語中也會自然出現,光是憑發音不顧上下文是很難分清是哪個字,代表什麼意思。所以為什麼李準基有時又有李俊基的翻譯,單看韓文你是搞不明白的,這也是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原因,不然大家都叫zhangsan,誰是誰就完全分不清了。

最後就是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優劣。表音文字怎麼寫,音就怎麼發,當前大家聽得懂是什麼意思就行,有利於當前學習和文化傳播,但不利於後代,所以你讓現代英國人看古英語文獻時,沒有專業學習,絕對一臉懵逼。而表意文字讀音和寫法完全沒關係,學習和記憶難度很高,不過後代享福,只要有一點文言文基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多多少少知道是在寫啥。只是像越南韓國這樣的國家稍微尷尬了一點,祖先用表意文字,後來人用表音,所以考古出現了漢字如果不是專家一般人絕對理解不了,更有一些很深奧的文言文法,這就需要我們國家派人幫忙了。

不過有一個國家非常機智,就是日本,漢字與假名同行,有表音又有表意,既克服漢字難學,又克服了漢字書寫與日語發音不同步問題,這也看的出這個民族極強的適應與改造能力,既不極端廢除漢字,又不唯漢字是從。


小羅同學


作為鄰國,韓國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在韓國曾很長時間佔據主流地位。不過,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由於受到“脫漢運動”以及民族主義的影響,漢字被排斥,並逐漸停用,取而代之的是韓文。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但也帶了許多弊端:

第一,中國古代創造了十分燦爛的文化,並且是五千年唯一傳承的文明中心,韓國深受中國古代文明的影響,大量古籍資料都是由漢字寫成的,韓國廢除漢字,造成了絕大部分人讀不懂歷史、古籍等文化遺產,浩如煙海的韓國古籍成為天書。

第二,由於漢字是表意文字,韓文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詞語不在語境內是無法區分開的,這也給人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其實,二戰後,日本也曾試圖廢除過漢字,但日本人很快發現,廢除漢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因為漢字由中國傳入日本後,已深深滲透進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否定日文中的漢字,與否定本國文化歷史並無二致。

土耳其廢除阿拉伯字是在土耳其首任總統凱末爾的改革下進行的,凱末爾認為傳統的阿拉伯字母不適合土耳其,因為它晦澀難懂,不但造成大量的文盲,還嚴重阻礙土耳其人向歐美國家學習,而拉丁字母簡單清楚,便於認讀書寫,1928年,土耳其通過立法,將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此後又禁止使用阿拉伯字母。土耳其自此也走上了現代化之路。


環球網


任何語言文字都要依經濟性原則利用最簡潔的方式完成信息的傳遞和保存。這樣的語言文字才能具有活力和歷史傳承性。

韓國本是華夏藩屬,與中國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他們的語言中也因此存在大量的漢語藉詞,這些漢語藉詞中邊有大量的同音詞。漢語可以利用聲調和字形對同音字進行區分,本來使用漢字的韓國也可以通過字形區分同音詞,但是韓國廢除漢字之後採用了諺文,而諺文實際上是一種拼音,無法從形體上對韓語中的同音漢字藉詞進行區分,從而降低了信息的傳遞效率和保存效果。此是其一。此外,廢除漢字也導致如今的普通韓國人已經無法親自翻閱漢文典籍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了,這是其二。綜合而言,這明顯便是倒退了。倘若中國廢除漢字改用拼音,你說是進步還是倒退呢?

至於土耳其廢除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書寫體系而改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書寫體系之所以被稱為進步還是因為經濟性原則。

阿拉伯字母本身不包含短元音字母,所以在阿拉伯語中短元音並不被標出,所以人們必須從文中推測出這些元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隸屬於閃米特語的阿拉伯語更多的使用輔音和長元音來區分詞義。而土耳其語隸屬於突厥語,其特點是原音和諧,也就是同一個單詞中的原音必須是同一發音部位的。

總而言之,阿拉伯字母不適合書寫土耳其語。土耳其語對詞彙中的元音有要求,而人們在閱讀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土耳其語時卻還得猜測元音。這很明顯不符合經濟性原則。所以,凱末爾廢除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促使新的土耳其文更容易閱讀和辨別,提高了信息的傳遞效率和保存效果。這便是進步之處。


鹿鳴悠也


兩個方面說一下,一是中國屬於社會主義陣營,韓國屬於美國陣營,如果用漢字總感覺不徹底,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另一方面為了快速崛起,說句實話韓國戰後廢除漢字反而是進步,對文化普及知識學習,經濟恢復利大於弊。


與此同時的中國大陸通過簡化繁體字來掃盲。如果還用繁體字,估計許多老百姓接受能力肯定受影響。教育週期也許會延長,為了快速恢復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當然繁體字肯定書寫書法會更優美。

而韓國通過廢除漢字使用音節拼讀詞語,來達到快速掃除文盲目的。畢竟戰爭時間太長,各國忙於打仗,二戰後的各國精英很少,大部分民眾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漢字龐大嚴謹,音形意都很難一下子給國民普及。快速提升韓國國民文化水平,教會知識。經濟恢復只用對話識字懂意即可,不需要寫文章翻譯啥的,所以很快大家都會了。怎麼簡單怎麼好,於是戰後30年不到韓國就開始崛起了。

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漢字終於可以解碼錄入了,要不然我們現在仍然用英文書寫電腦。韓國有可能未來會考慮恢復一部分漢字用來編譯表意,也可能會重新啟用漢字學習。畢竟中國經濟體的龐大,想融入中國經濟圈不用漢字怎麼也說不過去。

至於土耳其擺脫阿拉伯文字轉型西方文字,一方面是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經濟目的,快速引進和接受西化,可以快速崛起,這一點跟文字本身有很大關係,比較阿拉伯國家保守,發展慢不想歐洲國家發展迅猛。


ARS浣熊


我以為這個題目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其實是源於偏見。韓國廢除漢字和土耳其廢除阿拉伯文字,對他們本民族來說都是進步。我知道提了這麼個問題,其實就是想體現一下中華很強大,韓國廢除漢字落後,然後滿足一下民族虛榮心吧。所以我就不說土耳其如何,只說說韓國廢除漢字的事兒吧。韓國廢除漢字是人家選擇走向西方文化的必然結果,這是歷史的進步。我知道很多“愛國人士”是不能容許任何說廢除漢字之類的話的,雖然精神可嘉,但也要基於理性的、邏輯的和知識的判斷。

韓國過去很長時間都是中國的藩屬國,也是周邊藩屬國中最仰慕中華文化的國家,很多人老是罵他們什麼都跟中國搶,很簡單啊,因為他們跟中國太像了,文化上很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他們也沒覺得有太大區別,稍微理智地分析一下,大家也看到新聞說,許多韓國人祖籍都說是中國某地,其實這正好說明他們跟中國太親近,以至於不能將韓國自身和中國區分開,甚至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而韓國的民族獨立,自然就是要跟中華文化區隔開,這就是拉康等西方學者所謂的從他者鏡像中辨認自我。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改變文字,自然是希望取得文化上的獨立,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認同。


這對韓國來說,是他們本民族獨立解放的一個重要標誌。只要你還認同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和價值觀(不瞭解這個概念的朋友也不要噴,多讀書不是壞事,有興趣去讀讀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這本書吧),那韓國廢除漢字就是進步的標註。只不過韓國要轉變成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所要廢除的是漢字,所以很多中國人不太能接受而已。不過人家韓國才不管我們怎麼想。

我們的老祖宗沒有這麼狹隘,按照錢穆所說的,中國歷史上不是一個以血統和民族來區分自我和他者的民族,中國區分夷夏的是文化,信服中華文化的,你可以來中國考科舉做官,比如唐朝,而不管你是黃種人、黑種人還是白種人,這種強大的文化自信才是中國夠征服古代韓國、日本和越南等重要基礎。


西奈山的火柱


誰說韓國廢除漢字是落後?恐怕只有一部分自我意淫的中國人這麼認為吧。

事實上,韓國廢除漢字和土耳其廢除阿拉伯字的思路是一樣的,都是源於民族主義的崛起。

古代朝鮮完全使用漢字,並且以學習漢文為榮,所以雖然世宗大王時期創立了諺文,但接受度一直不高。

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半島掀起了“文明開化運動”,書文逐漸開始變成漢字與表音字相結合。日本殖民時期,推行日文漢文並用,因此使用諺文成為抗日愛國的象徵。1948年後,南北朝鮮都開始廢除漢字,朝鮮僅有四五年就完全廢除了漢字,韓國則到了1970年才完全廢止漢字教育。廢除漢字對於朝鮮民族而言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更加鮮明的確立了民族主體意識,一個是降低了文盲率,因為諺文比起漢字來要容易學得多。但同時也有一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越來越讀不懂漢字的古籍了。

土耳其廢除阿拉伯字始於凱末爾改革,是用拉丁字母取代之。凱末爾的這一舉措意在將土耳其從伊斯蘭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削弱與割裂同奧斯曼帝國曆史和伊斯蘭的聯繫。同韓國廢除漢字一樣,土耳其的文字改革也因為拉丁文比阿拉伯文容易學習從而使文盲率下降,並且更加親近西方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進而加速了土耳其的世俗化現代化進程,增強了土耳其的民族自尊心。但弊端是也與歷史造成了部分割裂。

因此這兩個國家對文字的改革其實都不難理解,想想我們自己的白話文和簡體字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