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需要一個大西安?

中国为什么需要一个大西安?

大西北的一根定海神針。

眼下這場人才爭奪戰,哦不,人口爭奪戰,已至高潮。

送戶口、送房票、送補貼、送學位……政府姿態可人,無微不至,就連天之驕子深圳、老牌直轄市天津都紆尊降貴大開戶籍之門,甚至是上海,都在原本固若金湯的戶籍城牆上開了一道小縫。

戶籍制度,這個曾經禁錮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遺產,居然在今天出現一種即將瓦解的態勢。大時代的來臨,往往是不知不覺的,單就戶籍制度來說,今日之中國,的確有一種“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豪邁感。

01

得益於這場人口爭奪戰,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像武漢、成都、西安、鄭州、長沙、合肥這樣的網紅城市,他們爭奇鬥豔、各顯神通,在改革創新上有著大膽的奇招,在互聯網上擁有極高的人氣。

這裡面最值得說道的也許是“抖音之城”西安。在這場人口爭奪戰中,西安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也不是優惠與補貼力度最大的,但要說到後來居上、追求極致、影響之深遠,西安可能是最出彩的那個。

2017年3月1日,西安出臺了史上最低門檻的戶籍新政,率先在全國同等城市中推出“流程最簡、門檻最低、條件最少”的落戶政策,在隨後的一年時間裡,又先後5次進一步放寬,這個戶籍新政被認為是同類城市中最寬鬆、最友好的一個。

2017年3月1日,西安市出臺戶籍新政“三放四降”,“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並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大中專畢業生落戶,只需要提供畢業生本人身份證、畢業證(均須原件),即可前往就近派出所辦理。 碩士學歷以上不受年齡限制,本科生45週歲以下(含45歲), 大專畢業生35週歲以下(含35歲)都可落戶, 有房子的直接落家庭戶, 沒有房子的可以落集體戶。


除了學歷落戶,西安還傾力助力青年創業者落戶:凡是在西安市市區依法註冊登記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可申請年齡在35週歲以下(含35週歲)的法人、股東和企業員工落戶大西安。

自新政實施以來的一年多,西安已有新遷入落戶82.8萬人(去年25.7萬,今年截止目前57.1萬)82.8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差不多是一箇舊金山市的人口,相當於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往西安城裡又塞入一箇中等城市。這個成績,在同類城市中,遙遙領先。即便是北上廣深的黃金時期,一年新湧入的外來人口也不過是這個水平。

按理來說,西安地處西北片區,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區位優勢,都與武漢、成都、鄭州等城市有差距,而在很多城市熱推的人才房、落戶獎勵等方面,西安同樣不出彩,甚至可以說缺乏亮點。那麼,西安是靠什麼做到了第一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西安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那就是行政效率。

先來看看網上流傳了一些段子:

1、去西安走親戚,警察問:“是西安人嗎?”答:“不是,是來走親戚的。”警察:“帶回派出所,按投親靠友條件落戶。”……


2、去西安站轉車,警察問:“是西安人嗎?”答:“不是。”警察問:“什麼學歷?哪年畢業?”答:“本科學歷,今年畢業。”警察:“帶回派出所,按學歷落戶,火車票報銷。”……

這些段子當然都是假的,但其之所以廣為流傳,肯定是有著對應的現實基礎,而且讓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西安當地市民透露,段子透露出兩個關鍵信息不假,一是“求才若渴”的誠意不假,二是“當場辦理”的效率不假

和很多城市把重點放在優惠條件上不同,只有西安把行政效率做到了極致,當天辦理、當場辦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打實的做到了。

以學歷落戶為例,只需要拿身份證和學歷證就可以立即辦理;在校學生只需要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如果是窗口辦理,當場就可以拿到戶口本(戶口卡)或準遷證。如果是網上辦理,符合條件的,省內的當天辦理落戶手續,省外的,24小時內核發準遷證。

西安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今年年初,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的一位項目負責人有一天臨時起意,凌晨兩點鐘到西安的“掌上戶籍室”遞交了一個落戶申請,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兩點鐘,他就收到了準遷證。

這件事讓阿里的那位負責人非常感動,他很快給西安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專門提及這個事情,認為西安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城市,並決定到西安開設第一家盒馬鮮生門店。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重點打造的業務板塊,有網紅店之稱。

招商引資,有時候就這麼簡單,不需要長袖善舞,只需要一個小細節就夠了。

02

用時髦的話講,這本質上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城市運營與互聯網運營,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做流量的生意,只不過一個是做線下的,一個是做線上的,先甭管怎麼賺錢,把用戶先圈起來再說。

過去我們的城市,算賬的格局太小,認為城市每多一個戶籍居民,就要多配備相應的公共服務,認為人口是財政負擔。經過一線城市20多年的教育,現在大家都明白了,人口不是負擔,而是生產機器,不僅會創造財富,還會拉動消費,特別是能買房子。

在互聯網思維中,羊毛出在牛身上,獲取用戶A,也許是為了賺B的錢。舉個例子,杭州西湖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免費5A級景區之一,西湖雖然沒有收門票,但因為人流量起來之後,帶動了周邊的餐飲與商業的發展,並提升了整個杭州的魅力,這些收益可遠遠大於那點門票收入。

在城市運營中,西安的互聯網思維不僅體現在戶籍新政上,還體現為城市宣傳中對抖音的大膽運用。今天的西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抖音之城”,南方週末曾寫過一篇題為《“抖音之城”西安》的專題報道,西安已有超過70個政府機構開通了官方抖音號,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西安市文物局等悉數在列。

抖音宣傳西安有一個生動的例子是摔碗酒,在西安一直不溫不火。但2017年底的某一天,摔碗酒突然火了。一切源於一條網友拍攝的15秒抖音短視頻,這條視頻收穫了上千萬個贊。


摔碗酒突然就這麼火了。有數據統計,自永興坊開業,截止到2017年11月1日,三年的時間裡有近50萬人在此喝過摔碗酒,但其中20萬隻碗都是在被抖音漸漸帶火的2017年末摔掉的。2018年的整個正月,在“西安年 最中國”的城市營銷之風下,八天時間裡,有兩萬人在此摔碗。

人口爭奪戰的出彩,抖音上的走紅,讓西安這座原本沉寂已久的千年古城,重新煥發年輕的光芒,令人嚮往,這是過去未曾有過的盛況。

03

毫無疑問,今天的西安正處在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上,這個機遇體現在三個層面:

第一層是國家需要大西安。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一定會帶來文化的復興,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得去哪裡找?作為十三朝古都、擁有過漢唐盛世的西安,無疑是最佳選擇,也只有在這裡,人們才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最輝煌的那些高光時刻,重建自信。

另一方面,當全世界來看中國時,他們想了解中國,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門戶城市來了解,我們國家目前有三個門戶,政治的門戶在北京,經濟的門戶在上海,創新的門戶在廣東,如果還需要一個文化的門戶,那也非西安莫屬了。

事實上,不少外國政要,到訪中國時,去得最多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就是西安,西安已經在事實上扮演著一個讓世界瞭解中國的這麼一個“文化首都”的角色

。曲江新區的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已經初步具備這種文化展示的功能。

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希望看到一個繁榮強盛的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大西安,西安如果不強起來,中國的文化自信就沒有底氣。西安如果能把握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機遇,大西安的時代就真的來了。

第二層是大西北需要大西安西北是我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涵蓋了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個省級區劃,幅員遼闊,面積約佔全國30%,人口約佔全國7.3%。然而,如此廣袤的國土面積上,至今缺少一個強有力的中心城市。

西安是目前這個大區的首位城市,這從電話區號、副省級行政級別、大學與科研機構數量等方面可以看出來。不過,這個首位城市的經濟體量還是太小,對周邊地區的引領輻射能力欠缺。2017年西安市的GDP只有7469億元,不要說和一線城市比,就是與中西部的幾個省會城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

廣袤的西北地區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心城市來提升凝聚力,否則西北地區的人口、產業可能就聚不住,繼續往東南沿海跑,諾大西北誰來留守?

這個中心城市要做的事情,就是穩住西北,像一根定海神針那樣矗立在西北,把人口、人心、人氣聚集到西北

要達成這樣一個目標,大西北必須得有一個具備強中心效應的大西安,這既是西北的需求,也是國家的需求。

第三層是陝西省需要大西安省與省的競爭,城市群與城市群的競爭,本質上是各自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競爭,如果首位城市太差,直接影響的是全省的競爭力。

2017年,陝西省的GDP大約為2.19萬億元,大約於廣州市相當,居西北地區第一名,全國第15名,但與中部省份的差距仍然比較大。與湖北、四川、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首位城市的實力也相對不足。

就首位度來說,西安GDP是省內第二大城市榆林的2.25倍,而成都、武漢、長沙的這個比例分別達到6.65、3.2、2.95。這表明,西安在省內,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中心城市效應,其對全省經濟的聚集效應有待提高。

在高鐵與互聯網的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早就不侷限於一省之內,而是放大到全國範圍了。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部分省份都不約而同地在打造強省會格局,目的不是讓省會城市與下面地級市競爭,而是依託一個強省會提升全省的話語權。

換句話說,各地都在打造強省會,西安還可以更強,西安如果不強,全省的人才就可能流向外省,陝西靠什麼和中部地區的省份競爭?陝西省也是打造大西安最堅強的依靠。

一個強有力的中心城市,對一個省,乃至一個大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交通與產業經濟的聚集,更重要的是人口、人氣與人心的凝聚,否則人們就在這個地區就沉澱不下來,隨時都可能流失到外地。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待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西安正在緊密跟進,來看看以下三個重磅信息:

2017年1月,陝西省委決定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託管,這一舉措被認為與安徽拆分巢湖做大合肥一樣異曲同工,它讓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擁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體量。


2018年2月8日,發改委正式發佈《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西安,並支持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之後的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給西安最高的一次定位。


2018年7月30日日,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舉行,提出全面啟動新時代大西安“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經濟總量邁上萬億臺階,大西安都市圈全面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全面建成代表國家形象、引領“一帶一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建成引領“一帶一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等。

有西安自己的主動作為,有國家與陝西省的大力支持,一個大時代的大西安,可謂呼之欲出。最近幾年,西安的地鐵、高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人口爭奪戰亦表現出色,在互聯網上的人氣也頗高,這都給予建設大西安的信心。

寫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大西安的建成是否意味著西北地區的中小城市就沒有機會了?當然不是。

對中西部地區來說,沒有條件像沿海地區那種通過港口與外資實現多中心發展,最佳策略實際上就是先集全省之力把省會做大,等省會具備中心城市效應之後,然後通過一個強省會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讓省會先強起來,然後帶動全省乃至整個大區富起來,實現共同富裕。內陸與沿海的客觀條件、發展階段都不同,必須有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

編者注:本文作者孫不熟,是公眾號“城市戰爭”創始人、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市房地產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河源國家高新區園區顧問專家、廣州市新媒體專家庫特聘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