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如果说文化是“物质、知识与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数字文化作为“正在形成的一套关乎人们在当代网络社会中如何行动和互动的观念、实践和期待”,无疑是当代生活方式的显著特征。当代数字文化研究范围极广,涵盖视觉文化、抗争文化、网络视频、博客、手机、客户端、数字劳工、隐私、网络审查监控、线上社群、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网络公共参与、游戏等各种议题。这些议题贯穿在媒介和传播的生产、流通、消费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同时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情感结构和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暑期班暨工作坊信息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

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

承办单位:

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时间地点:

2018年6月24日-7月1日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嘉宾简介

潘忠党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获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硕士,199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学博士。曾任教美国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并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传播,已发表论文和论著涉及新闻架构、新闻生产的社会过程、政治传播的效果和心理机制、互联网对公民意识和参与倾向的影响等。最近研究兴趣包括“人们在意见相左的情境下如何感知对方并形成对话趋向”、“城市空间的流变如何与人们的传播形态之间相互构成”、“新信息技术条件下新闻业的变迁及其可能”等内容。

杨国斌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格雷斯·李·博格斯教授,社会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数字媒介与社会理论、社会运动、全球传播、文化社会学、中国媒介与政治。近著包括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itizen Activism Online(2009,中译本《连线力——中国网民在行动》)和The Red Guard Generation and Political Activism in China(2016),主编著作包括Media Activism in the Digital Age (2017), China's Contested Internet (2015),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2007)等。

Jeremy Morris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麦吉尔大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使用,特别是文化商品(音乐、软件、图书、电影等)的数字化,目前关注“APP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出版专著Selling Digital Music, Formatting Culture.

Joseph Turow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宾西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副院长、Robert Lewis Shayon教授,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研究领域为数字文化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市场营销与社会的互动,以及数据库营销、媒介与隐私、大众传媒创新等。出版11部著作、主编5本论著、发表150余篇论文。近著包括The Aisles Have Eyes: How Retailers Track Your Shopping, Strip Your Privacy, and Define Your Power (Yale, 2017) , Media Today: Mass Communication in a Converging World (Routledge, 2016), The Daily You: How the New Advertising Industry is Defining Your Identity and Your World (Yale, 2011).

Lisa B. Keranen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匹兹堡大学传播/修辞学博士,科罗拉多大学传播系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修辞、健康与医疗修辞、质化健康传播、中国公共记忆。出版专著Scientific Characters: Rhetoric, Politics, and Trust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2010),合编Imagining China: Rhetorics of Nationalism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2017),在Academic Medicine,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发表论文。

Marwan M. Kraidy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Anthony Shadid讲席教授,全球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与地缘政治、身份认同与现代性理论、全球媒介体系和产业。获得安德鲁·卡内基、古根汉姆等众多基金会的支持,出版13部著作、发表130余篇文章,获得超过50项教学和科研奖励。目前的研究聚焦全球传播时代的战争机器以及土耳其媒介与文化的跨国地缘政治。近著包括Hybridity,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Globalization (2005), Reality Television and Arab Politics (2010), The Naked Blogger of Cairo (2016)等。

Stephen J. Hartnett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科罗拉多大学传播系教授,曾任全美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主席,研究领域包括公共参与、全球化与社会正义,出版专著Executing Democracy: Capital Punishment & the Making of America(两卷,2010/2012), Globalization & Empire: The U.S. Invasion of Iraq, Free Markets, and the Twilight of Democracy(2006),主编或合编著作Imagining China: Rhetorics of Nationalism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2017), Working for Justice: A Handbook of Prison Activism and Education(2013)。

日程安排

6月23日全天 学员报到

地点:

苏州工业园区文景路苏州大学南校区传媒学院大厅

暑期班授课地点:苏州大学传媒学院5148

6月24日 8:45-9:00 开班仪式

致辞嘉宾(每人5分钟):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陈龙教授

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 潘忠党教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 李红涛副教授

6月24日-29日 课程安排

上午:9: 00-11:30

下午:14: 30- 17:00

6月27日下午 授课班学员研究分享

第一场:14:00-15:40

第二场:15:50-17:30

6月29日下午 17:10-17:30 结业典礼

6月30日-7月1日 论文工作坊

仅对论文作者开放

2018“数字文化与社会”暑期班|授课及研讨日程安排

2018研修班日程安排

— END —

本篇内容由新媒介青年文化创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