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中年人”,什么才是全面治愈的良药

小张从毕业后就在这个城市扎根了,城市给他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他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一到大雨天城市就会显得很“魔性”:路面的水位不断上升,路上大排长龙堵得像停车场,而停车场却被大水漫灌得像个泳池……

身居城市的大众往往在这时会深刻地体验到我们所在的城市病了。

我们的国家从2012年就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希望城市可以更智能,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智慧城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宏大的话题,他们更希望关注身边生活的细节,如果你问小张,“你心中的智慧城市是什么”,他可能会这样说:

我希望下雨天城市不再浸水,交通不再拥堵,想得再远一点有自动驾驶的汽车,这样我在深夜回家就不会因为太累而疲劳驾驶,回到家能有机器人帮我打扫好卫生,做好饭,放好热水,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情节一样。

而对于“伤不起的中年人”而言,他们可能更为关注智慧城市的养老和医疗板块,毕竟现在基本都是4+2+1的模式,生活的担子对于中年人来说不言而喻,他们不想把这副担子交到下一代。

老李就是这么一个典型,夫妻两个双独,现在只敢生一个小孩,上有老下有小,属于睁眼身边都是依赖的人那一类别,家里老人或小孩一生病,自己就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他希望在建的智慧城市可以解决现有的医疗问题,远景来说解决养老问题。

等自己老了,可以在养老设备中植入传感器装置,日常生活处于远程和实时的监控状态。数据会输出每天的血压、血糖等,如果身体数据出现异常自动通知医院,会有医生就诊,若是不慎摔倒可以自动通知医生和亲人,线上医生会跟你说紧急处理措施,专业医生可以上门服务。

家里的卫生由机器人打理,餐饮也有专人根据自己口味有人生产出健康的食物,出行有无人车,迷路了会有GPS定位通知亲人……

反正总的来说,我希望我们所在的城市更智能,更美好,生活更便捷,更优质。

民众的愿望很朴素,但是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早在2009年,英国就提出了建设“数字英国”的计划,重点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网络。经过多年发展,许多英国城市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和便捷度。

其中,米尔顿·凯恩斯市聚集了大量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企业,创业公司数量位居英国前三甲,知识密集型产业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在智慧交通建设,尤其是梳理城市交通堵塞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更是走在英国前列。

米尔顿凯恩斯市政委员会战略主任Geoff Snelson就提出,希望未来的智慧城市将解决可持续住房、就业增长等难题,为市政委员会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减少碳排放,通过反应和定制服务改善民生,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和参与度。

他认为,智慧城市不仅仅会带来科技的变革,也会推动社会的变革。它会改变我们所有的公共服务的走向,会使每个市民通过网络和政府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市场主体进行很好的沟通。

未来可能就像英国政府的数据项目主管、社区和地方政府人员Paul Maltby这样描绘的这样,“数字变革的步伐可能令人不安,但所有公务员都有义务更好地了解变革的进展情况。政策制定者要学习更多数字化知识,最佳途径是与政府内部和其周围发展壮大、不断增长的数字社区合作。”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就表示,这方面政府的效率相对低下,更希望有空间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地产商在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内,把这些智慧产品集合到一起。

英国未来城市创新推进中心国际关系开发主管杨彼得也在实践过程提出“目前在于能够把所有的智慧城市的基建能够开源,希望各方都能够参与进来。”

由政府来推动,鼓励企业一起去实现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望可能是我们未来城市的构建方式之一,而这个过程需要多方的参与。

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企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平安近年来也积极参与到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搭建起了平安智慧云。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公司总经理俞太尉说到智慧城市的愿景就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要实现惠民、利民和便民。”

为了这个愿景,目前平安已经依托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科技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平台体系。

即1套智慧信息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生活、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等,均是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与平安主业紧密结合的服务领域,平安能够提供最契合政府需求一揽子解决方案。

这套平台可能可以帮忙构建起平安心中理想的智慧城市:

1.可以服务国家,帮助政府提升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能力;

2.可以服务实体,通过智慧城市云平台服务企业和实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3.可以服务大众:通过智慧城市云平台,落足“医、学、住、行”、“生、老、病、养” 民生领域,支持民生改善,促进主业发展。

在平安看来,打造智慧城市不是空中建楼,酷炫技术的简单堆叠,城市生活是复杂的多面体,治理大城市病不仅需要专业领域的技术革新,更需要实用度高、延伸性强的全面解决方案,搞定实战问题。

“智慧国是由许多独立系统组成,有些部分互相重叠,在这里的关键词是“融合”。新加坡智慧国咨询与行政办公室的环境及水源部长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跟平安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以某种成度上说“智慧城市”更像是一种思维,而非一个简单的计划。人们所梦想的“智慧之城”“智慧”不仅包括新技术的智能,还包括人类智慧的充分参与。

所以建成怎样的智慧城市可能没有绝对的范本,对于智慧城市千人有千解,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城市可以发展得更美好,如果你想参与到智慧城市国际交流,聆听全球智慧城市优秀经验,认知中国智慧城市实践案例,那么:

2018年8月21-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将如期而至。

如果你想一起聆听智慧的声音,共建美好未来

即日起,

在“我的深圳”APP首页,

即可直接领取免费门票!

已预约门票的小伙伴,登录

本届智博会官方指定APP“我的深圳”

点击“我的”→“我的消息”

即可查看自己的专属门票信息;

8月21-23日,

深圳会展中心,

我们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