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百花园里一株紫丁香

——读著名商业经济学家《文启湘文集(三)》有感

  沿着流通发展史的长河,立足于当下中国商业制度的创新,展望未来消费时代的变革,《文启湘文集(三)》呈现出来的不是商业发展史上的悲怆与叹息,而是自强与奋斗的不懈追求,并为共和国未来的商业发展付出自己学术研究的心智,将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商业百花园里一株紫丁香

  市场经济“是消费推动的经济”,“没有消费就没有商品的旺销,也就没有市场的启动与开拓”。这是早在2000年时,文老主编《消费经济学导论》提出的鲜明观点,并在《新常态下流通经济的转型创新》进行了丰富,推及到整个流通体系,基于这样的观点,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流通经济变革的展望。文老的观点十分鲜明,时隔18年,还是非常切中现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该观点精辟之处在于,投资与生产的终极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过程,如果没有消费来支撑,所有的决策行为就是无效劳动,或者说没有价值,而这正是迫切需要创造新价值时代的内在要求,若是去干没有价值的事情,其投资与生产就失去了意义。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三去一降一补”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全社会劳动效用,这就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上商业制度创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在分析内需与外需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当国际需求不振时,文老认为“投资和消费是增长的内部驱动力,投资是强心针、速效药,在经济疲软、乏力时,能快速带动增长”。“消费才是增长的稳定器、长效药,它始终是经济增长最良性、最持久、最根本的动力。”《

论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从经济增长机理上阐明了消费的根本作用,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发挥着导向作用,由此认为要应“从制度健全、完善以及各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上建立稳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高投资、高出口、代消费的经济发展动力格局,提出“一超过”、“两同步”、“三完善”的基本原则,解除桎梏扩大消费的制度阻碍。

  《文启湘文集(三)》虽然收录的只是2010—2016年间文老潜心研究的成果,实际上它纵横历史、博古通今,洋为中用、东西合璧,《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组织创新演进: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回顾》勾勒了共和国商业发展的简史,涵盖了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到“扩大内需”的政策与现实的变化,从统派购为标志的计划经济到以市场机制对资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商业体制的创新,从“重生产、轻流通”到发挥流通的前导作用的变革,言简意赅的进行理论分析,揭示流通产业组织创新与存在的问题。《商贸流通业现存问题与改革走向》将商贸流通业改革滞后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陕西实际提出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改革抉择,并就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和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以一个学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建言《

各级组建自由贸易区,加大陕西开放步伐》。在《难忘的五十年》中真情感慨,“这五十年,既留下了我们的沉重的脚步,也写下了我们战斗的年华,还记下了我们开心的欢笑!因为我们走过了求知好学的50年代;我们熬过了令人心酸与茫然的60年代;我们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继续成长的70年代。接着,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年华——80年代和90年代!然后,我们豪情满怀,欢歌笑语地迎来新世纪,走进了新时代!”文老将自己的一生与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激情澎湃。

  治学严谨是文老毕生对待商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学态度,《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失衡问题研究》、《基于DEA模型的流通业与消费增长协调研究》,对古往今来的各种论述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既往研究的不足,找出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农村市场信息,认为农村市场信息的源头与信息的受用之间存在着很长的距离和环节,而主导信息源的主要是政府部门,但这类信息源往往有选择性,是因为与政绩有关,便得信息不充分。另一则是大的企事业单位,因为各自营销的需要,存在着信息的真伪与不对称。同时还因为祖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信息的受用效果并不是很好,文老从供给与需求主体的行为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建立需求评判机制”。在研究流通与消费增长模型时,发现“关于消费增长能够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从流通业和消费增长相互关系角度研究的文献更少。”为了多角度研究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相互关系,基于学者的治学精神,文老携弟子梁爽博士运用统筹学上的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DEA),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建立流通业与消费增长相互促进的增长模式,从而让商业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更加清晰的看清流通业与消费增长的关系。

  《文启湘文集(三)》的学术成果重点是对消费增长的研究,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文老关于消费的一个隐性观点就是消费力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正是因为它是实力的体现,那必然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说是软实力,那是因为服务消费中体现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养老,而这些恰恰是一国的软实力的表现。说是硬实力,那是因为消费体现了一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国强民富的表现,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志。他在《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的若干思考》中认为,“消费力分为物质消费力、精神消费力与生态消费力。”并从更新消费观念、加强消费引导,提出扩大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重点论述了《建设文化强国与扩大文化消费》、《加快推进消费转型升级》。通过分析2010年以前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出现了新变化,那就是在“三驾马车”中,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将是“新常态”,这就需要在“新常态”下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着力提高消费力。文老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市场前景广阔,消费潜力无限,值得进行深度挖掘。

商业百花园里一株紫丁香

  读罢《文启湘文集(三)》,掩卷长思,深感受教,获益良多。我非文老及门弟子,但永远是文老的学生。80高龄的文老是我敬仰的学富五车的博导,当代中国著名的商业经济学家。结识文老还是上个世纪的事,那时中国尚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有幸参加社科院财贸所、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学术活动,从各种学术思想交锋、观点交汇中得到思想的洗礼,我亦有拙作在财贸经济编辑部主编的《50位经济专家献策治理通货膨胀》一书中,享用了国家领导人及国内经济学泰斗的荣光。真正与文老有过正面交流是在贸易强国论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及学术年会上,文老为人谦和,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谨以此文献给文启湘教授,献给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前辈及同仁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