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终于把“月入5000如何理财比较好”的问题讲清楚了

月入5000如何理财比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财问题,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路上都避不开这个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百度+知乎查阅了一下,常见的回答如下:

  • “一部分钱开销,一部分钱存起来。然后买些银行理财产品、定投,慢慢的学习,学习一些高级的投资方法,证券、基金、股票、房产。”

以上的回答很正确,基本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提问者可能会说:不够详细,不够落地,看完我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

这篇终于把“月入5000如何理财比较好”的问题讲清楚了

所以,今天萌萌特意整理汇总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方法,来深入回答这类问题。

全文字数:约380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首先分析市面上的理财产品,

其背后的专业操作逻辑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又能有什么启发?

比如我们选择了一款理财产品,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或者广告语。

XXX金融产品:

更高收益,合理、科学、智能的分配资产配置

随存随取、省心省力,安全可靠、权威认证

……

或者您也会看到这样的文案:

XXX产品,活期年化收益高达9.5%,秒杀余额宝

XXX方案,随存随取的高收益理财

XXX公司,按小时计息,高收益看得见

XXX公司,您的专属免费私人定制理财顾问

XXX理财,您也可以成为自己的理财专家

但问题就是,你会相信吗?很多人可能都是将信将疑,更何况我们也知道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有较大的风险,比如公司资质(想想)、比如201-2016年集中出现的各种跑路P2P理财等等。

但这些金融机构确实倒是有一个可取之处,他们理财产品的背后运作模式当中有一条是值得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学习的:

分 散 投 资

比如,把1000万的资金,分成100份投资出去,以对冲各种投资的风险,虽然可能牺牲了一部分的收益,但是整体本金和稳定的收益率得到了保证。比如你有1000元,按照这个逻辑,你也可以把1000元分成100份投资出去,40元买基金、股票,30元买债券,20元买保本型的理财产品,10元放入余额宝。

理论上可行,实际上不可行,因为个人资金量太小,自己操作者1000元不太现实,我们只能通过这些理财平台帮助我们这样做。因为成千上万的普通投资客户,把钱汇总到某个理财产品平台上,由专业的操作人员把这些资金汇总再拆分投资,就好比上面案例中的,把1000万拆分成100份做分散投资。

我们所熟悉的基金、银行产品、私募等等,大体都是这个逻辑。(可能也有极少数的机构,整合资金后不分散,就投资一到两种标的,这样可能会有高收益,但是风险也巨大)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

除了把钱交给机构来做分散投资,

就没有别的办法自己来做分散投资了吗?

回答:当然有!并且能从市场上赚到钱的投资者都是自己来合理分配资产配置。因为机构的有些配置可能不适合你,比如有些机构会配置到一些你根本不了解、风险较大的品种上,这可能是你有点模糊、有点怀疑、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所以,普通投资者的分散投资策略,最好是:合理分散,相对集中。即首先我们要接受合理分散带来的降低风险的好处,但是又不能类似机构那样过去分散,比如真的把一个整数的资金变成100份投出去,那样的话收益估计还不如存银行,所以又得相对得集中在几个不同的投资对象上。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到合理分散,相对集中呢?

在分析如何做分散又集中的投资之前,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普通人可以分散的是哪几类资产。

这篇终于把“月入5000如何理财比较好”的问题讲清楚了

图1 分散投资的资产大致分类及其风险分类

资产大致分为这么多,但需要注意的是,里面没有包含保险、黄金、期货、贵金属、原油、海外资产等等的其他种类,各中原因以后我会后面的其他文章讲到,简单来说就是“不了解的投资产品,尽量远离,就算错过了赚钱,也绝对不能盲目亏钱”。

所以,我们可以在以上的几类资产中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注意,分配的方式有两个重要的维度:

1、时间维度

如果是相同的资金量,在35岁的时候所持有的配置情况,和在55岁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人35岁的时候,可能高风险的资产配置比例会稍微高一些。而到了55岁的时候,必须应该肯定是低风险的资产占据较高的部分,如果这时某些高风险的资产还占据了大比重,万一出现一次黑天鹅就可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晚年了。

那时因为35岁的时候,还充满了很多可能性,承受风险的能力虽然不算太高,但是承受风险的成本很低(即输也输得起,反正还年轻)。所以才会有适当增加高风险资产比例这一说。反之到了55岁,很多时候已经输不起了,所以需要保守保守再保守。

思考这么一个小问题:

如果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呢?是不是可以更加激进一些?把100%的资金都投入到最高风险的那一类?(提示,当然也不是那样极端的)

2、资金量维度

100万元的资产配置和1000万元的置产配置,肯定是不一样的,且大不一样。比如前者,可能主要是自己的第二套房产或者是加大一些证券类的投资产品。后者,可能需要考虑一些海外资产等。

我们还是考虑到一个风险的机会成本。100万元的风险机会成本较1000万元来说,肯定是比较小的,即如果出现20%的亏损,100万元还有80万,亏20万。而1000万元会亏200万,比例虽然相同,但是金额的绝对值我们可不能忽略。

所以,在星爷电影中有句搞笑的台词“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指的就是这样的机会成本,资金量越大,越需要保守。

大致思维式如此,同样有一个小问题:

结合上时间维度,比如我今年30岁,有10万,我该如何配置呢?各位可以自己试试规划看看。

具体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欢迎读者朋友关注格局的官网或者咨询我们的老师。

以上讲了合理分散,相对集中的理财思维,下面是跟个人理财相关的干货,即:

列出一个四步走的计划,

有目标,有行动,循序渐进

让自己从理财小白,蜕变成为理财高手

很多人减肥健身效果不显著,除了第一大因素:懒惰之外,还有一个方法上的问题:没有计划、没有目标。

投资理财也是如此,也必须得有一个目标,这可是会伴随我们终身的重大事情。笔者基本上梳理了四步走的战略思维,供大家参考。

这篇终于把“月入5000如何理财比较好”的问题讲清楚了

图2 理财四步走的整体思路

第1步:预备期

为期时间是1-3年,比如从现在开始,2017-2020年,就做这一步中间的事情。此阶段主要做两件事:第一,认真学习,做知识方面的储备;第二,好好工作,做资金方面的储备。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着急,这两方面如果基础搭不牢,后面到了第3阶段,就会吃苦,乃至栽大跟头。好比健身也是如此,先把动作基础都打牢,然后再逐步加大训练量,这样才会有效果,并且能坚持的时间更长。(有兴趣咨询学习理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第2步:实验期

跟第1阶段相比,稍微顺延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顺延的原因是考虑到学习吸收消化的原因(学习能力好的朋友,可能顺延一个月就足矣)。但是在这个阶段当中,暂时先不要投入真金白银,可以用一些虚拟交易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3步:实战期

跟第2阶段相比,又稍微顺延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顺延的原因是还是考虑到学习吸收消化(当然学习能力好的朋友,还是可以提前开始,可能顺延半年也就足矣)。这个阶段就到了实操阶段,面对的不再是虚拟市场,而是真正的吃人不吐骨头的血淋淋的市场了。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也可能会明白为何前面有大致2-3年的学习铺垫期(就算短也需要1年的学习期)了吧。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打牢基础,没有基本知识,没有锻炼好心态就急于进入投资市场,只能是给别人送钱,这绝对不是我们要的结果。

第4步:反复调整期

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自身经验的积累、财富的逐步放大,进行动态的调整。比如某些年份某类资产比较有价值,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当然可能细心的读者也注意到我们在这个阶段多加了四个字:温故知新。因为投资市场是永远在变化的,知识、机会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必要的话进行再学习。

举个在投资论坛里很著名的例子:

我国的乒乓球项目虽然很强大,但是全球其他国家选手的技术也在变、规则也在变(尤其是针对我国选手)、对手的实力和人员配置也在变,如果躺在床上吃老本,终究会有一天被别人超越。所以投资也是这个道理。

以上回答

从理财的基本方法论上面

和大家做了一番分析和探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也是我们格局商学的初衷。

不过如果非要给这位月入5000元的朋友一些建议的话,我们按照分散投资的思路和四步走的思路,即按照图1和图2相结合的方法,建议这位朋友:

第一、前面1-2年以学习和虚拟操作为主,构建自己10年左右的理财步骤和目标,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比如到了第5年,可能已经具备了一些实战经验了,然后需要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一些调整,比如购买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产,或者干脆加大证券投资的比例等等。

第二、注意核心的:合理分散,相对集中。再注意自己的年龄和资本量的双维度。

第三、在第2或第3年的时候慢慢开始实操,逐步实现自己0-10年的投资理财规划。中间保持“温故知新”,一定要灵活使用所学的知识,但也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投资计划。

第四、再次强调,不是投资理财太难,而是由于没有计划、没有执行力导致没有坚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必要的基础,即知识学习和原始积累。

  • 互动
  • 如果您觉得今天的方法论对您有一点帮助、或者有不一样的看法,请留言告诉我。如果您对于文中的两个小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也请留言告诉我们。
  • 如果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呢?是不是可以更加激进一些?把100%的资金都投入到最高风险的那一类?(提示,当然也不是那样极端的)
  • 结合上时间维度,比如我今年30岁,有10万,我该如何配置呢?各位可以自己试试规划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