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由“黑”向“绿”的华丽转身

这里是古北口以北、京北边墙外第一县,也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遥想有清一代,康、乾、嘉、咸4位皇帝秋狝避暑往返这里230次,境内有清代御路遗址5条、行宫遗址8处。

这里也是中国发音最标准的地方,是新中国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人人一口标准普通话,让外地人艳羡不已。

这里有金山岭,这里有古北口,这里的地名虎虎有生气,到处是营地,巴克什营、虎什哈、马营子、五道营子、小营、大屯、傅营子……

这里是滦平,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正在经历着从采矿到绿色发展蜕变的山区大县。

滦平,由“黑”向“绿”的华丽转身

雨后彩虹之下的金山岭长城。图片来源:滦平县委宣传部

8月10日,来自北京、天津、安微、辽宁、河北等地中药企业、中药材生产物资装备企业负责人齐聚滦平,以“绿色生态健康共享”为主题,共话中药材产业发展大计;

9月中旬,滦平旅游文化届即将启幕,金山岭长城旅游片区及旅游度假产品将全面亮相……

如今,百度“滦平”,曾经占GDP总量达75%的“黑色”采选业,踪影渐无,而中药材、文旅等“绿色”产业热度日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滦平县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04.1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7.6%,全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达到118万人次和9.8亿元,分别增长35%和38%。

一直矿业独大的滦平,正在扭动沉甸甸的“身躯”,完成着由“黑”向“绿”华丽转身。

以文代矿 一号产业“易主”

金山岭长城脚下,悦榕集团中国首家悦苑酒店接待大厅修饰一新,古色古香的民俗里,幽静素雅;长城一侧的花楼沟生态民俗村修旧如旧,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里,鲜花绽放、瓜果飘香,游客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金山岭国际射击场射击馆,可承办国内外各级别射击赛事……

滦平,由“黑”向“绿”的华丽转身

金山岭长城脚下悦榕酒店。图片来源:滦平县委宣传部

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会议室里的一幅“项目分布图”,“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2017年分布图上的项目从12个增加到22个,分布图尺寸也从2.4平方米增加到了5.6平方米。前不久,又添了几个新项目,这张图还得换。”经济区副主任安国生述说着“幸福的烦恼”。

据介绍,目前,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789平方公里区域内,已落地22个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总投资达1200亿元, 80%已开工建设。

作为矿业大县,几年前,滦平铁精粉年产量一直稳定在一千万吨以上,GDP占比最高达到75%左右。“炸药一响,黄金万两。”矿业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级发展低的隐忧。

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滦平必须改变过去靠挖矿发展的老路子。思路决定路径。结合自身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全县展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条“以文代矿”新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始终把旅游作为未来滦平经济振兴的一号产业来抓,整合县域一切资源,丰富业态、延展触角、提升效益,全面推动滦平绿色崛起。”在滦平县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产业代替矿业,被确定为支撑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

多元业态 打造京北康养福地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过去,游客到滦平登长城,览壮美风光后,便匆匆离去。而与金山岭相连的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却做的风生水起,年游客接待了突破300万人次,超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近百万人次。

如何给游客更多体验,怎样把游客留下来?滦平需要破解一道道难题,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由低质“观光游”走高质量“休闲游”的跨越。

滦平,由“黑”向“绿”的华丽转身

金山岭射击场内正在训练的运动员。图片来源:滦平县委宣传部

长城博物馆、运动中心、民俗文化商业街、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巴克什营镇的恒大山水生态旅游产业园里,前来咨询置业的游客络绎不绝。优美自然环境,距离仅两个小时车程,许多在北京工作的人将此作为周末休闲度假之地。

位于长山峪镇东营村的金山岭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里,来往机械轰鸣,焊枪火花四溅……一片繁忙景象。今年年底前,至少有11条雪道将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建成万人容量的国内最大高山滑雪场。金山岭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是滦平变“一日游”为“多日游”,变“观光游”为“休闲游”,变“一季游”为“四季游”的一个缩影。

把长城文化、御路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高标准规划建设“京北休闲胜地,生态养生天堂”。为此,滦平县把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付营子镇、两间房乡、涝洼乡等“三镇两乡”统一纳入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拉开框架、摆布项目。围绕食、住、行、游、购、娱、育等多元业态,开发与北京旅游资源互补和延伸的健身、养生、休闲、度假项目。

中信集团、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等企业竞相投资兴业,13个投资10亿元以上休闲旅游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北京演艺集团、北京馨隆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融蓝天投资有限公司等相继入驻,金山岭影视小镇、三峰山非遗文化艺术小镇、满乡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多元业态旅游项目,正助力滦平打造京北休闲旅游、康复医疗、养生养老胜地。

全域旅游 有乡愁有美景

大红灯笼高高挂,百年梨树迎客来。石子铺设的蜿蜒小路,散发乡野气息的石磨谷仓。两间房乡苇塘村“唐乡”乡村主题酒店“梨树下”精品院落,每至周末,便一房难求。

苇塘村地处深山,土地贫瘠,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旮旯。全村720人,常年在家人员不到350人,无人居住的闲置房屋达60户,闲置率超过35%,是典型的“空心村”。

让优良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大量闲置房屋,发挥其经济价值。2014年,滦平县政府与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开发休闲乡村旅游项目。闲置老屋经过翻修与艺术加工后,蝶变成“外朴内雅”的精品院落,供游客居住体验乡村生活。

滦平,由“黑”向“绿”的华丽转身

滦平兴春和现代农业园区内用多种花卉、中药材拼出的阴阳五行图。图片来源:滦平县委宣传部

一个小小旅游项目激活了“唐乡”与苇塘村共同发展的“大产业”,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负责与“唐乡”的合作。对村中的废弃果园、撂荒地和坡耕地进行整体打包流转,发展中草药种植园1500亩,建设有机果品采摘园500亩,打造了黄芩谷、百药园等多个观光景点,全村720人借此增收80余万元。

如今,撂荒地变成了“药材谷”,坡耕地长出了“花果山”,空心村幻化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宝葫芦”。

不能就旅游抓旅游,而应以游客为本,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滦平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科技、体育、医养、教育、扶贫等诸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

围绕大旅游,滦平县全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一环二横五纵九线”的旅游交通体系。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将全县串联进了一张“全域旅游”网络里。苇塘村向东可到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向西可看万亩中药花海,向南可游长城河谷房车营地、恒大山水生态旅游产业园,向北可玩转金山岭国际射击场……分散个体聚合成有机整体,迸发出强大的聚合效应,全业旅游+,处处皆风景,全域旅游正在让滦平焕发出勃勃生机,完成着由“黑”向“绿”的转身。(陈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