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丧歌”

这几天,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老板内心颇不平静,有的天天狐疑不定,有的夜夜辗转难眠。事情的起因是8月10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案》(送审稿)的公布。为什么一部送审法案就吓尿了A股、港股、中概股的相关教育公司股票,已经有太多文章进行了分析,这不是今天我要说的重点,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看这个事情。

凉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丧歌”

坊间分析,是“送审稿”斩断了民办教育集团用兼并收购方式增肥的道路,其实是只说对了三分之一。

我们看到,好未来成为行业双巨头之一后,就加大了收购的步伐,收购的对象几乎遍布教育产业的各个阶段外,比如少儿英语的励步、出国语培的考满分等,至于参股的机构就更多了。

而新东方这两年也没闲着,除了洪泰基金,更是新成立了新东方文化产业基金,很早之前就曾经收购过绿光教育、铭师堂和长沙一家拥有30多所分园的连锁幼儿园,并且一度获得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实际控制权。

被称为新年东系的朴新教育,更是以兼并收购为主要的开疆拓土方式,短短三年收购机构多达40多家,更是以极快的速度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凉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丧歌”

好未来、新东方和朴新的收购动作是被关注最多的,实际上,在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收购兼并、协议控制的案例更多,只是中国教育市场太庞大,而这些全日制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仅限于较小的范围,所以不太被关注。这种收购教育机构的风潮甚至传导到其它行业,比如立思辰、勤上光电、神州数码、微创股份等上市公司。

那么你可能要说了,教育培训机构原来就是规模小、实力弱、分散广、现在行业向头部机构集中,或者由大户人家来操盘有什么不好?不是更能提升教育品质,更能提升行业水平,更能增强风险防御能力吗?

对于这种想法,我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你以为大公司是怀揣着情怀进入教育行业的呀?其实,人家是冲着钱进来的。教育行业人傻、钱多、现金流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进入门槛又特别低,有钱的主谁不想进来捞一把。至于,花在教学服务品质上的钱,鬼才知道会有多少呢?

老牌大机构屡屡频发服务投诉,外来的进入者更是根本就不懂怎样提升服务品质。反而是,这些金主们只会围绕自己的营利目标,诱导家长报名一些根本不需要的课程,同时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回想下,去年成都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同时关停一家教育集团的9所分校的新闻你就明白了。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教育机构通过兼并收购增肥这条路子并不能给行业带来正向好处,而且还让国家白白流失了很多税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税率非常低),所以就有了这个“送审稿”的背景。是不是仅此而已呢?当然不是。

事实上,这波动荡从去年夏天就开始了。首先爆出的是上海关停了70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因为资质不全。后来,各地都有类似新闻爆出,原因都是一个:经营资质不全。

而在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文,重拳治理民办培训机构,以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有些规定极为细致,甚至具体到教育培训机构开课时间、教学内容等等。

咱们再看看,教育培训机构的新开被控制了、原有模式的日常经营被管控了、兼并收购扩张的路子被断了,不管新机构、老机构、大机构、小机构,你还能剩下几条发展的路子?把这一连串事情放在一起琢磨,投资者能不退缩吗?

话说,今天的结局也是教育机构们咎由自取的结果。教育培训行业虽然门槛低、投资小、收益高,但绝不是一个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的行业。

我见过太多的小老板、大老板,看到有人在教育行业挣到钱后,自己就准备进入的,甚至有的准备全身进入,至于关键的教学教研怎么办、辅导服务怎么做,惯用的做法就是从别的机构挖来几个三流选手操盘,或者囫囵学习两个国外的教学理念,找几个洋人,包装个洋背景就开张了,剩下的事情就是让打鸡血的销售不断迭代忽悠家长的手段就好了。

到底有没有在乎教学品质的机构,肯定是有的。但在中国现在的背景下,这样的机构要么总是发展不起来;要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在所谓的资本胁迫下(其实是自己),很快放弃了出发时的初心。

所以,现在国家多套组合拳砸向教育行业,也是无奈之举。至于那些传统教育机构,如果不回到初心,回到合理的利润空间,也只有凉凉了,这拨股市跳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凉凉: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丧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