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18岁

白居易的18岁

01

他的身体不太好,走到哪里,腰上都挂着一个保温杯,

他的咳嗽很刺耳,呼吸有些不顺畅,头发早就花白,典型的未老先衰,

医务室里常见他的身影,医生们都知道他得了好几种慢性病,

可是他的生命力却出奇旺盛,结结实实活了75岁,

这个人,平生最爱写诗,

几十年前,李白跟杜甫联手,也只写了2000余首,

他孤军奋战,一个人就写了3000首,

可以说,他的病都是写诗写出来的,春夏秋冬,他不敢有一丝懈怠,

诗,是人心的延伸,令人敬畏,

他叫白居易,赤诚洁白,不媚权贵,虽九死而不悔,

他酷爱时评,每天都要写几篇,每篇都会得罪人,

要知道,他跟有皇家背景的李白不一样,

唐玄宗给李白调过羹,高力士给李白脱过鞋,就连杨贵妃都对醉中的李白抛来秋波,

按照电影《妖猫传》的说法,杨贵妃高度评价李白的诗,还充满敬佩地说,“大唐因为你才了不起啊”,

这些,白居易有吗?

都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大唐最伟大的诗人和时评家。

02

18岁,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公元790年的少年白居易,嘴边已经出现了胡须,

他是白家的骄傲,父亲白季庚44岁才得子,对他倍加珍惜,

这个孩子好像没有其它的爱好,就是爱摆弄文字,

史载,他刚出生六七个月,就每次能正确分辨“之”“无”二字。

这也没什么奇怪,白家祖上数代,“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

由于这种遗传,白家子孙都能很早学会写诗,

到了白居易这一代,就更不得了了,

他是三乡八里公认的神童,写的诗句如鬼斧神工,清新自然,直抵人心,

说他是天才,并不过分,

为了写出一首好诗,他也是拼了,

很多孩子看到书都吐,他却看得十分投入,

据说,由于读书太认真,他的口里生了疮,手也磨出了茧,

1000年后,在欧洲出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人,他在图书馆看书,兴奋的时候会用脚蹭水泥地,后来蹭出了一个很深的脚印,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大事,首先要不顾一切地学习,

学习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必须融入整个身心,

比如白居易同志,到他18岁的时候,已经白发丛生,

为了研究古人的作品,他从来不玩网络游戏,从来没有双休日,从来不逛公园,

几乎牺牲了一切娱乐时间,他能不憔悴吗?

这些,都是他为未来所作的准备,

没有这些准备,在晦暗不定的人生中,他很难脱颖而出。

03

之前,他在江南生活了7年,

因为他的父亲在徐州、衢州及苏杭等地做官,调动频繁,

他的小学和初中,是在不断转学中度过的,

作为一个出身中原的少年,他很喜欢江南,

历史上,富庶的江南是诗人辈出之地,但只有唐代例外,最著名的几位大诗人,多出自河南、山西、四川等地,

他们的生命中,有刚硬孤傲的一面,而江南的游历,让他们的诗句变得柔和,

如果给每个大诗人画一幅人生地图,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旅行家,

一路上的风景,在凡夫俗子看来,只是风景而已,

而在诗人眼里,这些风景却是写诗最好的原始素材,

白居易就是这样,他怀里常揣着一个笔记本,走到哪,记到哪,

15岁的时候,他在越中写了一首《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这是他最早的诗作,

不久,除了把诗写好,他的人生有了另一个目标,那就是科举,

他在日记中写道,“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17岁那年的雨季,他看了很多王昭君的资料,

他对这个异性充满了倾慕,马上写成了《王昭君》诗二首,

代表了他对异性和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他的18岁,就这样来了。

白居易的18岁

04

公元790年,他终于来到了长安,那是他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

那是个思想最自由的城市,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在此一竞风流,

王朝的大度和包容,在皇城里无处不在——

在朱雀大街上,在每一间酒肆中,甚至在每一个行人的脸上,

这个城市是诗人的殿堂,一个神句诞生,上到皇家成员,下到贩夫走卒,都会抢着吟诵,

写诗,看诗,吟诗,唱诗,这就是当时最大的时髦,

……

白居易隐约有一种预感,自己会成为这个城市新的话题,

他很热切地研究过李白和杜甫,

在自己出生的时候,大诗人杜甫刚刚过世2年,

而另一位神一样的诗人李白,已过世10年,

他特别特别遗憾,自己未能与这两位大诗人谋面,把酒作诗,

现在来到长安,他要做两件事,一是参加科举,二是以文会友,

按照父亲的意思,他先去城东拜访前辈顾况,

顾况见了他的名字,打趣道,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白居易马上献上自己备好的新作——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一生见文学青年无数,其中有资质平庸的,有附庸风雅的,有流星即逝的,

此时也不禁怔住了,他改口道,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

后人爱李白,称他为“诗仙”,爱杜甫,称他为“诗圣”,

却毫不吝惜地将两个称号送给了白居易——诗魔,诗王,

白居易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诗人,

顾况不一定看出了他诗句的原意,

表面看来,这是一首送别诗,其实这是一首讽喻诗,

按《唐诗三百首》责任编辑孙洙(蘅塘退士)的看法,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比喻小人,

——“野火烧不尽”,比喻小人是铲除不尽的

——“远芳侵古道”,指小人侵犯正道,

——“晴翠接荒城”,指小人文饰鄙陋。

这首诗让大唐的各种社交媒体像疯了一样刷屏,所有人一夜之间知道了这个名字:白居易,字乐天。

……

在少年白居易看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变的穿梭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现在,轮到他来诠释这个世界,

该如何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呢?

正如遇到一生好友元稹时,他说的那句话——

“我们写诗,如果不写现实,那写了还有什么用?”

此后的几十年,他一直以心写作,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神作,呼之欲出。

18岁,他的身影已经孤独。

PS1:

2017年不管过得怎么样,它已经死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篇文章送福利——

要送出20瓶尼雅红酒,红红火火的,最适合辞旧迎新,

分配规则如下:一是文末留言点赞量排前十位的粉丝;二是请大家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点赞数量排前十的粉丝(请将截图发我公号后台),

一周后统计,寄出红酒。

白居易的18岁

PS2:

大家可以继续加出版社美女编辑lich23,加入“历史的囚徒”书友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