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怒了,直指微信、支付宝,事关我们的“现金”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现金被拒收的情况。

虽然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无现金"社会的确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问题是,如果支付方是老人家呢?或者移动支付方式里面都没有钱呢?那直接拒绝,岂不是太不尊重大家的个人选择了吗?

针对这些问题,央行发声: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要对这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

为什么大家都不想接收现金?

有不少网友表示,被拒收现金的事情常有发生,而这些事情还不仅仅只发生在一些小摊上购物的时候,甚至在一些政府机构,或者是零售店也很常见。

央行怒了,直指微信、支付宝,事关我们的“现金”

网友发博表示,博主的父母去人社所交社保,却被告知现金拒收。

央行怒了,直指微信、支付宝,事关我们的“现金”

盒马生鲜拒收现金,还说是公司规定的。

究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愿意接收现金了呢?

【耗时】

众所周知,对于一些业务量比较大的地方来说,比如超市、KTV、奶茶店等等,大量收取现金无疑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对于大家来说,取现金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毕竟银行网点并非一出门就有的。

而对于大中型商企来说,问题就更加突出!由于法律上对企业财务的库存现金和备用金的额度有着严格的限制,所以说,每当企业的现金超过一定金额时,公司的出纳就要跑到银行去存款,甚至是每天存一次。

【难以管理】

相比于移动支付的方式,现金更难以管理,在保管、运输、交付、存款等环节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至于出现推诿、扯皮等内部矛盾。

【利息收入少】

大家都知道,收取现金是不能马上获得利息的,必须要先存到银行里。

而我们使用移动支付,可以立刻把钱存到理财通、余额宝里,赚取收益。

当然,也可以立即提现到银行卡里,赚取利息。

央行出手整治拒收现金现象

虽然无现金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时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像以上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损害消费者选择权;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诈骗;还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由此带来不便;手机病毒泛滥致使资金被盗等……

针对这种情况,央妈出手整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0号》,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并要求存在相关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在公告发布后一个月内进行整改。

央行怒了,直指微信、支付宝,事关我们的“现金”

公告表示:

①除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

②在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人民银行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权。

③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

④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虽然不能炒作无现金概念,但是央行并没有打压或叫停移动支付,在公告中提出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用户是拥有支付选择权的。不过一旦发现拒收现金的情况出现,将会视为违法违规,并进行整改。

央行为什么要整治拒收现金的行为?

究竟为什么,央行要出手整治呢?

【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对于微信、支付宝大力宣传"无现金消费"的生活方式,央行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拒收现金,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正如同小编上文中所说的一样,消费者应该是对支付方式有自主选择权的,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而选择权则在消费者自己身上。

但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万多个商户中,近4成表示过去1年中曾"拒收现金";在受访的3万多名消费者中,超3成反映在过去1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

拒收现金,本质上是侵犯个人权利。

央行整治拒收现金,有什么影响?

整治拒收现金,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商家而言,自然是以后不敢再犯!否则商家就要面临罚款。

提示一下大家,如果大家遇到了拒收现金的情况,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对消费者而言,自然就是利好了。

首先,央行整治拒收现金的行为也是为了保护群众的消费权利。其次,央行帮助你应急,每个家庭一定要留出一定金额的现金,以便不时之需。

今日话题

针对整治拒收现金,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